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之間如何破局?

2020-12-20 華為雲

有什麼簡便的辦法能讓團隊成員快速共創起來呢?相信大家都會一致認為,具備一個框架並且有清晰指引的方式是最簡單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辦法-用戶故事地圖。

用DevOps擁抱變化的世界,2020年11月,中國DevOps社區峰會在成都舉行,多位業內大咖齊上陣,持續推動DevOps運動在國內的發展。華為雲DevCloud資深產品經理受邀分享主題"如何讓團隊在高度共識中完成需求與設計溝通",介紹針對項目需求設計中經常出現的項目團隊需求理解不一致、需求共識不到位,從而導致需求返工、項目延期、團隊成員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應對方案。

在日常項目管理的需求設計中,相信大家都會遇到許多的為什麼:

1.為什麼需求不合乎用戶的想法啊?

2.為什麼需求研發總是延期呢?

3.為什麼項目團隊總是對需求無法達成共識呢?

面對以上如此多的為什麼,那根源究竟是在哪裡呢?筆者曾經歷過軟體工程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多個角色,因此也與以上多個角色的對立面進行過激烈PK,比如做軟體工程師時,與產品經理的互黑;做項目經理時,又經常猛烈驅趕團隊加速交付進度;做產品經理時,會通過各種畫餅單向洗腦研發交付團隊。起初僅從該角色為出發點,以自己的觀點來理解並試圖說服其他角色與自己達成一致。但此時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1.需求各自理解的不一致。

2.雖然理解了需求,但是心理不服啊,會認為這需求沒啥價值,馬馬虎虎做完就OK了。

3.最大的問題是,用戶爆炸了,這是做的啥啊?

4……..

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究其根因就是單向溝通造成的,大家沒有達成共識,沒有充分理解用戶的需求。要解決此類問題,就需要大家共同參與需求的設計,使得大家對問題達成共識,彼此有充分的理解,調動大家積極性一起從多個視角、全方位理解問題並達到創新。

那有什麼簡便的辦法能讓團隊成員快速共創起來呢?相信大家都會一致認為,具備一個框架並且有清晰指引的方式是最簡單的。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辦法-用戶故事地圖

什麼是用戶故事地圖?

· 用戶故事地圖定義

用戶故事地圖就是通過故事化+圖形化的方式將用戶需求生動的展現在團隊面前,讓團隊可以全面梳理、討論,確認story包含的內容。它從用戶視角了解產品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用戶的痛點、發現產品存在問題的階段,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優化,因此它非常適合產品需求的共創性設計。用戶故事地圖要求所有相關角色都需要參與,包括:產品經理、研發經理、軟體工程師、設計師、用戶,有時可能還需要高層領導的參與。

總之,請牢記這是一個全員參與設計,從多角度發現問題,洞察需求的過程

從望聞問切的角度把脈用戶,一個標準的用戶故事地圖一般包含以下三大組成部分:

1) 用戶:用戶畫像(persona)、用戶目標(user goals/needs);

2) 用戶和產品:用戶行為(doing)、觸點(touch point)、想法(thinking)、情緒曲線(feeling/experience);

3) 產品機會:痛點(pain point)、機會點(opportunities)。

如何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根據之前介紹,整個用戶故事地圖其實就是一個項目團隊與用戶共同拼圖的過程,群策群力把上述所有用戶故事地圖需要填寫的信息全部填寫出來,沒有複雜的協作流程,沒有太多的步驟。製作一信息個用戶故事地圖分為四個步驟:

下面我們以"華為開源鏡像站產品的設計需求"來說明如何製作用戶故事地圖,為了說明製作過程,對相關的信息做了裁剪和抽象。(華為開源鏡像站是華為雲提供的一個開源組件:)

1. 用戶定義

用戶定義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勾畫出用戶畫像,找到用戶的基本特徵、行為特點、用戶目標,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產品是為誰設計。用戶定義的辦法可以如下所示,首先掛出一個典型人物的頭像,定義姓名。然後從人口屬性、行為特點、用戶目標等幾個維度分別進行重點描述。

2. 骨幹故事

根據用戶畫像,明確用戶要完成的任務階段及用戶目標。在案例中,用戶的目標就是用戶在整個下載鏡像並註冊為華為雲會員的過程中的要求或需求。列出用戶目標,可以讓我們真正考慮用戶在每個環節,想要的是什麼。比如鏡像站用戶的使用過程和目標如下:

3. 拆解故事

1)梳理用戶行為和接觸點:

根據用戶主要故事和目標進行用戶故事的拆解,這裡主要設計觸點、用戶行為、完善對用戶情緒與心理的分析。首先梳理用戶與鏡像站產品的接觸點,然後依據接觸點梳理出用戶的關鍵行為,再通過行為來了解用戶的心理和情緒。

2)用戶想法和情緒曲線:

