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來的我們 」 那個曾經愛而不得的人吶,你如今在哪裡呀?

2020-12-19 吳綢

唱了18年《後來》的劉若英,如今把它拍成了電影《後來的我們》,第一天上映,就看哭了無數人。我們都以為後來的我們會有以後,可最後卻變成了愛了很久的朋友。

一個人循環了很多遍《愛了很久的朋友》,聽的是歌,歌詞裡唱的好像就是自己。你是不是也會在聽某首歌時,一句歌詞正中下懷,然後突然想到某個人,潰不成軍。

就像 後來 的旋律響起時,卻發現身邊的人和事卻已滄海桑田。

他學會了如何去愛,記得你藍色百褶裙上的梔子花瓣,卻再也回憶不起你的容顏。

可惜你只能想起當天的星光,少年的眉眼卻已模糊。

後來的他們,用十年講述了一個關於遺憾的故事。

卻唯獨不能再說我們。

2007年,林見清遇見了方小曉,兩個人有著同樣在北京留下去的夢想。

方小曉一心想嫁給北京人,她談過很多很多戀愛,最終卻愛上了一個「年輕、長得還可以、工作不穩定、又不是北京人」的男孩。

林見清一心想在北京做一番事業,卻總也不能成功。

最窮的年紀裡,他們相愛了。

兩個人住在逼仄的小隔間裡,同吃一碗泡麵,看到廢棄的舊沙發也要撿回去裝飾生活,還面對過被房東趕出來的窘境。

可即使在那樣的環境裡,他們也覺得幸福。

坐在舊沙發上,他們擁抱著看著對方,說希望時間停留在這一刻。

可人都是會變的,有些人來到你生命裡,就是用來告別的。我們要學習接受所有的不歡而散。或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才是常態。

看著身邊選擇去做公務員的人都事業有成,林見清心態漸漸失衡。

他迷茫不知方向,他開始忽略身邊的人,他開始在感情裡三心二意。

方小曉決定分手的那天,他一句話不說,沉迷在他的遊戲裡。

兩個人的最後一面, 是一個在地鐵上,一個在站臺上。

林見清沒有勇氣踏上地鐵,所以最終只能失去這段感情。

可能有人會覺得他們敗給了貧窮,但其實打敗他們的並不是貧窮,不是沒有房子和戶口,不是生活的壓力,而是方小曉在這樣的生活中看不到出頭之日和林見清的幼稚。

而最終打敗他們的,也是男生的懦弱和逃避。

我不知道你們心目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 或許當時分開的原因並不複雜, 或許當時失去後再努力挽回一次就可以有圓滿結局, 但最終卻也因為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而與心愛的人失之交臂,把他變成了愛而不得的人。

我真的希望你們,如果因為暫時的原因和心愛的人分開, 別因為可笑的自尊心,而空白十年的美好時光。

別去做那個終日後悔的人吶, 因為會有無數個漫長的日夜,讓你分外後悔,禁不住的感嘆,如果當時我挽回他/拉住他的手告訴他別走就好了。

喜歡、適合、在一起是三件不同的事情。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當無數個黑夜想要陪伴的時候你都不在身邊,那個曾經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只是為了你,我也曾奮不顧身過。

後來林見清成功了,買了房,想要接小曉一起去住,想要給她一個北京戶口。

只是那個時候,她想要的已經不是房子了,而是房子裡的沙發,那一份安全感,而當時的見清並沒有意識 到,反而是被年少時的虛榮蒙住了眼。

劉若英用這樣一種方式重新回歸了我們視野。

眾所周知,奶茶跟陳昇感情拉扯了十五年, 或許對奶茶來說,陳昇就是那個愛而不得的人。

我們見證了劉若英從一開始少女般的悸動/到後來的執著等待,最後的妥協。

放下這段感情之後,她寫了好多書,開了幾場演唱會,看了看外面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雖然經歷感情的創傷,她依然相信愛情。

現實中,很多女人被愛情或者婚姻傷過之後就不再相信愛情了。她們往往通過日夜兼程的追求物質和精神獨立來掩蓋這一塊的失落,從對工作的掌控中獲得安全感。

不幸的是,這種過度的掌控對一個人造成的心理負能量幾乎是毀滅性的,因為她們對自我要求極高,不允許自己失敗,不接納自己有閃失。

沒有迷失在愛情中,卻迷失在對事業掌控中。

劉若英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別人:不管是愛情,還是工作,它們從來都不是限制一個人的囹圄。

我們都曾經在KTV鄭重其事唱過那句歌詞:後來, 我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表面上滿口不在乎,其實看到這裡了,還是會想起那個人吧。

