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備+新技術,蘭州市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實驗室正式亮相

2020-12-23 瀟湘晨報

20 秒可出檢測結果,能同時檢測 200 種以上農殘信號,檢測農殘信號更靈敏,同時可實現車載移動,方便深入農貿市場、田間地頭 ……4 月 28 日上午,價值 400 多萬元的高科技 " 明星 " ——蘭州市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實驗室在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正式亮相。據悉,這是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運用的最一流食品快檢設備,標誌著我市食品快速檢測及食品檢驗綜合能力再上新臺階。

一根小小的探針用火燒烤消毒後,輕輕摩擦幾下蔬菜樣品表面,就可以進行快速的檢測分析。當日,記者在我市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實驗室暨食用農產品高風險因子快速檢測新技術啟動儀式活動現場看到,只需十幾秒鐘農殘檢測結果就一目了然。 據悉,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引進運用該平臺,是全國首例將此項質譜快速檢測技術應用於食用農產品中農藥化學汙染物檢測、獸藥化學汙染物檢測、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中藥染色、化妝品激素的快速檢測的檢驗機構。該平臺檢測技術具有多項明顯優勢,食品不需要複雜的處理就可以直接檢驗,將以往檢驗所需要的十幾個小時縮短至 1 分鐘以內,可以很快得到檢驗結果。同時,使目標物能夠被精準識別,檢測精度可以達到十億分之一克,並實現了實驗室可移動,將我們的專業技術帶到了田間地頭、帶到了食品生產流通各環節。更為重要的是,市食藥檢所已建立了上千種農藥的信息資料庫,包括各類常用農藥和禁用農藥,實現了農藥殘留檢驗的全覆蓋。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平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結合龐國芳院士首創的三元融合農藥殘留非靶向高通量信息技術,將全國農藥殘留大數據匯聚掌握,像天氣預報一樣實現動態監控,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問題產品追根溯源,真正實現智慧監管。