根據對應的階段的用戶行為,寫下當時用戶的思考和想法,並以條目的形式整理出來。然後提煉用戶每個節點的情緒,提煉情緒時,為了防止個人主觀判斷導致的誤差,建議兩個人一組用相同的數據進行提煉。

4. 溝通確認-歸納痛點和機會點

通過用戶每個階段的行為和情緒曲線,整理出每個階段的痛點和問題,以及思考痛點背後的原因,此處是否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滿足用戶的目標,提升用戶的體驗,這就是機會點。

5. 完整的用戶故事地圖

經過以上的整理後,就得出了完整版的用戶故事地圖。後續可以對地圖進行整理和美化產出。並根據整理出的機會點,根據重要程度和難易程度排出優先級來安排執行。優化用戶體驗地圖中的痛點,幫助用戶實現目標,或者確立新的產品功能的方向。

總結

本文主要通過華為開源鏡像站的示例講述了用戶故事地圖的製作流程。

1.用戶故事地圖其實簡單說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拼圖遊戲,大家一起來洞察用戶,發現產品機會。實際工作中除了填寫本文列舉的這些條目外,可以增加相關的拼圖條目,以便能夠更加全面的的發現用戶需求。

2.項目前期是不可能正確的捕捉並寫出所有的需求所有故事的,用戶故事地圖這個方法也不可能在單一階段捕獲出所有的用戶故事。用戶故事不是二維的產物,應該是三維的,需加上時間這個維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產品不同階段加入產品新的用戶故事。逐步增加和優化各種故事地圖,與時俱進。

