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平臺運行 5天訪問量破490萬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民警照顧被解救的嬰兒

  由民政部開發的「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9月19日上線運行,並首批公布284名打拐解救兒童信息。截至24日下午,該網站的訪問量已經突破490多萬人次。本報記者從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婚姻收養管理處獲悉,雖然公告平臺的訪問量不斷突破,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沒有收到各地反饋尋親成功的消息。

  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遵循怎樣的發布機制?對於公眾普遍關注的打拐解救兒童,長期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如何給他們一個家?收養兒童的門檻會不會降低?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公告平臺詳細錄入解救兒童信息

  近日,國家民政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全國打拐解救尋親公告平臺於9月19日正式上線。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福利院的284名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在公告平臺上公布,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大量轉發。24日下午,本報記者登錄該網站查詢,公眾的登錄、瀏覽量已經突破490多萬人次。

  根據網站的信息顯示,在尋親公告中,都列有孩子被解救時的肖像照、姓名、被拐賣地、所在福利機構、聯繫方式等信息。網站尋親公告平臺提供檢索功能,搜索關鍵詞包括姓名、區域、解救時年齡、性別、身份特徵、衣著等信息。

  點開每一名被解救的兒童信息後,還能夠查閱到孩子的被拐賣地、解救時年齡、解救時身高、體貌特徵、隨身物品和孩子自述等關鍵信息,方便被拐兒童父母查找和確認。在每名被拐解救的兒童信息中,還留下了所在福利機構、聯繫電話和聯繫人信息等,方便家長及時和福利機構取得聯繫。

  記者撥通了一個叫常龍超的孩子所在的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福利院所有的打拐解救兒童都已經在尋親公告平臺上進行公告,但「這幾天並沒有孩子親生父母的線索和消息,倒是有公眾打電話,表示了希望收養孩子的意願」。

  本報記者從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婚姻收養管理處獲得的信息印證了這一說法。該處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截至23日,還沒有收到各地反饋的查找生父母成功的信息。

  關於後續的打拐解救兒童信息的發布機制,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尋親公告平臺將陸續錄入、更新各地收集上來的打拐解救兒童的信息,公眾可以隨時關注尋親公告平臺。

  被拐兒童可作為棄嬰收養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最佳環境,然而,一些孩子在被解救之後長期找不到親生父母。

  河南省開封市社會福利院負責人王女士對媒體說,福利院有4名兒童是公安機關暫時安置的被拐解救兒童,「暫時」寄養最久的已經有7年,最短的不到1年。寄養7年的小朋友,今年已經上一年級了。

  「打拐解救出來的孩子大多數是健康的孩子,有的剛出生或者出生幾個月就被解救出來,從嬰兒到兒童,從兒童到長成少年,這些孩子只能在福利機構,很耽誤他們的成長。」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巡視員甘薇薇說,「兒童福利政策的主導,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最好的成長條件,而孩子成長的最好條件是在家庭。」

  此次《通知》確立了打拐解救兒童查找生父母的相關機制。《通知》規定,兒童失蹤後,公安機關要立即出警處置並立案偵查,迅速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第一時間組織查找,並及時免費採集失蹤兒童父母血樣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對於打拐解救的兒童,公安機關要一律採集血樣,檢驗後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

  根據此次《通知》的要求,社會福利機構或者救助機構在接收打拐解救兒童後,應當在報紙和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上發布兒童尋親公告。公告滿30日,兒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認領的,救助機構應該在7日內將兒童及相關材料移交當地福利機構。從兒童被送交社會福利機構或者救助保護機構之日起滿12個月,公安機關未能查找到兒童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應當向社會福利機構出具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證明。

  「根據收養法的規定,棄嬰、喪失父母的孤兒、生父母有特殊困難不能撫養的兒童可以被送養。民政部、公安部與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協商,如何既解決這些打拐解救但查找不到生父母孩子的送養問題,又跟收養法不衝突、不矛盾,最終決定作為收養法的延伸內容,把這些兒童歸類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兒童,進行國內送養。」甘薇薇說。

  收養條件不會放寬

  《通知》規定,社會福利機構收到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證明後,對於符合收養條件的兒童,應當及時進行國內送養,使兒童能夠儘快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收養登記機關在收到收養登記申請書及相關材料後,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滿60日,打拐解救兒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認領的,收養登記機關應當為符合條件的當事人辦理收養登記。這也就意味著,符合條件的被拐兒童被解救後最快1年零3個月可被收養。但是,《通知》也特別要求,如果被收養人年滿10周歲,應就收養登記事項單獨徵得其本人同意。

  「打拐解救兒童被收養後,並非生父母便不能再尋回自己的孩子。」甘薇薇指出,根據《通知》規定,即便孩子在被收養之後,如果其生父母找到了孩子的下落,收養人也要按照生父母的意願,配合解除收養關係,將孩子送還生父母的家庭。