如果當初可以勇敢一點,如果當初早一點道歉,如果當初給對方多一點了解.,.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電影散場後,每個手裡緊握票根的人,抓著的或許也都是他不願提起的那個名字。

end 。

相關焦點

  • 《後來的我們》:我還很愛你,難過的是,不能繼續再愛
    之前,我們愛的轟轟烈烈,有的,愛的雲淡風輕,後來呢,現如今呢,陪在你身邊的還是當初那個說要永遠在一起的人嗎?見清說,幸福不是故事,只有不幸才是。而我,是該慶幸我們之間終於有了故事,還是該遺憾,我們終究成為了那個故事的主人公。
  • 再陷爭議:關於曾經的「今夜九零後」,如今的「青年大院」系列
    再一次,曾經的「今夜九零後」、現在的「青年大院」團隊在業內引發巨大爭議。一位新媒體從業者今日發朋友圈表示,未來如果有廣告主投放過「青年大院」團隊旗下微信公眾號,「那對不起,我拒接」。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一眾表示支持「青年大院」團隊的讀者在他們的文章中留言,稱「有污衊就要反擊」。
  • 深圳市美術學校 · 我們的「行知」
    「深圳市美術學校」也可能是你的「行知」高中回憶「你帶白顏料了嗎「那你能考大學嗎?」「你這學校怎麼都沒聽過,行不行呀?」」和「中國美術學院」生源基地」。除此之外,傳媒班和音樂班也會經常出現能考上「北影」「浙傳」的大神。
  • 深圳市美術學校,我們的「行知」
    這是一篇3分27秒的《校園回憶錄》關於「深圳市美術學校」也可能是你的「行知」高中回憶「你帶白顏料了嗎?」「滾!」「一起去削筆嗎?」「東哥,幫我改一下畫唄~」「文常你背到哪啦?」「今天你要用琴房嗎?」...
  • 你在「動森」裡遇到的那些「醜動物」,後來怎麼樣了?
    類似的討論在遊戲上線初就引發了玩家們激烈的討論,有玩家認為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自己的自由,即便是在現實中,大家也有權利選擇自己和誰成為朋友,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動不動就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另一方面,也有玩家覺得那些「醜動物」固然不討喜,但大可好好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再做定論,你會慢慢發現「醜動物」也有特別美好的那些閃光點,繼而也會發現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面。
  • 你曾經,愛而不得還是痛而不舍?
    今天跟大家聊聊兩種情感中最常見的也是最遺憾的感情——愛而不得、痛而不舍。這兩種感情可謂讓很多人熬脫了發、哭出了法令紋。這其間各種心酸苦辣也是不足輕易與外人道。本章半桶就簡單聊聊這兩種感情最常見的場景,歡迎有引起共鳴的朋友評論區留言!
  • 「表白小短句」每一個黃昏,都有我愛你的影子
    每一個黃昏,都有我愛你的影子 每一個黃昏,我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站在黃昏下愛你的樣子。我想我一直在思念你,我想我應該準備去找你,我想好好地去愛你。現在的現在是我們曾經意想不到的未來,曾經的曾經是我想回答的過去。
  • 「那個人。後來…」漫改第1卷發售~成家慎一郎擔任作畫
    「那個人。後來…」漫改第1卷發售~成家慎一郎擔任作畫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9-02-13 10:21:13
  • 小時候廣告裡的童星後來都咋樣了?
    他們的成長道路更是備受關注 所以這一回,文字君就跟大家聊聊 那些廣告童星的現狀 「哪裡不會點哪裡!」「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 讓不少家長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
  • 殺馬特我愛你:被社會剿殺和拋下的「他們」也是「我們」
    直到上段時間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出現了,讓這個名詞再次發光,看完後我的心情複雜,除了感動和嘆息外,我也不禁想問下自己:那些曾經在我們身上的夢想、個性等,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消失了呢?我們對這個世界真的了解嗎?我們又真的了解我們自己嗎?...
  • 中國人還在苦惱「離婚冷靜期」,法國人一輩子「只戀愛不結婚」!
    原告結婚40年,常年累月忍受著丈夫「非打即罵」的暴躁脾氣。如今子女都成年,她終於痛定思痛決定離婚。為了見證愛情,兩人還一起錄了小黃歌《我愛你,我也不愛你》(Je T'aime . . . Moi Non Plus),歌曲充滿了不明嬌喘,一經發布就被全歐洲電臺禁播。
  • 再見了,那個愛而不得的人,我累了
