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可免費領取哦!
前幾天,爆出一個新聞
Facebook華人工程師從美國總部跳樓自殺
高考狀元,當年浙江大學的學霸
據說生前遭到印度上司惡意打壓
不知你是否了解這個新聞
因為很多網頁上已經搜不到了
聽說Facebook官方在輕車熟路地壓制?...
2019年9月19日,一位38歲的華人工程師從Facebook總部跳樓。據悉,這位華人工程師曾經是高考狀元、浙江大學的高才生,南加裡福尼亞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後,留在美國網際網路界發展,曾經在多家網際網路巨頭中任職。在前年的時候入職了Facebook,成為了一名全職高級軟體工程師。1999級浙江大學畢業生,南加大碩士。99年上大學,03年畢業,11年在美國讀研,13年32歲的他開始在美國工作。據他的家人說,他最近半年日夜忙項目,加班到夜裡一兩點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回家只待了半天又要去加班。今年6月他負責研發的程序試運行效果不錯,贏得用戶好評,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據Facebook的同事介紹,他接手的項目SEV本來差點爛尾,是他努力挽回,「大家都覺得他很不簡單」。
然而這樣的情況下,9月部門開會,會上部門總監以項目進度緩慢為理由,公開批評了他,並且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宣布PIP或調離目前的工作組。這一意外來的過於突然,以致於會議結束,他都沒有說一句話。
在Facebook,從核心的工作組調出意味著你的專業能力受到質疑,日益邊緣化,以後也難獲重用。於是無法接受這個結果的他在第二天上午來到來了總監辦公室據理力爭,兩人發生了激烈爭吵。
不久,這位華人工程師從Facebook總部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Menlo Park市政官網公布了這起事件。20日,法醫公布了死者的姓名和華人身份,引發了北美的華人的惋惜和討論。知乎上面,也有人發了帖子。
同行們紛紛表示理解和同情:
這裡,大家都提到了PIP,所謂的PIP,英文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可以理解為「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任務」,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規定任務,那就會被炒。而這個計劃一般是都完成不了的,所以本質上就是老闆想開了你,然後用 PIP 來證明你不行,最後開了你。
長期加班的情緒壓力、即將失業的壓力,還有手裡拿的工作籤證,如果失業後不能在60天內找到新的工作,只能離開美國的壓力,或者還有名校自尊心,重重重壓下,他選擇了「縱身一躍」。令人嘆息。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起高知分子自殺的事件了,6月14日,就讀於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中國籍博士生陳慧祥 (Huixiang Chen,音譯) ,被發現在工作的實驗室自縊身亡。
詳見:悲痛!中國博士在美自殺,想撤稿遭導師拒絕,遺書令人心碎…
這位畢業在即的年輕博士,在自殺前精心設置好了定時郵件,逐個發送給自己的父母、導師、朋友和同學。也正是在這份遺書中,人們找到了陳慧祥自殺的原因:生前疑似與導師產生巨大矛盾,並在遺書中描述到那篇論文是其導師通過關係發表,有嚴重的學術問題。
陳慧祥(左圖)欲撤回論文,疑遭導師李濤(右圖)阻止
9月2日,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陳某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9月4日,一封題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遺書將華中科技大學送上熱搜。遺書內容長達7頁,記錄了該研究生從入學到延期畢業的點點滴滴,以及他的心路歷程。
在遺書中,陳同學控訴了自己在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生涯中遭遇的種種不公:
近幾年來,從美國到中國,高學歷群體自殺事件始終有增無減:
2017年10月,美國猶他大學博士唐曉琳在攻讀生物學博士7年後,面對導師的刁難和畢業的遙遙無期,從金門大橋縱身一躍。
2018年4月,美國舊金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曉磊被前室友發現吞槍自殺。
2018年5月,紐約大學醫學院華裔女生Andrea Liu被發現在宿舍內上吊身亡,並且留有遺書。
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在讀博士生楊寶德於溺水自殺身亡。
2019年2月,年僅26歲的史丹福大學中國博士在學校自殺,他的本科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順利的話,他將於今年六月份獲得博士學位。
各類高知群體非正常死亡新聞
Nature網站有一篇文章《Time to talk about why so many postgrads have poor mental health》,其中提到:研究生報告的抑鬱和焦慮比例比一般人群高六倍。這表明了,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普適性的問題,國內外都一樣。
光環下掙扎的高知眾生相讓人唏噓不已,屢屢發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大多指向了同一個關鍵詞——「不堪重負」。
經濟負擔,學術壓力,繁文縟節,人際關係、艱難的就業市場,職場壓力、科研壓力……這其中的每一個,都像一座大山,壓在胸口,讓我們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一位全球Top 10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分享了自己面對重壓和抑鬱時的做法,他說:「這裡列出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是我(有意地或不知不覺地)做了的,它們改善我的情況。」分享給大家。
我買了一個鬧鐘。這讓我不再用手機作為鬧鐘,也讓我不再陷在早晨起不來的困境中。
我把手機上所有社交媒體應用都卸載了。這讓我減少了閱讀令人沮喪的新聞,不再浪費時間不停地刷新社交網站。相反,我開始在手機上閱讀電子書。
我開始健康飲食。戒掉了暴飲暴食,恢復健康的體重後,感覺良好了,也鍛鍊身體,睡眠質量也好多了。順便說一下,我每天吃的最美味的東西是早上的穀物,這是起床的另一個激勵因素,因為我期待早餐。
我意識到我的朋友也是「騙子」。博士生很多患有「騙子綜合症」,尤其是當事情進展不順的時候。我給「騙子」下的定義是「努力工作,可能很多時候都失敗了,但假裝成功了,所以沒人知道」。我意識到,我認識的每一個人可能至少在某些時候都是這樣的,這有助於緩解我的焦慮。
我挑了幾位有價值的人,讓他們認為我是個白痴。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類人的意見我並不在意。就是那些我認為是混蛋或白痴的人,我不可能改變他們的觀點,也不再在意他們對我的看法。但我挑選了幾個人,故意問一些我需要回答的最基本、最愚蠢的問題。這樣做很痛苦,但一旦完成了,我就會在心裡聳聳肩,說:「嗯,秘密已經洩露了,他知道我是個笨蛋。」令人驚訝的是,每個人都非常友好和樂於助人,通過這幾個人的幫助,我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他們沒有一個人因為我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而侮辱我。
我給自己一個任務,就是定期與我的導師聯繫。我向我的導師建議,至少每周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通過視頻會議進行交談,這樣我就必須至少在約定的時間與他交談,而且不能有任何退縮。這有助於利用我的思維,強迫自己每周都有小小的自我提升,有助於分散壓力,所以我不再感到恐慌。
所以,面對壓力,小夥伴們一定要及時調整心態,如果自己解決不了,一定要:
本文為科研大匠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科研大匠,部分素材參考自UniCareer,富書、新智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