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教授
醫案:朱阿姨,66歲,反覆咳嗽5年餘
江蘇人朱阿姨今年66歲,多年穿梭於莊稼地裡。早些年一連忙碌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近幾年體力明顯下降,動不動就感冒。起初自己去藥店買點感冒藥,喝點紅糖生薑水就扛過去了,可後來只要一感冒,就要咳上大半個月。到當地醫院詳細檢查,並未發現異常。去年秋天開始咳到現在,疫情期間都不敢出門,生怕別人懷疑是新冠肺炎,時不時自服一些中成藥,可是今年夏天開始咳嗽加重了,三天兩頭去社區醫院吊針、開藥,未見明顯緩解,尤其是一到晚上咳嗽會加重,甚至咳到肋骨都痛,吃不下、睡不好,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朱阿姨的兒子聽說德叔治療久咳、頑咳有一手,趕忙帶著媽媽來求治。
德叔解謎:久咳肺脾俱虛,外邪起而攻之
德叔表示,對於正氣充足的健康人群,當外邪侵襲,可通過體內正氣的「團結協作」或藉助一點點「外援」,比如喝點生薑水,把邪氣擊退。這個抵抗外邪的主力軍就是衛氣,衛氣的生成與肺脾腎的陽氣充足密不可分。但朱阿姨多年農田勞作,損耗了肺脾之氣。隨著年齡增大,肺脾陽氣日漸衰敗,出現胃口差、大便爛、疲倦乏力等症狀。外圍逐漸薄弱,給了外邪可乘之機。患病初期,體內正氣「存貨」尚可對抗外邪,隨著疾病遷延,加上反覆不規範使用抗生素、化痰止咳等藥物,導致肺氣愈加損耗,無力驅邪,餘邪潛伏體內,一有風寒等邪氣來襲,便共同興風作浪,咳嗽久治不愈。治療上,德叔在祛除外邪的同時,遵循「虛則補其母」法則,採取「祛風散寒、健脾補肺」的治療原則。服用兩周中藥後,朱阿姨咳嗽症狀明顯緩解,睡覺也安穩了。
預防保健:逐步添衣,腳部防寒
進入寒露以後,天氣逐漸轉冷,晝夜溫差大,即使是在廣東,到了寒露之後,尤其是一早一晚,也可以感受到陣陣涼意了。客家諺語便有「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者下田了。感冒作為此時節最易流行的疾病,無論老幼都易中招。因此德叔強調,要有意識逐步添衣,從長袖到薄外套,不要一下子從短袖直接切換到厚毛衣,不利於在室內室外增加衣物。俗話說「寒露腳不露」,此時腳部防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及時穿襪,同時可多用熱水泡腳。
德叔養生藥膳房
板慄無花果煲雞
材料:母雞半隻,慄子肉80克,無花果(幹品)40克,陳皮3克,生薑2-3片,精鹽適量。
功效:止咳化痰,健脾益氣。
烹製方法:將母雞斬腳、去內臟,洗淨切塊;慄子肉加水煮10至15分鐘,放涼後祛衣;上述食材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先用武火煮沸改文火煲2小時,加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為2-3人量。
(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