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家欣
編輯|李春暉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日本一向被認為是性觀念開放的國家。不僅「硬碟作品」名聲在外,動漫、遊戲、偶像等娛樂產業,都在H領域別有建樹。但越來越多現象和數據卻表明,日本人正在失去「性趣」。
AV產業跌跌不休,成人遊戲的市場規模也在連年收縮。最近的「噩耗」是,連日本便利店都宣布不賣成人雜誌了,理由是「30至49歲男性為主的顧客群地位被動搖」。
取而代之的,是偶像產業甚至是虛擬偶像的大躍進式增長。今天的日本宅男,不僅對現實裡的妹子失去興趣,硬碟裡光溜溜的妹子也讓他們感到困擾。他們只想為偶像打call,無論是AKB48、乃木坂46、還是初音未來。
在軟而輕的夢幻泡泡裡,一切與現實有關的想像都將消弭。這是徹底的桃源鄉,無關現實,甚至表面上也無關性。越來越疲軟的欲望,被用最軟性的方式紓解。性太直接,偶像卻包含著勵志養成、欲望轉移、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等多重內容。
曾經的「色情大國」日本,全面進入「性冷淡」時代。當世界宅男還在羨慕日本同好們「近水樓臺先得月」,當事人卻正在對那又大又圓的「月亮」失去興趣。
而以東亞文化的共通性,這種社會情緒和審美偏好,是否也在向我們蔓延?我們現在的所謂「佛系」,或許像當年日本的MUJI 「性冷淡」風一樣,都是一種前兆和標誌。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
12月5日,1958年建立的矢野經濟研究所發布了《2017年御宅族市場調研》。因宅男們瘋狂砸錢的勢頭每日劇增,該研究所從10年前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經濟效益,今年也毫不例外地引發了業界討論:日本人難道不看A片了嗎?
日本業內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御宅族所關心的15個分類中,AV和成人遊戲(黃色遊戲簡稱黃油)的市場規模正在連年下滑。
由於報告中2017年數據屬於估算,我們暫且以2016年為例。AV的市場份額從2015年度的504億日元下降到492億日元,下滑了2.38%,規模只剩偶像市場的四分之一。顯然,清純偶像比性感女優更有市場。
成人遊戲市場規模則從2015年度的176億日元下降到168億日元,同比下滑4.55%。預計2017年規模還將縮小4.76%,跌落到約160億日元。偶像的市場規模是它的11倍,這是偶像宅的全面勝利。
成人遊戲和AV近3年市場規模
除此之外,市場份額跌幅最大的是Cosplay。本以為因萬聖節文化在日本盛行,Cosplay有抬頭跡象,但最新數據顯示其服裝市場規模持續下跌,2017年將跌至350億日元。以Cosplay為賣點的女僕咖啡等行業也出現頹勢。不過想想也是,很多時候偶像也能玩玩Cosplay,還用真女僕幹嘛?
在日本,宅男也是有鄙視鏈的。雖然並沒有明確細分,但從社會的態度可以體會一二。偶像宅站在了金字塔頂端,而喜歡小黃書的宅男,甚至不能在家門口便利店買到心愛的成人雜誌。
最近,日本永旺集團旗下的連鎖便利店MINISTOP(迷你島)宣布,從2018年1月開始,日本國內約2200家門店將停止銷售成人雜誌。日本便利店通常會在雜誌區分出一塊,明確標識「成人向雜誌」,露骨挑逗的圖片和標題沒有任何遮擋。
集團層面的停止售賣,這在日本便利店業界還是第一次。日媒以「衝擊!小黃書將從便利店消失?」為題報導,頗有UC震驚體的味道。要知道,便利店的成人雜誌攤位,、是日本的一道風景線,不僅是外國遊客感到新奇的文化,對日本人來說,也是很多宅男羞澀的青少年記憶。
便利店方面表示,原來30歲至49歲男性為主的顧客群地位被動搖,現在以主婦為主的女性顧客增加到2成,她們對成人雜誌的態度是:「不想讓孩子看到。」同時,東京奧運的召開也成為停賣的原因。
在1980年代~1990年代,日本迎來成人雜誌的「黃金時代」。英知出版社出版的4種成人雜誌,月銷量就能破百萬。經歷過這一時代的老宅男們,紛紛感慨時光易逝、精力不再。
不過,也只有他們會在便利店買這種雜誌了。目前便利店成人雜誌的主要顧客是50歲以上的中老齡群體。年輕人普遍對此毫不在意,他們更習慣通過網絡來瀏覽相關內容,買的時候還得遮遮掩掩的成人雜誌,早已不是他們的style。更別說日本還存在大量性冷淡的年輕一代,成人雜誌根本不是他們的剛需。
為偶像打call的日本宅男
在AV和成人遊戲縮水的同時,日本的偶像產業快速增長,2016年市場規模突破1870億日元,增幅高達20.6%。據矢野經濟研究所的推算,今年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100億日元,繼續增長12.3%。
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統計的是有正規經紀公司的真人偶像,不包括動漫偶像、虛擬偶像和地下偶像。傑尼斯、AKB48的粉絲繼續支撐市場。同時,衍生新生偶像組合的抬頭,比如AKB系列的官方對手乃木坂46和「不笑的偶像」櫸坂46等,也讓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偶像產業是15個御宅族市場分類中規模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個進入千億日元規模的御宅族產業。2015年披露的御宅市場調查曾預測,偶像領域消費額即將突破人均8萬日元。而到了今年,日本公信榜則指出,光「虛擬偶像」這一細分領域,人均年消費就已經接近10萬日元,約5000元人民幣。
