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當過兵的人,還真不知道部隊裡面的班長和士官到底有什麼區別。部隊裡面的人員組成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軍官、士官和義務兵。班長只是一個職務,部隊裡的班長可能是由士官來擔任也有可能是由義務兵來擔任。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班長和士官到底是什麼關係?
士官都分為哪些等級?
2009年以後,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服役條令》的規定,士官主要分為三等7級,初級士官(下士和中士)、中級士官(上士和4級軍士長)、高級士官(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和一級軍士長),士官最高服役年限30年。
現在士官的主要來源因為以下幾種。
第一,兩年義務兵期滿,留部隊晉升為士官。第二,義務兵考入士官學校,畢業之後,下到連隊成為一名士官。第三,高中生高考的時候,報考定向培養生,畢業之後進入部隊,成為一名士官。第四,大學畢業生直招士官入伍,成為一名士官。
部隊裡面的士官,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技術型士官,義務兵考上士官學校,然後士官學校畢業下連隊,或者定向培養生進入部隊,以及大學畢業生直招士官入伍,他們的主要發展方向就通常是走技術路線。隨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技術型士官,更有利於在部隊長期發展,把技術學精的情況下在部隊幹到退休完全有可能。
管理型士官,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班長,在管理者的崗位上,軍事素質過硬的情況下,一般幹滿上士或者4級軍士長就已經到頭。
部隊裡面的班長主要來源就一種。
如果是在基層連隊當兵,通常是由連隊開會討論之後,任命其為班長。現在部隊裡面,各種福利待遇,發展空間都比較好,而且很多年輕人,都願意留在部隊長期發展。所以兩年義務兵結束之後,很多人都會選擇轉士官,義務兵轉上士官之後,就會成為骨幹的培養對象,通常會在下士第1年,或者第2年的時候擔任班長。
班長不等於士官,士官也不一定是班長。
很多人都認為士官就是班長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大部分的連隊裡面,班長這個職務通常都是由士官來擔任,有個別班級的班長,是由義務兵來擔任。第二,在部隊有一種習慣,就是新兵或者列兵在生活當中,遇見了上等兵,通常會叫一聲「班副好」,而遇到了士官,則會直接叫一聲「班長好」,這是對出於對上等兵和士官的尊重。其實士官不一定是班長,因為每個班只有一個班長,但是一個班裡面可能有四、五個士官。
在部隊擔任班長,和兵齡沒有絕對的關係,想要擔任班長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過硬的軍事素質,同時在連隊要有良好的表現,至少要做到連隊的幹部和班長們認可你,才有機會擔任班長。
在部隊擔任班長有很多優勢,班長是作為一個管理者,很多工作都不用自己親手去完成,而是安排給下面的兵,讓他們去完成,所以管理能力上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班長在部隊裡面入黨會優先考慮;班長有職務津貼,工資待遇要高一點;士兵提幹和考軍校都有優勢。
對於大部分的士官來說都是有機會擔任班長,但是有一些士官由於性格的原因不太想去當管理層,想在技術方面上有所作為,所以很多沒有擔任班長和副班長的士官,通常在專業技術上學的非常精通。
綜合以上分析,班長只是一個職務,可以由義務兵來擔任,也可以由士官來擔任,到底有誰來擔任,主要看能力來決定。士官在部隊可能會擔任班長,也有可能是不擔任任何職務的普通戰士。對於每一個參軍入伍的人來說,不管是義務兵,士官或者軍官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合格的軍人,爭取在部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