高原夏菜是我市重要的農產品品牌。今後,我市將把質譜快檢技術與地方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把精密檢驗儀器設備向田間地頭、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延伸,加大對食品生產流通的全覆蓋,用快速精準的高科技手段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茶葉農藥殘留 有了現場快速檢測新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學系倪德江教授課題組與中國計量大學團隊合作,提出一種對茶葉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有效檢測的新方法。該方法有望在田間實現茶園部分農殘指標快速現場定量檢測,幫助生產管理部門提高茶葉生產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減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風險。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在國際重要期刊《危險性材料雜誌》上發表。茶作為大眾喜愛的飲料,質量安全備受關注,農藥殘留是茶葉中最敏感的安全指標,也是最嚴格的風險控制項目。
  • 農業部發布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
    農業部公告2386號  為統一規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制修訂工作,我部組織制定了《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經第一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公布施行。
  • 我科學家成功研發農藥殘留5分鐘快速檢測技術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農業化學汙染物殘留檢測及行為研究創新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基於人工智慧的農藥多殘留快速檢測技術。該技術集成了免疫層析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操作者先對浸泡農產品的適量水溶液進行試紙檢測,再通過微信小程序對試紙拍照上傳,5分鐘便可得到多種農藥殘留的檢測結果。該技術簡單快速,可滿足政府監管現場快速篩查、企業自查和消費者監督等,有利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
  • 一分鐘看懂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新突破
    農藥殘留是大家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的快速檢測技術和手段,開展實時、現場監測困難。今年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業化學汙染物殘留檢測及行為研究」創新團隊的「農產品中典型化學汙染物精準識別與檢測關鍵技術」成果,獲得了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在分子印跡聚合物設計、核心識別材料創製、免疫檢測增敏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了典型化學汙染物檢得準、檢得快、檢得多的目標,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水平。
  • 食品檢測實驗室除了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儀還需要哪些儀器?
    目前,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主要是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二大類農藥殘留。國內用於農藥殘留的常用檢測方法有氣相色譜法和酶抑制法。氣相色譜法成本高,適合用於定性定量檢測;酶抑制法操作簡便、成本低廉,適合用於定性的快速檢測。實現對農產品中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監督,需要推行快速、簡便、準確的檢測方法,才能達到有效監控的目的。
  • 中國農科院研發成功一項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董峻)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個科研團隊日前在農業汙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科研人員研發成功一套快速檢測系統,5分鐘左右即可檢出農產品中的多種農藥殘留。據這項研究的牽頭人、中國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靜介紹,這一技術集成了免疫檢測、圖像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試紙條經微信小程序拍照後上傳、後臺對數據進行分析後,檢測結果即可顯示在手機上。
  • 手機拍照就能檢測果蔬農藥殘留?!這個是真的→
    對於水果、蔬菜、茶,有些人會擔心上面有農藥殘留,但在不久的將來,在家自檢果蔬茶農藥殘留的願望可以實現了。6月8日,中國農科院宣布,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王靜團隊,經過多年研發,在農業汙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通過微信小程序拍照,5分鐘便可同時完成多種化學農藥殘留的檢測,檢測結果直接顯示在手機上。那麼,實現這一成果需要哪些技術支撐?
  • 質譜大咖新秀齊匯聚 你想了解的質譜新技術新應用都在這場會議中
    儀器信息網訊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基石,是經濟發展、民生問題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質譜儀涉及所有的分析測試行業,國際競爭的技術壁壘較高、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工具、也是高科技產業共性技術。
  • 你買的農產品有農藥殘留?5分鐘快速檢測!
    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運用了一些藥劑去提升作物產量,卻破壞了大自然,當然也「回饋」給了人類本身,農產品市場內農藥殘留問題嚴重。農藥殘留是當前中國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之一。怎樣管控農藥使用,怎樣快速檢測農藥殘留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 36項農獸藥殘留檢測國家推薦性標準3月1日起實施
    從3月1日開始,36項檢測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以及131種獸藥和7種生物毒素殘留量的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36項國家標準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已於2006年12月31日由國家標準委批准發布。    據介紹,這36項標準包括8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和28項獸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
  • 農藥殘留檢測儀的使用檢測方法詳情介紹
    農藥殘留檢測儀器的使用不僅規範了市場上農產品的品質,同時也為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加了一到安全保障,讓農產品的食用更加健康。是農藥殘留檢控工作的剛需配備。農藥殘留檢測儀是根據農業標準方法(NY/T 448-2001)和國家標準(GB/T5009.199-2003)中的酶抑制率法,嚴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標準》中的規定對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
  • 質譜在藥物分析應用愈加深入 iCMS分會場精彩報告分享
    同時,來自SCIEX、PEAK、德國耶拿等儀器企業的應用工程師也帶來了關於質譜相關供應商在質譜領域最新的技術及應用分享。  質譜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新進展在線報告掠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楊美華研究員報告題目:中藥材中三嗪類除草劑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研究  報告介紹了課題組搭建的
  • 農業農村部關於公開徵求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和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規定,我司組織擬訂了《食品中阿維菌素等51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徵求意見稿)》《食品中2,4-滴丁酸等74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徵求意見稿)》,以及《植物源性食品中91種
  • 農業部發布《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
    為統一規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制修訂工作,農業部組織制定了《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經第一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公布施行。、先進性和適用性,參考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20001.4-2001《標準編寫規則 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GB/T 27404-2008《實驗室質量控制規範 食品理化檢測》、SN/T0005-1996《出口商品中農藥、獸藥殘留量及生物毒素生物檢驗方法 標準編寫的基本規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相關規定,編制《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
  • 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
    據最終出版版本的前言說明,相對於現行的標準,新限量標準增加了51種農藥,並對部分農藥的中英文通用名、殘留定義,每日允許攝入量等信息進行了修訂;增加了2967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修訂了29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增加了48項檢測方法標準、刪除了14項檢測方法標準、變更了10項檢測方法標準;修訂了規範性附錄A,增加了羽扇豆等22種食品名稱,修訂了7種食品名稱,修訂了2種食品分類,此次標準變化之大超過以往各次修訂
  • 農藥殘留,如何快速檢測?廣東科學中心這個活動話你知!
    活動現場共設立了六大主題區,包括科普宣傳展示、科普知識諮詢、有獎知識問答、速測演示與技術操作體驗科普小實驗體驗,用科普裡程「萬裡」積分的形式串聯起來,激發到場觀眾的活動熱情和互動參與度。農藥殘留速測演示與體驗區,既可 「眼觀」,又能「動手」,參與者通過觀察並親自體驗蔬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過程,加強觀眾對生活中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了解並提高科學意識。
  • 低調但不「單調」 聚焦質譜在環境分析的應用新進展——iCMS2020分...
    在會議第二天上午,進行的是質譜在環境分析領域應用新進展專場,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董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研究員等專家,分享了質譜成像技術在環境毒理研究的應用進展、質譜技術分析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以及納米材料的質譜定量分析技術等不同方向的精彩報告。
  • 區農業農村局開展「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進鄉村」志願服務活動
    食品安全關係千萬家,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切實增強市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4月26日,秀嶼區農業農村局志願服務隊於埭頭鎮開展「農安秀嶼 共建共享」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進鄉村
  • 2019年質譜儀器新產品技術進展
    安捷倫6546 Q-TOF 液質聯用系統6546 Q-TOF 液質聯用系統通過全面的工作流程,可提升實驗室在代謝組學研究、食品安全、食品真偽檢測和環境篩查方面的分析能力。嵌入式傳感器可以收集和顯示數據,允許快速評估系統的準備情況、當前狀態和儀器配置。該儀器還包含了一些功能,例如可以使用樣品混合物進行系統適用性檢查,以便在收集數據之前對液質聯用系統進行全面評估,早期維護反饋功能允許實驗室管理者根據實驗室日程表計劃日常維護。
  • iCMS2016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質譜新技術與生命科學
    會議為期四天(11月22日-25日),共設質譜新技術、生命科學、藥物、食品、環境、儀器維護及軟體操作六個主題會場。質譜新技術主題會場(上)、(中)已於11月22日順利進行,清華大學教授林金明、SCIEX應用支持工程師羅繼、賽默飛生命科學質譜應用技術部經理陳偉、中國醫學科學院副研究員賀玖明、清華大學教授瑕瑜、美資力可儀器應用專家李莉、安捷倫液質應用工程師冉小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公共實驗技術中心主任周燕8位質譜新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和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質譜新技術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