  對於目前有多少打拐解救兒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表示,「由於長期滯留在福利機關,時間比較長,打拐解救兒童還是有一定數量。」

  但是,「從收養來講,收養條件放寬暫時不會考慮。」甘薇薇說,「因為並不是說大多數孩子找不到收養家庭,而是能找到很好的。近兩年還要制定收養評估機制,要優中選優,儘可能給孩子找到一個更好的家庭。」

  王金華也表示,現在很多人感覺收養兒童很困難,其實是收養健康的兒童很困難,因為福利機構98%的兒童是殘疾兒童,所以收養健康兒童的條件不僅不會放寬,相反的,還要對收養家庭進行更嚴格的評估。

  「現在大家要改變觀念,收養更多的殘疾兒童——尤其是輕度殘疾兒童或者發育稍微欠缺但能夠照顧自己的,這會對兒童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是更加迫切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希望中國公民和家庭有這樣的愛心。」王金華說。

  「收養法規定,一個家庭只能收養一名兒童,但對於收養殘疾兒童,就不受有無生育和只能收養一名兒童的限制。」甘薇薇也呼籲公眾「不要遺忘了殘疾兒童」。 □ 記者 宋利彩

相關焦點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即將上線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朱基釵)記者17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民政部、公安部近日聯合制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健康成長、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網址及上線時間9月19日
    【#全國打拐尋親#公告平臺即將上線】為解決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的區域性限制問題,民政部開發了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網址為:qgdgxq.mca.gov.cn(「全國打拐尋親」漢語拼音首字母),將於9月19日面向社會公開運行,供社會公眾查詢。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網站首批公布284個孩子信息
    9月19日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正式公開運行,平臺第一批公布了284名打拐解救和尋親的孩子,而在這284名孩子中,有14名孩子為南昌人。
  • 尋親啦!全國打拐網站上線
    一周焦點  9月19日,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 (qgdgxq.mca.gov.cn)上線,僅僅一天多的時間,其訪問量便已突破160萬人次。該網站已有包括廣東、河南、山東、廣西、湖北等省份將284名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錄入該平臺。民政部將督促各地儘快將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以便更多的打拐解救兒童能夠尋找到生父母。
  • 全國打拐平臺公布284名被救兒童信息 24名在河南福利機構代養
    9月19日,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有廣東、河南、山東、廣西、湖北等省份,將284名打拐解救兒童信息錄入該平臺,其中,24名孩子被安置在河南福利機構,等待重回爸媽懷抱的他們,被照料得挺好,有的已經入校讀書了。
  • 官方版解救被拐兒童網站上線 2天訪問量超160萬
    等待親人的被拐嬰幼兒(部分)  284名被拐獲救兒童尋父母  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於9月19日上線,截至20日22時30分訪問量便已突破160萬人次。據悉,民政部將督促各地儘快將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以便更多的打拐解救兒童能夠尋找到生父母。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網站發現,已有包括廣東、河南、山東、廣西、湖北等省份將284名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錄入該平臺。此外,民政部、公安部於8月20日下發通知,確立了打拐解救兒童查找生父母相關機制,規定兒童失蹤後,公安機關要立即出警處置並立案偵查,迅速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
  • 官方解救被拐兒童網站上線 284名獲救兒童尋親
    首批公布近300名被拐兒童 更多兒童近期將錄入  近日,國家民政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qgdgxq.mca.gov.cn)於9月19日正式上線。
  • 全國打拐平臺上線 網站訪問量不斷劇增已超200萬
    拐賣兒童事件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9月19日全國打拐平臺「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正式上線。今天是上線第三天,截止小編發稿網站訪問量已突破250多萬次。據了解,「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由民政部開發,網址為:qgdgxq.mca.gov.cn(「全國打拐尋親」漢語拼音的首字母),用來將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幫助親生父母更快的找到拐賣兒童。該平臺提供檢索功能,搜索關鍵詞包括:姓名、性別、區域、身份證特徵、解救時年齡、衣著等信息。
