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原創文章了,今天開始寫一個系列,是希望把自己平時的所思所想梳理一下。
為什麼要寫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最近對於組織這個話題有不少感悟,想利用一系列的文章,把我的觀點分享給朋友們。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組織包括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當時那還是80年代初,全國都是計劃經濟和國營單位,我那時候對非正式組織印象不深,感覺非正式組織就是一幫在背後抽菸時聊天的團夥而已。
這幾年,我看到了很多現象,很多昨天還在世界500強做總監做經理的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突然回家不知道做什麼了,想著如何找朋友合夥做點什麼!今天的很多企業,由於員工是90後甚至95後,管理也變得很柔性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員工吆五喝六了!很多社群的、微信群的、做保險做直銷的、合夥制創業、做直播帶貨的等等,都是靠信任靠感情來維繫業務發展的,總之,非正式組織似乎成了主流。
最近我還學到一個詞叫斜槓青年,意思就是一個人有很多身份,或者說是屬於多個組織之中,很顯然,這裡的多個組織,其中大多數都是屬於非正式組織,但很多時候,非正式組織的熱情和效率反而比正式組織還要強,這裡面的原因和機制是什麼呢?
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歷史,我看見在各個朝代中,有些朝代就是嚴刑峻法,信奉正式組織來規範百姓的行為,比如商鞅變法時代的秦國,但最後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卻15年就滅亡了,但漢朝初期的文景之治和南宋時期的中華文明和國民經濟最鼎盛時期,都是無為而治,但效果卻特別好,這背後的奧秘又是什麼呢?
前兩年我專程去了一次嶽陽樓,因為我在中學的時候,就喜歡嶽陽樓記,我當時站在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前,我想感受一下40多年過去了,我喜歡嶽陽樓記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站在那裡很久,體會洞庭湖的開闊,體會範仲淹當年對於北宋的無奈和期盼,我終於抓住了一個關鍵詞:政通人和!
這個詞是我最近幾年思考比較多的詞,就是政通人和,這裡我的理解就是人和是關鍵,這裡的人和我認為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每個人自己內心的平和,第二個層面是人與人的關係是和諧的,我感覺這兩點就是幸福的關鍵。
所以,我就想用一系列的分享來闡述一下我對組織對人心的理解,談一下非正式組織如何運作,談一下個人影響力的問題。
我認為,人最後最大的資產就是你個人的影響力,就是說,你說的話有多少人願意聽,有多少人願意信,有多少人願意給你掏錢,有多少人願意跟你奔跑,有多少人願意為你拼命,這就是最大的財富。
實際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就是品牌,個人叫個人品牌,企業叫企業品牌,產品叫產品品牌,說到底都是一個影響力的問題,而這個影響力是如何產生和維繫的,這裡面當然會有很多的方面,是很長時間很多工作的積累,我未來就會逐一地分享我的觀察和觀點。
我認為,正式組織靠的是恐懼管理,也就是秦朝時期的嚴刑峻法,說到底就是威逼利誘,威逼就是讓你考慮和害怕做不到的後果,利誘就是讓你期盼和爭取做到以後的好處,當然,有的組織偏向於威逼,有的組織偏向於利誘,但這兩個方面的基礎都是有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考核體系,這就是正式組織。
非正式組織靠的是興趣管理,也就是說要讓你感到開心,是從內心深處的開心,而非威逼利誘的外在因素,這顯然是最有潛力的,當然也是很難的,很多創業成功的開始都是從非正式組織開始的,那時候可以激情燃燒。
比如,共產黨當年鬧革命,靠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這就是人們內心深處的力量,再比如今天的很多大V,也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號召數百萬的人為他搖旗吶喊,這些都是興趣相投的力量。
我個人感覺,未正式組織,關鍵不是改變不同道人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吸引同道在一起,也就是說是順勢而為,因為改造他人太難了,不如找同道中人,當今時代做事情,在一起彆扭就不要在一起,在一起開心就努力在一起,因為大家的選擇很多,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我後面會用幾十篇的文章閒聊我的思考,會連載在我的個人公眾號上,歡迎大家關注和指導,我今天先聊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