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閒逛的時候,感覺許多地方有些不尋常,平常城管不許擺地攤的區域,都在搭架子,有擺攤的趨勢。甚至有一兩個地方已經擺好了攤,只差把什麼貨品放上去了。
上前仔細問了下,原來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中秋節快到了。
翻看日曆,發現今年的中秋節可以連續三天休假:22日,23日正值周末,24日中秋節是周一,又屬法定放假!而緊接著國慶也馬上快到了。
作為上班族,一年中除了春節之外,也就屬中秋過後的國慶這段時間了放假是最長的了。曾經的五一七天小長假早已離我們遠去。現代交通工具發達,去哪都比較方便。而古人出門遠遊,卻動輒數月,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了路上。除非富貴人家,而且是大富大貴人家,百姓之家想都不要想!
那麼,古代中秋節都放假嗎?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而從唐代開始被定性為全國性節日後,都會要放三天假期的。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古代官員的休假,農商等是沒有專人給他們放假的,因為他們不像現在的上班族,古人的田地首先是屬於國家的,然後被地主等佔有,最後才是被農民承包種植。加上各種稅收,農民最後所得基本十層不足二層。因此,田地對於古時候的人們來說,就是生命!
中國自古就是農曆大國,所以,節假日基本都與時令有關。《唐六典》中記載:「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謂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
宋代更誇張!據宋人龐元英所著《文昌雜錄》,宋代的節假日一年有76天,但在《文昌雜錄》所錄的節日裡面,並無中秋放假的記載。到南宋宋寧宗時,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假寧格」才規定中秋有一天假期。
到明代,中秋節又不放假。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才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