比起看片擼一擼,日本宅男更喜歡為偶像打call。再加上也許是被偶像結婚等消息搞得累覺不愛,不少宅男轉投虛擬偶像的懷抱。近年來,以初音未來為首的虛擬偶像的經濟效益,已經能與真人偶像比肩甚至超過真人。
《2017年御宅族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以初音未來為代表的V家系(Vocaloid)虛擬偶像,市場規模為96億日元,同比增長4.3%,2017年有望達到100億日元。
如果說矢野經濟研究所屬於保守估計,那麼同行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分析師伊部和晃則更加樂觀。他認為,初音未來相關的消費金額早已超過了100億日元,即約5億人民幣。
以「初音未來」的登場為契機,虛擬偶像的市場迅速擴大,包括演唱會、衍生品、二次創作都不斷為其添磚加瓦。在這過程中,初音未來逐漸被大眾認知,其形象可以被廣泛應用到飲食、服裝等商品開發,反過來又推動了演出活動的規模。
在中國,初音未來剛剛在11月25日舉辦了第三次官方演唱會「未來有你」,票價高達1480元。
人氣之高被稱為「邪教」的LoveLive!,更是將這一趨勢推向頂點。2015年AKB48的總收入為112.91億日元,2016年暴跌至69.465億。而2016年LoveLive!的經濟效益為80億日元。LoveLive!的收入已經超越了AKB48,這還只是線上收益。
虛擬偶像組合LoveLive!
除此之外,另一虛擬偶像「偶像大師」2016年的總收入也超過了50億日元,在日本公信榜上排名第四。
難怪「AKB之父」秋元康也開始打造虛擬偶像了,在造女團上一條道走到黑的資深人士,怎麼可能放掉這個商機。
「別和我談性,我是日本人」
《2017年御宅族市場調研》定義的日本御宅族,總數有1724萬人,男女比例約為6比4。20代~30代是主要人群,其中單身狗過半數。
因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和女性能力提升等因素,造就了日本一批「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的「三無男性」。先是草食男,後來直接性冷淡。日本媒體為「性冷淡」冠上的官方學名是——無欲症候群。
BBC今年7月播出的紀錄片Sexlessin Japan提到,目前18歲到34歲的日本年輕人當中,43%從未有過性經驗,64%沒有交往對象。他們甚至對現實中的異性並無興趣。視頻採訪了兩位38歲和39歲的宅男,他們都自我設定成高中生,在任天堂遊戲《love+》裡和虛擬角色戀愛。
根據日本家族計畫協會(JFPA)的長期調查,對房事沒興趣的日本男性比例,從2008年的8.3%上漲到2014年的21.6%。2015年,日本Cabinet Office對7000名20代~30代日本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人表示在20代時不想談戀愛,更願意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尤其是男性。
Sexless in Japan中指出,要是對性持續消極,嬰兒出生率持續下降,日本將在數十年內失去三分之一的人口。英國《都市日報》則認為,日本民族的這一特點甚至有可能危害全球經濟。最新日劇《成人高校》講述的過了30還是處男就要被逮捕的劇情,算是相當符合現實的緊迫感了。
一些日本非盈利社會組織,也決定承擔責任。他們為中年處男開設裸模藝術課,提供「與真實的裸體女性最為接近的場合」。老處男們也希望掙扎一下,「自然地激發對異性的興趣」。但實在低估了自己心如止水的程度,對宅久了的30代~40代的男性來說,區區裸體已經不能帶來什麼刺激了。
性不能給宅男以夢想,偶像卻可以,跳著宅舞打著call,他們重拾了軟高潮。不止如此,日本人還將這種「無欲」發展出一種審美況味。從「性冷淡」風,到各種雲淡風輕、無欲無求的禪定、「斷舍離」,不止在日本,在全球都受到歡迎。畢竟,不管是哪裡的人,活著都不容易。
要說日本人「危害全球經濟」,那或許就是這種審美況味和社會思潮的蔓延。依硬糖君看,這比A片影響還要壞。最初硬糖君做這個選題,也是抱著對鄰國的獵奇。但仔細想想,我們這裡難道沒有這種苗頭?
80年代、90年代的性感女星們,雖然總被人懷念,如今卻再不見那樣的風情。但要是擱今天,真的只能演美豔壞女配。楊冪、趙麗穎、唐嫣、鄭爽……當紅小花哪個不是在追求「少女感」。男藝人也是「花美男」盛行,「禁慾系」主打。
時代歡迎沒有欲望的臉,不含性別指徵的美。無法面對欲望,其實是無法面對自己的無力。今天的所謂「佛系」,本質不就是一種怯懦的自我防禦嗎?在失敗之前,搶先說「不在乎」。環球同此涼熱,吾輩當以不看A片的日本人為鑑(不是鼓勵你們去下片兒!)。
在見過大江大海之前,不配說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