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夫妻雙方往往承擔不同任務。中國傳統的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在外賺錢、應酬,女人負責照顧家人、操持家務。不過如今,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到底哪種家庭分工模式最普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夫妻共同承擔家庭內外事務(45.4%)是相對最普遍的家庭分工模式。受訪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長期存在的最大原因,是男性能獲得比女性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59.8%)。53.1%的受訪者認為主外的人家庭地位通常更高。
受訪者中,男性佔48.3%,女性佔51.7%。83.8%的人已婚。
59.8%受訪者認為男性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樊春燕在北京一家法律事務所做人力資源管理,她的丈夫是某私立學校的會計。剛結婚的時候,她和丈夫經常因為家務問題鬧矛盾。「我倆都是獨生子女,以前在自己家幾乎都不做家務。結婚以後,不但要朝九晚五忙工作,還要面對洗衣、做飯、拖地、刷碗一堆雞毛蒜皮的事,特別心煩。我希望老公有時間多打理一下家務,他卻總說工作太累,讓我放著就行,結果最後還是我收拾。」
樊春燕說,她和丈夫甚至定過家務值日表,但是根本執行不下去。「這個磨合經歷了一年,後來我們慢慢有了默契,老公做家務主動了不少,我也覺得兩個人工作都累,就不對對方要求那麼多。雖然家裡有時亂一些,但兩人感情和睦更重要。」
當前哪種家庭分工模式多?調查顯示,夫妻共同承擔家庭內外事務(45.4%)是相對最普遍的家庭分工模式,其次是男主外女主內(41.7%),女主外男主內(9.2%)的模式最少。
分性別看,男性受訪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更多,女性則認為夫妻共同承擔內外事務的模式更多。
孫晨芳去年年底辭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山東淄博老家結婚定居。結婚以後,她也想過出來工作,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職位。「在上海時,我在珠寶店做副店長,老家只是個縣城,沒有這樣的工作機會。國企、事業單位不好進,其他適合女性的工作大都更願意要年輕人,而且重新從底層開始做我也有點兒難以接受,只能先在家等機會。」
孫晨芳說,以前在上海時,她工作比較忙,丈夫空閒時間更多,承擔大部分家務。「那時候幾乎每天回來都有熱湯熱飯,雖然累了點,但感覺很幸福。回老家以後,老公主要負責賺錢養家,我做起了家庭主婦,每天宅在家裡,面對鍋碗瓢盆,有點兒適應不了。」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長期存在,最大原因是男性能獲得比女性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59.8%),其他還包括女性更善於照料家(55.3%)、傳統觀念影響大(45.7%)、女性更願意照料家(37.1%)、家庭開支相對低(17.1%)等。
關於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出現的原因,受訪者認為女性有了自己的事業(64.9%)是最大原因,其他還包括倡導男女平等的結果(48.2%)、男性越來越關注家(42.5%)、一些男性不擅長在外工作(38.8%)、生活品質更高(28.8%)等。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朱紅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以往家庭承擔著更為複雜的社會功能,社會生產對體力的要求也更大,在社會人口再生產的過程中,婦女很難走出家門,參與廣泛的社會生產和人際交往。而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消費、文化等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一二產業,女性有了更多參與社會生產的機會,體力劣勢的影響減弱。另外,進入後工業社會以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勞動管理方式也發生變化,社會勞動逐漸家庭化、分散化,方便人們在參與社會生產的同時照顧家庭,加上社會觀念的變化,家庭分工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53.1%受訪者認為主外的人家庭地位通常更高
調查顯示,53.1%的受訪者認為主外的人家庭地位通常更高,13.7%的受訪者認為不是這樣,33.2%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孫晨芳對記者說,自從沒了工作,在家中賦閒,她感覺在家中越來越沒有話語權,尤其在消費方面不能像以前那麼「理直氣壯」。「認識的夫妻中,大多也是在外賺錢養家的人做主」。
調查中,17.9%的受訪者認為主外的一方通常更辛苦,同樣有17.9%的受訪者認為主內的一方更辛苦,58.2%的受訪者認為主內的一方和主外的一方同樣辛苦,6.0%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分性別看,男性中,認為主外更辛苦的比例更高,而女性中,認為主內更辛苦的比例要更高。
孫晨芳認為,雖然現在女性在工作方面有了更多機會,看似地位提高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大多數人還是偏向男主外女主內的。而且在家庭生活方面,女性往往更細心,會主動承擔更多。結果,職場女性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操持家務,更加辛苦。即使做全職太太,也並不像很多人想得那麼輕鬆,每天要處理一堆家務,同時還要保持身材皮膚,以免變成黃臉婆。很多男性並不能體會到女性的這些辛苦。」
在廣州某物流公司工作的劉楓則認為,當下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太多了。「看起來女性也開始承擔家庭經濟責任,但很多人還是認為男性應該賺得更多,而且男性還要顧家,要照顧另一半的情緒,自動把自己的地位排在最低,真心累。」
調查中,34.0%的受訪者認為女主外男主內會更容易影響夫妻感情和睦,26.9%的受訪者認為不會,39.0%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劉楓表示,雖然自己也很體貼工作勞累的女友,但他更希望結婚以後自己多承擔賺錢養家的責任,另一半做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不願意看到對方因為職場的影響在家表現得太強悍。
39.6%受訪者認為家庭分工應由夫妻雙方意願決定
曾在德國留學的陳麗(化名)告訴記者,雖然德國也有不少女性做全職太太,但在外工作的女性也很多,而且德國對於婦女就業比例有要求。法律在工作時間、產假等方面有很多對女性的福利。大部分男性會與妻子一起帶孩子,承擔家務。
調查顯示,43.5%的受訪者認為家庭中,夫妻應承擔同樣的家庭內外事務,23.1%的受訪者認為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22.4%的受訪者贊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8.6%的受訪者更贊同女主外男主內。
朱紅文認為,城市裡的人受到城市化和男女平等文化的影響,在家庭分工模式方面有了更開放的態度。「在家庭分工方面,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即使一些人更認同男主外女主內,但這已經不成為一種社會文化和分工體系,更不是必然的社會趨勢,至多只是一種心理。」
調查中,39.6%的受訪者認為家庭分工應主要由夫妻雙方意願決定,18.5%的受訪者認為應由效率和經濟狀況決定,38.6%的受訪者認為應綜合參考以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