3.由於是大家共同洞察的結果,所以能夠很好的達成共識、同理心,並且能從多角度發現問題。

關注@華為雲,了解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程式設計師如何面對產品經理的無理要求
    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程式設計師往往對產品經理的各種無理要求十分頭疼,有的程式設計師需要頻繁的跟產品經理講解目前的技術邊界,這樣既影響了項目的正常進展,也會讓程式設計師感覺沒有明確的方向,從而帶來工作的挫敗感。有的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關係也比較緊張,溝通的過程往往也帶著各種情緒。
  • 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起來了
    IT之家8月2日消息 經常會有人說程式設計師與產品經理之間的關係是「死對頭」,近日網上就有一則據說是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架的視頻火了(點此觀看)。據悉兩名男子是中國平安的產品經理和App開發人員,產品經理要求用戶App的主題顏色能根據手機殼自動調整,可能是程式設計師覺得這個要求太過分了,於是一言不合打了起來。
  • 產品經理如何畫流程圖?
    對於讀我公眾號文章的朋友而言,我希望自己分享的知識是有順序的,目標是帶領你如何從一個產品小白一步步的學會產品經理。
  • 從程式設計師轉型產品經理,不會畫原型圖又何妨?
    在本文中,她將與我們分享以下問題:從大學海洋專業到程式設計師再到產品經理,是什麼讓您聽到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並堅持下來的?您本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拿諾貝爾獎的人。一名產品經理的窺探欲。是什麼讓您有勇氣「停下來」?如何看待「跳槽漲薪」和「在原公司漲薪」?「Word狂魔」是褒義還是貶義?
  • 產品經理要求app主題色隨手機殼顏色變化,程式設計師神回復獲贊!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大家都知道,產品經理是需要經常與研發人員打交道的一個職業,他們也有一定的技術常識,有相當一部分產品經理都曾經是程式設計師,他們也開發過很多優秀的產品,後來由於自己的職業規劃就轉產品經理了,因此這部分人與程式設計師溝通起來也是相當輕鬆的,當然也有一部分產品經理直接就是從產品經理做起
  • 為此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了起來
    據稱這是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之間的矛盾,產品經理要求程式設計師做出,APP主題顏色能隨手機殼自動調整的功能,但程式設計師認為是做不出來的,可能是程式設計師對這個要求感覺有點絕望,忍不住出手了,視頻只有十幾秒,具體就是這樣的:
  • 程式設計師怒懟產品經理,網友:腦洞太大!
    但是最近卻有一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因為這個的提案怒懟產品經理,吵的不可開交。具體原因主要是產品經理向總監請示了一個方案,就是關於手機殼和APP主題的問題。不過這個產品經理的想法更高級一點,就是可以讓APP的主題顏色可以根據手機殼的不同顏色主動變換相同的顏色,自動適配。
  •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描述需求?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的日常,往往與需求離不開,其中很關鍵的一步就是描述需求。需求的描述需要一定的技巧,優秀的產品經理不僅可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需求,還能讓他人聽懂並且知道接下來該如何進行。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分享的是規範產品體系中與需求描述技巧相關的內容。
  • 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起來了 APP可隨手機殼改變顏色?
    (原標題:聽說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起來了 APP可隨手機殼改變顏色?)可能開發人員對這個需求過於絕望,按耐不住出了手。
  • 產品經理如何做好團隊協作?
    編輯導讀:一個產品的上線和運轉,離不開公司各個部門的協作。而作為產品「父母」的產品經理,需要經常和其他部門溝通協作,這時候溝通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團隊協作中,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呢?本文作者針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架構設計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日常的工作內容往往離不開產品架構設計。這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需要產品經理有很強的架構能力。那麼,產品經理如何才能摸清產品的底層邏輯、提升對產品的認知,做好產品架構呢?傑夫貝佐斯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
  • 關於程式設計師之間的鄙視鏈
    朋友圈有鄙視鏈,相親有鄙視鏈,程式設計師圈也有鄙視鏈看完下面的鄙視鏈,你是那一層?↓↓↓↓【1】努力成為全棧,吊打產品經理【2】手感這個東西玄學的很,像我,就喜歡C++>【3】程式設計師喜歡穿什麼衣服上班?【4】彙編:我鄙視所有在座的【5】來自一個後端程式設計師對前端技術的鄙視(圖自:微博@driftingdog)
  • 產品經理,如何做管理?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全文共 3172 字,閱讀需要 7 分鐘—————— BEGIN ——————記得以前有朋友說,為什麼想做產品經理,是因為這個崗位名稱有「經理」兩個字,意味著是管人的;後來才知道:產品經理,是做產品的,不是做經理的。
  • 冰山模型: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6個方面
    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文章通過「冰山模型」來分析影響產品經理市場價值的各個要素,分析投入哪些要素才能使投資回報率最高。一起來看看~冰山模型是什麼呢?冰山模型,指的是知識/技能、能力、個人特質(價值觀、性格、動機)這幾個要素對人生重要性的佔比理論。
  • 初級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差的是什麼?
    幹了幾年產品經理,你就是高級的嗎?產品經理如何具備「高級感」你去一些招聘網站上看,從產品職級上分為:產品專員/助理、初級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CEO)、產品專家雖說等級分的比較明確,但是考察一個產品經理的素質是否相符,還真不好判斷,所以往往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只能通過你曾今做的項目成就來做評判作為一個產品人
  • 聽說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打起來了 APP可隨手機殼改變顏色?
    據稱,這兩名男子是中國平安的產品經理和APP開發人員,產品經理向APP開發程式設計師提了一個需求,要求用戶App的主題顏色能根據手機殼自動調整。當然,以上方案還在程式設計師的臆想中,不過其實確實存在可以根據手機殼變換主題顏色的手機,它就是3年前推出的第一代堅果手機。
  • 想轉型產品經理,如何成功通過面試?
    溫馨提示:很多人,受到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字面上的誤導,並沒有看本書的實際內容,以為轉產品經理這個高大上的崗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字面意思是錯的。快醒醒,不要被騙了!我認為設計、前端開發、後端開發、測試、運營等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的上下遊崗位轉產品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其他崗位,比如:銷售,財務,人事,行政等非產品經理上下遊崗位轉產品,比較難,建議慎重考慮。如果你真想轉產品,覺得自己很適合,那該如何成功通過面試呢?
  • 奇葩產品經理遭程式設計師暴打,要求APP根據手機殼顏色自動調整主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據網友爆料,中國平安一個產品經理和APP開發人員在辦公室直接扭打起來。據稱是產品經理向APP開發程式設計師提了一個需求,要求用戶app的主題顏色能根據手機殼自動調整。可能開發人員對這個需求過於絕望,按耐不住出了手。據平安員工稱,這兩名員工是外包人員,已經開除,隱隱覺得這個開發人員有點可憐。。。本來以為是惡作劇,結果聞了一下還是真事,平安已經出了通告,開出兩名當事人。
  • 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客戶經理,都是真的經理嗎?
    如果負責的客戶比較大且具有戰略性的,則叫Key Account Manager,大客戶經理。大公司還會有一個獨立的研究市場的市場部,主要有Marketing Manager,市場經理,要做市場分析,還要了解競爭對手跟本司產品之間的優劣勢,並做好對內對外的宣傳,並參與甚至主導全國各地的會展和宣傳工作。
  • 如何評判產品經理:好的產品經理多數踩過差的坑
    他對產品經理的理解,簡單明了。我一直將產品經理定義為業務,技術和用戶體驗之間的交集。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必須熟悉業務、用戶體驗、技術,並充滿激情,至少擅長其中一項。我)技術 –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實現,那麼沒有必要定義技術實現。這並不意味著產品經理需要能夠坐下來編寫代碼,而是理解技術棧,最重要的是理解所涉及的工作水平對於做出正確的決定至關重要。在敏捷世界中,產品經理與開發團隊每天花費更多的時間比業務中的其他任何人都更加重要。用戶體驗 – 放在最後,但並不表示不重要,產品經理在業務內部用戶中具有發言權,必須對用戶體驗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