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機械革命,大部分的用戶可能就會直接分成兩撥了,一撥心裡想著WTF,這又是個什麼鬼牌子,而另一撥平時關注筆記本電腦圈多一點的用戶就會想,機械革命你不好好玩你的遊戲本,跑來和你老爸清華同方搶輕薄本生意是幾個意思。
作為一家國內的二線廠商,機械革命和不少其他的二線平臺一樣主攻遊戲本領域,因為筆記本圈本來已經很久沒有太大波瀾了,倒是細分市場之中的遊戲本隨著電競普及化,有了可觀的市場,不少一線品牌都紛紛發力,同時二線品牌們也擁有了更好的切入點。機械革命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至於其背後,則是清華同方這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品牌。
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一貫喜歡做有著RGB跑馬燈加持的遊戲本領域玩家,在輕薄本方面的首秀完成的如何,又是否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特色。
主要配置:
CPU: i5 8250U
顯卡: MX150(顯存2G)
屏幕: 14寸 1920x1080 72%NTSC色域覆蓋 (原生8位色深IPS面板)
內存: 8GB(單條DDR4@2400MHz)
硬碟: 256GB SSD(支持NVme)
價格: 4599元
從配置和價格來說,機械革命S1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8代intel酷睿處理器的升級幅度較大,即使是低電壓版本,也有了4核8線程加持,應付普通工作已經沒有問題了。同樣的8GB內存在普通工作情況下也不需要更多升級,不過需要說明,機械革命S1僅有一條內存插槽,所以沒有辦法組成雙通道,要升級內存需要使用更大的單條內存,對於電腦本身的價格來說,並不是特別推薦。
256GB的固態硬碟支持NVme協議,速度表現不錯,但是屬於OEM產品,不是什麼大牌。此外最大亮點就是機械革命S1使用了原生8bit色深面板,即使同為72%NTSC色域覆蓋,也會比6位抖動至8位的面板效果更好一些。
簡單了解完配置之後就應該說一下實際體驗了,小編現在的筆記本主力機是神舟Z7 SL7S3,i7 6700HQ+16GB內存+GTX970m,買的時候主要考慮到偶爾玩遊戲的需求,其性能現在其實也夠用,在遊戲本裡也不算特別笨重,但畢竟單電腦重量就達到了2.5kg,再加上那個180W的電源適配器至少還有一斤多,在出差負重前行了好幾次之後,我終於是決定再購買一臺性能過得去的輕薄本作為出差應急之用。
重量方面我很滿意,單電腦裸重1.2kg,加上電源適配器是1.4kg稍出頭,相比於之前的負重差不多直接減半,同時50Wh的電池也能提供不錯的續航,在小編實際使用過程中,大概能撐到7個小時多一點的樣子。當然,因為CPU和GPU都有單獨散熱,所以功率能給得比較足,相比於其他50Wh的輕薄本續航可能稍有減少。
官方標稱三維尺寸為322*222*15.9mm(不帶腳墊),和我們實測結果基本一致,因為採用了三面窄邊框的設計,尺寸和屏幕13.3寸卻沒有使用窄邊設計的戴爾5370是差不多的(323.9*219.9*17.55mm),普通的雙肩背包可以輕鬆容納,出行會方便一些。
使用了三面窄邊框之後,視覺上的觀感也會更好一些,不過這個鼻孔位攝像頭位置就沒有辦法了,還好平時也用不上,可以直接用膠帶封印。而習慣使用Windows Hello的同學,可以用觸摸板左上角的指紋識別開啟驗證,這裡需要吐槽一下,觸摸板的面積、做工和手感都很一般,也就能應應急,出差建議還是帶個藍牙滑鼠吧。
鍵盤鍵帽面積比較大,但是鍵程一般,而且手感比較綿軟,綜合來說屬於輕薄本中的一般水準,用著用著也能習慣,至少這篇文章,就是小編在機械革命S1上碼出來的,鍵盤配有白色背光,和機械革命一貫的RGB跑馬燈風格不太一樣,作為辦公使用,相對會收斂一些。
機身側邊接口在輕薄本中算是比較豐富的,配有兩個USB 3.1接口,2個Type-C接口(不支持雷電3),一個HDMI接口以及一個3.5mm音頻接口,比較遺憾的是兩個USB接口挨得太近有時候會互相影響使用,同時電源插口也是比較舊的圓形DC插口,不支持Type-C接口充電。
屏幕轉軸較緊,所以雖然屏幕端設計了便於開合的小突起,但並不支持單手開合。屏幕最大能展開到180°平放,在某些特殊場景下會有一定的使用場景,不過小編暫時還沒遇到過就是了。
這裡還需要說明,電源周圍那一片其實是散熱風口而不是揚聲器開孔,機器的揚聲器開孔其實在D面靠前位置,音響音質一般,基本屬於聽個響狀態。
同時這裡也能看到,C面和D面的交接位置,拼縫比較明顯,沒錯,機械革命S1並不是CNC切割一體成型的,為了避免在C面出現影響觀感的拼縫,C面整體向下彎折,將接縫口隱藏在了D面。總的來說其金屬材質的做工會比CNC切割機型的稍差,同時超輕的重量也致使板材厚度較薄,剛性稍差。
就整體來說,機械革命S1基本滿足了小編本身的購買需求,不錯的性能加上輕便的重量和不錯的屏幕,再加上內存和SSD方面規格也不錯,是一款到手就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二次升級的電腦,在使用過程中除了A面金屬拉絲質感不足和觸摸板手感太差而外,其實別的部分都可以說的上滿意,擁有和我差不多需求的用戶也可以考慮。
二線筆記本品牌因為定位,往往能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高的配置,簡單說就是性價比更高,所以經常也會有一些值得推薦的機型出現,畢竟除了比較特殊的蘋果和微軟而外,大家公認是一線的也就聯想、華碩、惠普、戴爾、宏碁這幾家,就連神舟和微星這樣的,也只能算是1.5線玩家,究其原因,就是在於維修、售後等產品附加服務的區別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很在意這一方面,或者能自己簡單搞定一些常見問題,那麼二線品牌同樣是一些不錯的選擇,買筆記本這樣的產品,對自己需求的滿足,應該是超出於品牌之上的,希望大家也都能夠買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