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最新高度8848.86米,是如何測出17:562020年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珠穆朗瑪峰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天然界山——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也是我國和尼泊爾的分界線。是世界最高峰,其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在山脊和峭壁之間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k㎡。分為南坡和北坡,北坡位於我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的索盧坤布縣境內。
由於其地勢險峻環境複雜,作為世界第一高峰,昂首天外,所以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人們心中追求極致挑戰極限的打卡聖地。
然而人類徵服這座世界第一高峰,也不過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情。1953年5月29日來自英國的丹增·諾爾蓋與愛德蒙·希拉蕊,首次從尼泊爾境內登上了這座世界第一高峰。7年後的1960年5月25日,我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完成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
關於珠峰存在兩種高度
雪蓋高:這是登山者所能達到的高度。也是位於南坡的尼泊爾所採用的高度。這個高度的數值有利於測量全球氣候變化。
地質高:就是不算冰層的裸地地質高度,是我國一般採用的數值。這個數值有利於研究喜馬拉雅山脈的上升與下降,對地質活動進行很好的研究與預測。
所以就有了尼泊爾的8848米和我國的8844米,兩種高度。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高度類型,都具有嚴謹的數據與研究的價值,所以均被國際所承認。
既然如此辛苦花費巨大,為什麼還要進行人工測量?一般來講目前科技如此發達,衛星定位就可以對珠穆朗瑪峰進行高度測算,為何要進行大費周折?這是因為衛星的精度是不夠的,衛星測量會有大約2米的誤差,而且是雪面高度,而珠峰頂常年覆蓋著近3米厚的大雪,這樣測出的結果顯然不夠嚴謹。而且珠峰峰頂也不能滿足直升飛機的起降要求。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測量,飛機螺旋引起的風有可能引起雪崩。而珠峰峰頂氣流不穩定、多大風、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尚無法在峰頂飛行,也尚無機器人頂峰作業經歷。
所以為了一個嚴謹真實可靠的數據目前來講只能由人工去完成。那麼如此嚴謹的高度是如何測量出來的呢?為什麼要不斷的測量?首先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但其高度並非一成不變。再加上測量技術的不斷提高,所以。每隔上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測量,提高其精度。如1975 年,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並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 8848.13 米。2005 年珠峰測量,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而現在由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相互碰撞部分也在不斷的「成長」。關於珠峰的測量,其實也和最近大熱的探月工程一樣,有一個「三部曲」:水準面的確定、峰頂覘標測量,珠峰最終海拔高確定。
首先是水準面的確定。由於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所以科學家們。假定海水繼續向陸地延伸,對地球進行一個完整的包裹,此時的水平面就是一個起算面——大地水準面。而珠峰的高度其實就是封頂到大地水準面的高度。然而水準面是一個理想數據,並不現實存在,所以需要其他龐大的測繪數據進行支撐。包括在珠峰地區的衛星定位測量、水準測量、地面重力測量、航空重力測量等,精確地將這個零海拔高「基準面」延伸到珠峰下面。
我國的海拔高的起算面是黃海平均海平面,測繪人員用水準測量方法,從青島開始傳遞到珠峰地區。峰頂測量在峰頂要通過高精度衛星定位方法,測量出珠峰雪頂的位置;在海拔6000米左右,利用交會和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測量隊員們登頂後插在峰頂的覘標,確定珠峰高度;而本次結果的測量於2020年5月27號11時,測量人員在峰頂架起了紅色的覘標,而在珠峰的腳下6個交匯點,要進行從交匯點到峰頂的斜邊距離與垂直角度的測算。這樣就可以計算出峰頂到交匯點相對高度差。再加上交匯點與大地的高度,這樣兩者相加就得出了珠峰的真實高度。
測量結果的宣布。
由於這是一次國家級的測繪工程,所以數據一定要嚴謹,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歷史上曾經有眾多人員或國家組織對珠峰高度進行測量及宣布數據,結果都相差非常大,權威性也飽受詬病。所以數據匯總後也必須要經過嚴謹周密的測算。而由於珠穆朗瑪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是一座界山,所以這次我國選擇和尼泊爾進行溝通,共同宣布了此次珠峰的最新高度,8848.8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