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個節目中,明星于和偉自曝自己曾吃過大姐的奶水,雖然他的成長經歷很勵志,但我也看到了整個家庭對他的付出。
于和偉1971年出生於遼寧撫順,他有5個姐姐和3個哥哥,在家裡排行老么。母親45歲時高齡產子生下了他。
生下他的時候因為年齡太大,加上養活8個孩子生活負擔太重,營養方面沒有保障,母親沒有什麼奶水。
而比他大整整24歲的大姐剛好生了一個女兒,所以于和偉從小吃大姐的奶長大也不奇怪。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在那個年代養活這麼多孩子有多難,我們可想而知,再加上于和偉3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家裡的負擔就更沉重了。
如果說母親沒有依靠「以娃養娃」,全靠自己賣紅薯的那點微薄收入,如何能支撐起這個家庭?
所以,看于和偉勵志人生的時候,我們也應當看到整個家庭的付出。
在個人看來,「以娃養娃」太艱難,對大一些的孩子來不公平不說,以娃養娃何以養老?
如果中年之後,想要再生二胎,一定要慎重考慮。
年齡相差18歲的兄妹
46歲母親想生二胎要個兒子,女兒果斷反對:「別指望我替你養他!」
99年出生的小陳是家中的獨女,父母們自然視她為掌上明珠。
從小受到優質教育的小陳雖然現在還在大學學習,但因為有出色的外在形象,兼職做平面模特的收入已經非常可觀,基本上不需要父母給生活費,反而還能補貼家裡不少。
父母們開始不認可她所從事的職業,但具體了解了小陳的工作內容後,便沒再反對。
對他們來說,現在孩子大了,有了自立能力,可以輕鬆一下,好好享受生活了。
可近年來的生育政策漸漸變好,母親想要彌補父親沒有兒子的遺憾,打算嘗試一下再生一胎。
他們興致勃勃地跟女兒說這事兒,以為女兒會很支持。
可向來孝順溫和的小陳卻想都沒想就說:「你們想生就生?多大年紀了都!你可別指望我來養他!」
說罷直接掛了電話。
兩人被潑冷水,也很無奈,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是女兒有小心思,接連好幾天都悶悶不樂。
後來跟要好的鄰居說了這事兒,鄰居的幾句話便打消了他們再生二胎的想法。
鄰居說:「現在養個孩子不比20年前,你看看我孫子,上幼兒園一學期就要1萬2,別說以後上小學初中了,你們現在雖然沒壓力,但要不了多久就要退休了。退休後拿什麼供養?你閨女說的沒錯!可別指望她來養你們的兒子,對她來說太不公平了!再說,閨女給你們養娃,誰來給你們養老?」
中年二胎需慎重,「以娃養娃」弊端多
如同小陳父母這樣類似的事情,前不久網上也有報導過,那個母親年齡更大,而且已經懷孕。
網友們對那件事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最主流的說法還是對養育孩子的顧慮。
小陳反對母親生二胎可能也是為自己考慮,但我們誰都不能說她不對。
我們排除高齡產婦的危險性,在母子平安的情況下,生下了健康的寶寶,然後必然要面對孩子養育的問題。
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中年危機」都是很難邁過去的一道坎兒。
雖然我們的父輩們都非常勤勞,任勞任怨一輩子只為兒女,但積勞成疾的他們多數都是出於亞健康狀態,就算是現在的70後以及80後,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身體狀況也是如此。
如果選擇在中年階段生二胎,那麼「以娃養娃」勢必是唯一的養育方式。
我常常在想,為何30多年前幾乎每家都有兩三個孩子,多的可能是五六個、六七個,但怎麼都養大了的呢?
我自身可能不在這個範疇,但我大伯家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們家有5個孩子,兩個女兒,三個兒子,到最小的堂哥(四哥)出生的時候,大哥大姐已經成人,而大伯也已經50多歲了。
四哥從小時候上學到後來結婚成家,可以說都是由大哥二哥和大姐二姐承擔的。
這其中二哥二姐做出的犧牲最大:大哥成婚他們要幫忙,大哥成婚後有了自己的家,也幫不了弟弟妹妹們,大姐出嫁早自不必說。然後二哥和二姐還要繼續幫助三哥和四哥,導致他們倆成婚最晚,現在的日子也是過得最辛苦的。
我不知道這樣的家庭有多少,但知道這種「以娃養娃」的方式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很普遍。我的父親也是排行老二,在他兄弟姐妹6個人中,他上要顧老下要顧小,幾乎是最晚成婚。
雖如此,但如果沒有經濟和身體上的顧慮,中年生二胎,在保障產婦安全的前提下還是可以考慮。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總歸還是要慎之又慎,再說了,以娃養娃,何以養老?
最後,關於「以娃養娃」的弊端,過來人們可能更有發言權,您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文/神逗奶爸 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