談起寫作,很多人自認為從讀小學、初中、高中開始就作文很好、語文很好,寫一篇2000字的文章小菜一碟兒?
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對普通人來說,通常會犯的5個比較嚴重的坑,稍不注意,95%的人都會掉進去,而且出不來。
1、急於求成。
最近,許多人問松松哥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比較忙,寫作有沒有辦法速成?
我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閱讀量才幾位數呀?
現在想做自媒體,晚不晚?
如何通過寫作快速賺錢?
……
雖然這些問題很急,我也能理解,但是我們也要尊重客觀事實。
寫作就像種一顆植物,從你播下種子的那天起,需要慢慢的除草、灑水、施肥、沐浴陽光,然後經歷漫長的風吹雨打,才能慢慢的成長起來。
「宇宙第一網紅」咪蒙在成名之前,在《南方都市報》寫了12年的稿子。
被大眾認為文採最好的作家:和菜頭。他1997年就開始在網上寫文字,他的專欄《槽邊往事》寫了近3000篇原創文章。
我們看到那些寫作很厲害的人,他們都是經歷長期的寫作磨練與積累,才慢慢的把寫作能力培養起來。如果你想在寫作路上急於求成,想往坑裡掉,那我還是勸你放棄寫作吧。
2、執行力較弱。
80%以上的人,寫作的執行力都比較弱。
許多人在寫作期初,開始的時候熱情滿滿,來一個365天持續寫作打卡,第1個10天堅持日更,第2個10天5天一更,第3個10天10天一更,最後就不更了。
還有寫作是這樣的:開始寫了3-5篇文章後,先擱一擱,過一段時間,又寫2-3篇的文章,最後越寫越少,然後就不寫了。他們沒有長期的寫作計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容易陷入自嗨模式
寫作,需要從讀者的視角出發,而不是僅從自已的角度去寫作。很多作者,包括我自己,都犯了這樣的錯誤:往往自己寫得很嗨,經常能感動自己,但是沒有戳中讀者的痛點,或根本沒有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樣發出去的文章,閱讀量大多數為個位數。
有人寫自己的旅遊感悟、生活感悟、感情經歷、在家帶孩子的碎碎念.......這些跟別人有關係嗎?
所以,千萬不要隨心所欲地只寫自己,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寫。
4、缺乏邏輯結構
很多人認為:文章只要感悟細膩、語句通順、論點清晰、有好的文採,就是一篇好文章。但是,決定一篇文章的好與否,是邏輯結構,而不是賣弄文採和堆砌辭藻。
文章的邏輯性,猶如建造房子的框架,是重中之重。至於文採,猶如同房子的裝修,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5、內容太長。
明確文章的邏輯結構後,很多人容易犯的一坑:把一件事兒寫得哆嗦,寫得超長,但又不捨得刪掉自己辛苦組織的素材。
要學會捨得。對於寫作,你也要花費精力,控制自己的「寫得多、剎不住車」的欲望,精煉語言,拒絕廢話。要知道,現在是一個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時代,讀者沒有耐心去讀你的長篇大論。
過去,我認為文章就要寫得越長越好,越長代表你的文章很牛逼。有一次,我辛辛苦苦寫過一篇小時候的自傳,將近8000字,結果發出來後,根本沒幾個人看。因為,畢竟我們不是金庸,也不是瓊瑤,也不是明星。
寫在最後:
在寫作路上,只有多寫,才有可能寫好,沒有捷徑可走,哪個作家不是長年累月的寫。如果你自己寫個100萬字以上,相信你的寫作能力肯定不差,不信你試一試。
當然,寫作中遇到的問題還有很多,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以上5種,在寫作路上,需要慢慢的修煉。
一旦克服了上述的5個坑,相信你的寫作水平也會有很大的進步。至於其他的,那就交給往後的時間去驗證吧。
如果你喜歡寫作,那就從現在開始寫,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