  • 19日全國打拐平臺上線 僅一天傳286名被拐兒童信息(圖)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平臺上線其中4名孩子在河北;按新政策,如12個月找不到親生父母,他們將允許被收養9月19日,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上線。截至9月20日,僅僅一天時間,就有286名被拐兒童信息上傳至該網絡平臺,其中河北4名兒童,分別在獻縣和無極縣福利院。該平臺的訪問量已接近150萬次。與此同時,河北省針對拐賣婦女兒童的有獎舉報還在進行,本報已經接到群眾的一起買入兒童信息舉報,目前已轉給省公安廳打拐辦進行核查。如果您發現身邊有來歷不明的兒童和被買入為妻的婦女,請及時報警。
  • 全國公安首家公益性打拐網站「三秦回家網」上線運行
    央廣網西安4月1日消息(記者雷愷 溫超)由陝西省公安廳主辦的公益性網站「三秦回家網」( huijia.shxga.gov.cn)今天(1日)正式開通運行。該網站將面向全國,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服務和幫助。這也是全國公安機關首家打拐反拐公益性網站。  「三秦回家網」立足陝西,面向全國,依託網際網路,免費向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
  • 622名被拐兒童正在尋親!
    近日,@央視新聞公布了622名被警方解救的被拐兒童的名單和照片。看看這些稚嫩的面孔,他們,都是警方打拐行動中被解救的孩子,他們中很多被拐賣時,還是幾個月大嬰兒,他們可能從未能在父母懷中撒嬌,至今不知道爸爸媽媽的樣子多個轉發,多個希望!幫寶貝回家!
  • 打拐英雄10年幫30多個家庭團圓 最後一案成心病
    打拐10年,他主偵案件30餘件,找回被拐賣兒童、婦女30多名,讓30多個家庭重新團圓。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原主任陳士渠曾點讚說,黃榮成這樣的打拐民警全國突出。  初涉打拐  從零開始3年沒破一件案  「剛接手打拐工作,我不熟悉,也沒有經驗可循,開始三年一案未破。」黃榮成說,2006年,他開始負責雁江區分局的打拐工作,但所有拐賣案件幾乎沒有基礎材料,破案更不知道從何下手。  「被拐婦女、兒童要找回,完全要靠刑偵手段。」
  •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兩年找回失蹤兒童2980名,系統四期...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今天(5月24日)上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四期正式上線,平臺新接入4家新媒體,進一步擴大信息發布渠道。記者獲悉,截至今年5月15日,兩年來平臺共發布3053名兒童失蹤信息,找回兒童2980名。
  • 聚焦公益打拐:寶貝回家尋子網9年助1379孩子回家
    20歲時,二娃騎著摩託車開始了尋親之路。他先後到過四川成都、遂寧、綿陽、德陽和重慶等地,總想著也許很快就能找到親生父母,但這一找就是10多年。  2013年9月15日,二娃在「寶貝回家」登記尋親,從此尋親路上他不再孤單。「老中醫」將二娃的DNA錄入全國打拐DNA資料庫,並核實了多個疑似其父母的資料,但都被一一排除,尋親陷入僵局。
  • 河北邯鄲成功解救3歲被拐女童,卻遲遲不見親生父母認領
    她3歲了,是警方在打拐行動中獲救的,截至目前女童親生父母仍未找到,女童當前被暫時寄養在磁縣當地一戶家庭,「寄養家庭是經過民政局篩選的,孩子現在生活得很好,民政局每個月也會對這一寄養家庭進行回訪
  • 民間打拐者:自學犯罪心理學 與人販子鬥智鬥勇
    給尋子者提供免費信息平臺  尋子家長最大的困難,往往是缺乏線索。有了線索,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千山萬水他們都會找過去辨認。正是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吉林人張寶豔創建了寶貝回家網。  張寶豔關注被拐兒童要追溯到1992年,她看了一份講述被拐兒童的報告文學,心裡被久久震撼到。
  • 《親愛的》原型孫海洋長汀打拐 5名被拐兒童獲救
    中新網福州11月12日電 (記者 龍敏)針對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舉報福建長汀童坊鎮存在拐賣兒童事件,福建長汀警方11日確認,目前,5名疑似被拐兒童已成功解救並得到妥善安置,已抓獲13名涉案嫌疑人;其中,3名兒童已查明親生父母,屬親子親賣,2名兒童來源尚在查證中。
  • 2015兒童權利十大事件發布 全面二胎入選
    7、全國打拐尋親平臺 — 從民間到政府之路事件概述民政部、公安部聯合制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兒童失蹤後,公安機關要立即出警處置並立案偵查,迅速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及時免費採集失蹤兒童父母血樣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
  • 「打拐媽媽」32年尋回愛子:一場永不放棄的救贖|新京報快評
    ▲打拐媽媽與被拐32年兒子團圓,尋親故事曾登上倪萍節目牽動全國觀眾。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文 | 狄宣亞尋子32年,終於團聚。這不是電影裡的情節,而是發生在李靜芝身上的真實故事。堅持尋子多坎坷在電影《失孤》中,劉德華演繹的雷澤寬,騎一輛破摩託,戴一頂黑頭盔,套一身破布包,挑兩桿尋子小旗子,風塵僕僕、風裡雨裡尋子15年而未得。他滿面、滿身的塵土,蹲路邊端飯缸吃麵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現實中的尋子之路,也註定充滿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