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放在學歷競爭層面也不例外。
海歸看不起國內大學,211看不起二本三本,本科畢業看不起大專學歷……
2021考研人數377萬,再創歷史新高。隨著學歷焦慮的持續蔓延,正在求職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的萌新、打拼多年的老鳥,都在考慮一個同樣的問題:一份不夠出彩的學歷,真的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嗎?
01 中國人的學歷真相
最近這幾年,就業市場上處處瀰漫著「985、海歸爛大街」的論調,進一步地渲染了學歷焦慮。但如果說高學歷已經沒有優勢、沒有價值了,那麼你可能對中國人的普遍學歷層次還缺乏正確的認知。
根據教育部數據,截止2019年底,我國高中毛入學率為89.5%,高中學歷已經不值錢了。
但如果你摸到了大專門檻,就已經超過了全中國90.71%的人,同時贏了一半同齡人。
如果你本科順利畢業,成為了那五千萬分之一(5330.9萬人),就超過了96.2%的人。
這其中一本佔了多少呢?
每個省各不相同,每年一本錄取率大概在高考人數的15%左右。而能達到985和211的人數就更少了,2020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874萬,211畢業生佔比3.11%,985畢業生佔比只有1.66%。
也就是說,站在鄙視鏈頂端的,實際上只有那麼一小撮人。
02 學歷如何限制了你的出路
隨便打開一個求職軟體,有幾家公司、幾個崗位沒有對學歷做出限制?更毋須說公務員事業單位、500強名企,好一點的崗位基本都是碩士研究生起步,或者有MBA的求學經歷。學歷達不到,可能連面試的大門都夠不到。
一位負責騰訊校招的HR曾透露,2019年騰訊校招接收了幾十萬份簡歷,但最終發的offer只有3000多份,錄取率不超10%。
去年的情況更加殘酷,在門檻較低的非技術類崗位,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報錄比達到3000:1,作為對比,2021年國家公務員最熱報考崗位是2774:1。
雪花般的簡歷擺在HR面前,通過學歷對候選人進行初篩,對HR來說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因為在他們看來,學歷雖然不代表工作能力,但起碼代表了一個人在某一階段的學習能力。
03 輸在學歷起跑線上的人,要如何彎道超車?
對於初始學歷不佔優勢的人,如果不想妥協認命,又有哪些方式可以彎道超車呢?
有一定資金積累可以選擇繼續修讀學歷如果你明顯感到目前的學歷限制了你的發展,恰好手頭又有一些流通資金,那麼你可以選擇在職進修學歷。
我身邊有朋友正是如此,她大專畢業五六年了,兜兜轉轉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但好在她從畢業第二年就有了提升學歷的意識,等到工作年限一夠,馬上就去讀了在職MBA。目前一邊工作一邊讀書,雖然辛苦了一點,但她覺得生活很充實,也很值得。
圖源:百度圖片
穩中求進,踏實產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讀書深造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如果能力足夠硬核,也未嘗不可作為一張名片。哪怕一開始能力不是那麼出眾,只要端正工作態度,老老實實吃點苦,大概率也能崗位上做出一些拿得出手的業績。
當學歷不足時,唯有努力,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這塊短板,如此才能追上別人的成長速度。
名氣並非唯一重點,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毋庸置疑,行業頂尖、業內知名公司給到的平臺和視野要比小公司好很多。但與此同時,體制僵化、流程繁瑣也是許多大公司的「通病」。而小公司機制靈活、給到個人的發揮空間大。如果選擇對了,在小公司獲得的成長與收穫,未必少於在大公司的積累。
因此,因為學歷不夠而被大公司拒之門外的朋友,也大可不必氣餒。
初始學歷不佔優勢,不意味著未來沒有出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邊界,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