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吧,進入大學校園後,我們第一個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費。畢竟離開了父母的庇護,很多事情都要靠大學生自己解決,雖然家裡每個月都會打生活費,但怎麼花才夠用,這才是學生們關心的事情。前段時間就有人做了調查,並把大學生的生活費分了等級,其中3級以上的可以說是毫無壓力了。
關於大學生「生活費」的5個等級:
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生活費」大概是這樣的:800元以下為1級,800-1500元為2級,1500-2000元為3級,2000-3500元為4級,而5級就是3500元以上了。按照目前的物價來看,2級的生活費可能剛剛夠用,如果想買個鞋子、包包之類的,多少要節約點。而1級生活費,可能光日常開銷都夠嗆了。
生活費夠不夠用,自己說了算:
每個家庭的經濟水平不一樣,給孩子的生活費也各有千秋。畢竟上大學也是很花錢的,除了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學費、住宿費等,光是這些就讓很多家庭「勒緊褲腰帶」,所以父母沒有那麼多能力給孩子太多的生活費。
雖然大學生的「生活費」被分為了5個等級,但有些每月只拿800塊的學生並不覺得為難,他們表示,關於生活費這種事情,沒有必要跟其他人比較。
而且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能什麼都依靠父母,平時可以做兼職補貼生活費,不僅能早早積累工作經驗,還能為家庭減輕負擔,這才是一種成長。
做好規劃,800元也夠花:
很多人剛進入大學後,並不知道怎麼去「花」這個生活費。畢竟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很容易使得一些學生花錢大手大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父母給再多的生活費,怕都是不夠用的。
尤其是那些生活費本就不多的學生,更應該有計劃地花錢,比如每個月的夥食費一定要留住,不要為了買什麼不必要的東西,連飯都吃不起。
另外,還有很多學生都會衝動消費,看到什麼包包、衣服上新款,就想趕緊買回來。建議大家如果真想買什麼貴重物品時,應該提前做好規劃,或者每個月存一點錢,不要一次把生活費用光了。
學會「開源節流」,才能讓大學生活無壓力:
1、有計劃地花錢
很多大學生已經入學很久了,但都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花錢。所以建議大家要了解自己的大學生活,每個月都要在哪些地方開銷,然後有計劃地花錢。大家要分清楚孰重孰輕,這樣才能讓你的大學生活無壓力。
2、學會節省
現在的大學生對「節省」都有著錯誤的認知,如果生活費不夠了,他們會降低自己的夥食條件,有些甚至乾脆不吃。
這種節省方式就是錯誤的,真正的節省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然後再降低其他的消費標準。無論怎麼樣,大家都不能為了省錢而影響自己的健康和學習。
另外,在節省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開源」,比如課餘時間做做兼職,參加比賽等等,既有意義,又有收入,拿著自己掙的錢去消費,相信大家心裡會更滿足吧。
3、調整心態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甚至一個宿舍的同學,家庭經濟水平可能也有很大落差。此時大家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心態,不要看到別人買了鞋子包包,自己就像要。
或者認為大家都有,自己沒有的話就很沒面子。這樣的心態很容易引發衝動消費,到頭來滿足了虛榮心,卻讓肚子挨餓。
肆無忌憚的花錢,把父母當「退路」:
有些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不多,但花起錢來那叫一個「肆無忌憚」,還不是因為有父母這條退路嗎?畢竟家裡再困難,大多數家長也不會讓孩子餓肚子的。但這樣真的好嗎?大家進入大學是來學習的,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承擔的已經夠多了,既然已經是成年人,就不該再這麼任性。
我們可以羨慕別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從來不用為錢的事情擔憂。我們也可以過這樣的生活,前提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雙手獲得,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累積經驗讓自己成長,這些可是用錢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