    再見了,那個愛而不得的人,我累了,心累。遇見你,是今生的緣分,也是逃不過的劫難。我不後悔,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是那麼快樂,你也一樣。我們彼此懂得,可以無話不說,每一天,思念都是幸福的。可是現在,我努力付出的一切,對你的痴情,卻得不到回報,我的心,一點點變冷,我失望了。我終於明白,我和你,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我們有緣無分。你是不是覺得我在糾纏你,讓你為難了,是吧。那麼我走好了。即便我有太多的不心甘,但繼續愛,很累,沒有必要了。
  • 什麼是圓教的「自然」?
    你講我煩惱斷掉了,我菩提心生出來了,實際你這還是生滅心。菩提心是誰呀?生滅心又是誰呀?貪嗔痴的生滅心是不是菩提心啊?「三緣斷故」就是前面的「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所以「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是不是通教破相見真啊?那這裡是不是還是不究竟?《楞嚴經》就是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不是生滅心滅了?在這個時候是一切相都破掉了。
  • 一城一歌|代表家鄉的歌曲你還記得嗎?
    本來熟悉的故土,可能變得遙不可及;曾經陌生的城市,反而宛若你的家鄉。當然,這心結又豈能是靠一首歌便能撫慰的。「城市」是站不住的遠方,亦是回不去的故鄉;「歌曲」只是譜了曲的雞湯,押了韻的文章。城市本身是冰冷的,讓其鮮活的是這裡有血有肉的人與往事,而你,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心結呢?
  • 分手不聽劉若英,愛過別看「後來的我們」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十點電影」這個假期,老妹兒最期待的電影就這一部——《後來的我們》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上映首日票房兩億。足以可見18年前,那首《後來》的殺傷力之大。你珍惜著他,他守護著你。你們也許從沒在一起過,也可能早就失去了聯繫。又或許當初鼓足了勇氣在一起,卻還是敗給命運,最終丟了愛情,也失了朋友。 《後來的我們》中,林見清和方小曉的一句對話一個眼神,就勾起了無數人對那個「愛了很久的朋友」的想念。
  • 那個考第一進名校,30歲年薪100萬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小傢伙大約半小時就寫完了,看完作品後,李小萌對女兒說:「媽媽就知道你寫那個小作文沒問題,你知道為什麼嗎?」「你是什麼樣,都是媽媽愛的孩子,你優秀、你普通,都可以。,但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被比較過,甚至我們也正在悄悄地比較著我們的孩子。
  • 十七年後,楊德昌電影裡那個著名的「背影」男孩回來了
    影片裡的小男孩,簡洋洋,挎著相機拍了很多人的背影,想幫他們看見那些看不到的東西。後來2006年「CC標準收藏」發行《一一》DVD時,封面用了這張「洋洋」的後腦勺照片,後來廣為流傳。他長高了,頭髮長了,面部的稜角也更清晰了,但就像他說的,因為「一些細節還在」,所以我們還是能一眼認出當年那個簡洋洋。
  • 「滿身泥濘」的孩子如何逆襲?
    昨日與社群小夥伴討論,給我文章提意見(感謝知乎小達人YOYOBEI),她說:「你文章人物,一看就是「別人家」孩子,沒吃過苦,自帶光環當然容易成功。」換言之就說,如今真正「滿身泥濘」的孩子,很難找到機會「逆襲」?
  • 林夕寫給「備胎」的2首歌,歌詞刻骨銘心,夜晚聽了會流淚!
    林夕作為樂壇中屈指可數的優秀作詞人,為我們奉獻過許多優秀的作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林夕寫給「備胎」的2首歌,歌詞太刻骨銘心,其實是不適合晚上一個人聽的,因為聽了之後會傷心流淚。1.《七友》都說「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這是由梁漢文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在小編開始聽這一首粵語歌曲時,並不知道這是一首寫給「備胎」的歌,只知道旋律好聽,曾經一度陷入單曲循環的狀態。直到後來碰到一段艱難的感情,再回首聽這首歌時,才慢慢明白了歌手要表達的意義。
  • 《後來的我們》去找到那個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
    評論2:從相愛走到了分離,從我們走成了我和你,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真好,緣分這種事,希望所有的相遇都不應該有遺憾。林見清,再見評論4:「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亦是曲終人」。經歷不同,感受就不同,同一部電影,有些人看得捧腹大笑,有些人聲淚俱下,有些人淡然置之,也有些人心情五味陳雜。我們都是後來的我們,電影裡有很多能引起共鳴的臺詞:「結局幸福的都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但我不覺得,一輩子都幸福也是另一種故事。「感情這回事,不負彼此就好,想要不負此生,太難」因為如果沒有如果,而後來也沒有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