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鳶尾花是較少適合養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鳶尾花品種,在下雨天,其他的植物的花朵肯定會被雨水打爛,或狀態變得特差。但是巴西鳶尾的花朵在下雨天時,仍舊開得很燦爛。
上面是盆栽巴西鳶尾花(Neomarica spp.)
巴西鳶尾花(Neomarica spp.)在兩廣、福建等地(華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景觀植物,它原本就是生長在一些半陰處的,布置在樹蔭下,或者是一些陰涼的路邊,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一、可養成室內盆栽
巴西鳶尾花最大的優點就是耐高溫、耐潮溼,且對光照需求不多,有一點散射光就可以開花。
室內盆栽的巴西鳶尾
巴西鳶尾花完全可以養成室內盆栽,或者是養成垂盆植物,它甚至可以代替吊蘭,因為它也會長出一些匍匐的分枝,也就是走莖,這也是為什麼它種在院子裡可以不斷蔓延,就是因為它的走莖一旦粘到地上,就可以長成一株新的植株。
如果只是觀察巴西鳶尾花的花朵,會發現它的花瓣是分外層和內層的,最外層的三片花瓣就特別長,一般是呈白色的;而中間的兩片花瓣,一般就是紫色的,帶有紫白色的斑紋,花瓣的背面則有一些咖啡色的斑紋。
上面是巴西鳶尾(Neomarica caerulea Walking Iris)
巴西鳶尾花的花朵獨特,每一朵花的壽命都比較短,一般就只開一天,不過它每個花序上都有2~5朵花,在開花期間,基本每天都可以看到有花朵開出來,每年的春夏季節,就可以在路邊看到巴西鳶尾花那精緻的小花。
二、繁殖的技巧
巴西鳶尾花的花朵授粉成功後,雌蕊會繼續生長,會在花莖的頂端直接長出新的側苗,這些花杆就會被壓彎,然後直接垂到地上,長成新的一棵植株。
巴西鳶尾花原本是生長在墨西哥和巴西一代的(中美洲地區),就是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巴西鳶尾花養護是比較簡單的,無論是養在家裡戶外的樹蔭下,養在綠化帶邊,或是養成盆栽植物都沒有問題。
想要繁殖巴西鳶尾花一般就才是靠分株繁殖,它的底部的塊莖會不斷分生,一旦發現它長得比較密集了,就可以在花期過後,就是在夏季中期,就可以將它的塊根連帶根系挖起來,將它的塊莖分開,將它的塊莖連帶根系分開,重新移栽,先在遮陰通風處養護一周,再慢慢見光,基本都可以存活。
另外,巴西鳶尾花開完花之後,花朵旁邊長出的走莖,可壓在土壤中,也可以長成新的植株,但這些新的植株想要培育開花就要養很久,所以我一般採取分株的方法繁殖,分株的側芽第2年基本都可以開花。
三、栽種注意事項
1.盆土選擇
巴西鳶尾花對土壤並不挑剔,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土壤排水性良好,有適當的腐殖質,一般就用腐葉土、園土和粗沙以5:3:2的比例混合,可以適當在土壤中添加一些珍珠巖或粗沙,改良土壤的排水性。
2.適當光照
巴西鳶尾花比較喜歡半陰的環境,每天有2~4小時左右的柔和光照,就可以滿足它的生長需求,巴西鳶尾花害怕過度暴曬,陽光過度強烈時,它的葉子會曬傷。
3.合適的溫度
如果溫度在18~28度之間,巴西鳶尾花的生長速度會特別快,在春夏季節就可以燦爛開花,冬天如果溫度能夠維持在10度以上,對它的生長就比較有好處。
只有在偏南地區常年沒霜凍的地方,才能將它露養在戶外,如果是盆栽養護的鳶尾花,溫度降到10度以下,就要及時將它搬到室內了。
4.頻繁澆水
巴西鳶尾花原本就是生長在雨林型的環境中的,所以它特別喜歡高溼度和較多的水分,在比較乾旱的時候要經常在周圍噴水,並且要保持土壤微微溼潤。
巴西鳶尾花的根莖底部是有塊莖的,所以它的根不能長期浸泡在水中,基本就是看到土面下2~3釐米幹了,再給它澆水,如果是盆栽養護的巴西鳶尾花,盆底部的託盆處不要有積水。
每次給盆栽巴西鳶尾花澆水的時候要保證澆透,要讓水分完全滲透下去。只有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時候才要控制澆水,在春夏秋三季則要保證水分充足。
5.合理施肥
在春暖後,要注意定期給巴西鳶尾花補充磷鉀肥,這樣可以促進開花,特別是春季溫度穩定在18度以上,就可以每隔2周補充一次磷酸二氫鉀,這樣可以促進開花。在栽種的時候,可以在盆底埋入一些腐熟的羊糞肥或緩釋肥。
一旦溫度降到15度以下,或者溫度升高到30度以上,就要停止施肥,另外在開花燦爛的時候,就是花朵完全打開了,也要停止施肥。
四、巴西鳶尾知識延伸:
上面是黃花巴西鳶尾花(Neomarica longifolia)
除了巴西鳶尾花,還有一種和它特別相似的「黃花巴西鳶尾花(Neomarica longifolia)」,它的形態和巴西鳶尾花比較相似,但它和巴西鳶尾花是不同的種類,養護的方法也會有區別。
上面是黃花巴西鳶尾花的花朵
黃花巴西鳶尾花就比較適合養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即便是露天全日照養著也可以開花旺盛,不用擔心葉子被曬傷。
黃花巴西鳶尾花會比較喜歡更潮溼的土壤,保持土壤常年溼潤,才能讓它們快速蔓延,不過它和巴西鳶尾花一樣,都是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