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考公務員?
我考公務員是因為~~~
當我走上備考這條路,才知道這條路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更多的是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下面我把自己的故事寫給小編,由小編分享給大家,願各位「一起寶寶」備考路上相互鼓勵、不再孤單!
備考的這一年我可能有不下999次飄過「算了」的想法,這條路是真難啊!
我是一個喜歡吃夜宵的人,夜宵就免不了要來兩口酒,一喝酒可能就要開始胡侃,沒有酒的夜宵又不完美。這段時間因疫情原因宅在家,不只沒徹底了斷我吃夜宵的念想,更頻頻面臨誘惑想要繳械投降。那口子在廚房倒騰了一天,每當喊「吃烤肉咯~」,我就禁不住流口水。想想自己連幾道題都不會做,怎麼配吃肉喝酒?!關上房門帶上耳塞只能用網課的聲音蓋過吃喝的聲音。正餐的時候才迫不及待就兩口剩肉下飯。
有的時候看書累了,偶爾放鬆一下追追劇,卻想不到電視劇這麼好看,追了一集又一集,還想悄悄買個會員~要不是支付時看到自己可憐的卡上餘額,怕是要忘了已經撐了幾個月的備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原來公考路上第一個強勁對手是我自己!!
每每到這個時候,我除了立刻止損,就是無數次的告訴自己:別忘了你為什麼要考公務員?!
我來自一個普通家庭,你能想到多普通就有多普通。小的時候老家交通閉塞,通訊基本靠吼。大事小情都是通過村裡僅有的那幾張報紙了解。而鄉政府的幹部就是我能接觸的為數不多還「幹大事」的外人,那個時候真的對「幹部」迷之崇拜。甚至很想當「官」。
香港回歸那年,鄰居家買了個「天鍋」,才知道電視這個東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生活慢慢發生變化,到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很多人都有了小車、摩託車,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臺,電腦也是稀鬆平常的物件。我也在城裡買了房安了家。當「幹部」的想法隨著不斷的生活變遷慢慢淡了。直到我成家有小孩,經歷了家庭生活帶來的變(衝)化(擊),當「幹部」這個想法又在我「奔三」的最後兩公裡強烈起來!
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只想出去闖蕩,好像不出去就會丟人似的。結婚後我家裡一來沒有老人可以幫襯帶小孩,二來我們的收入水平還沒有達到能請保姆的程度(房貸車貸壓身,復工後的職位和薪水還真請不起一個靠譜的保姆),無奈只能當個全職媽媽。這兩年小孩進了幼兒園,我也開始返回職場,但對於女人而言,需要家庭事業兼顧。而大多數企業假期並不是很寬裕,周末最多休一天,甚至要天天加班。加班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感受不到一個好的職業上升前景,家裡的小孩慢慢長大,除了吃喝還要輔導作業,而自己除了上班業餘時間幾乎沒有。
如果當時我一出校門就參加公務員考試,現在的情況是不是會好一點?
看看周圍的公務員朋友:
公務員雖然不能實現腰纏萬貫的夢想,在很多事情面前也需衝在前沿(例如這次疫情),但是權益保障這一塊根本不用操心。薪資待遇等設置在當地來講也是比較合理的,競爭環境也相對公平。很多人在年輕時或許會說我在外面闖蕩收入不一定比公務員低,但隱形的福利卻不一定比公務員好。我上一家公司,有五險沒有一金,在購房的時候我不得不選擇利息更高的商業貸,而五險也是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的,五險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讓我對退休保障這一塊深感憂慮。目前我們國家出臺了各種用工保障政策,各單位用工也越來越規範,但對於普通勞動者而言,尤其是經濟發展較差地區的勞動者,很多企業因為自身發展困難對本該有的員工福利待遇東坎一刀西坎一刀。明明應該順理成章享有的權益,卻要去維權才能成行,最怕的是沒有精力、時間、能力去維權,權益受侵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這些對於公務員而言是不存在的。
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至今為止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當「官」,是件光宗耀祖的事。這種思維不是說當「官」能帶來多少經濟利益,而是社會對公務員的認可度特別高。你做什麼,做的怎麼樣,老百姓看在眼中。當「官」為民,在老百姓中有一定的聲望,大家會覺得這個人真有能耐,特能讓人有「成就感」。當然也不是說做別的沒有能耐,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不可缺少的,也不是只有公務員才為人民服務(看看現在疫情抗戰一線,各個行業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他們點讚),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好的為民服務。只不過公務員這條路傳統觀念上更易被接受。尤其是我這種農村出來的娃娃,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也沒有見過大世面的親戚朋友,父母鄉鄰有什麼事情都是去鄉鎮府找「幹部」們幫忙出主意。他們覺得這些「幹部」牛,能「超有能耐」的幫助別人。而我從小就崇拜他們,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如果有機會踐行這種「初心」何樂而不為?!
所以我告誡自己,既然選擇了公考這條路,不要輕言放棄。別的事情你以後還能做,但是過了這個年齡,公考這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的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走走不同的路,也許下一個路口就有一個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