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裡看到一位家長諮詢去不去濟南市外國語學校,我做了回答,寫著寫著成了一篇文章,複製一下發在這裡
我不是外國語的談談該不該去外國語學校
外國語初中部學校原來在師範路上原來的濟南師範學校,去年夏季去學後全部搬遷至華山北新校。
外國語初中部一般二十二個班級,每個班級學生三十五人。第二十一,二十二兩個班級是通過考試選拔的雙語班級,有些儘管考入雙語班,成績不一定很好,我遇到幾個,考試偶然性很大。
外國語學生大多是住校生,也可以自願選擇走讀。也就是晚自習不在學校上,可以回家住宿。住校學生每周五四節課後放假,周日下午返校。
外國語初中部生源分五部分,一部分是外國語小學部學生,通過考試直升外國語初中部,直升率百分之九十,直升學生大約420人左右。第二部分雙語特招,大約招生260人左右。第三部分集團成員學校招生80人左右。第四部分招收外國語學校教職工子女一般50人。第五部分全濟南市招生電腦隨機派位計劃人數240人,這個不僅僅有好成績,還要碰運氣抽籤才有資格。從收費分析,基本上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免費生,前260名學生才有這待遇,這樣的學生是家長的福氣。另一部分是三箭生,實際上是收費生,每年學費前幾年20000元,這幾年可能22000元。這部分人並不是在三箭校址,也是在華山北校
外國語學校教學,我只知道數學是不用課本的,外國語學校有自己的導學案和作業題,但在教學案裡都有課本上的作業題,要求看課本哪一頁。前幾年我遇到十幾個外國語初中學生,沒有一個學生的課本翻看過,都是嶄新的課本,沒有勾勾畫畫和標記什麼內容。
外國語數學導學案和作業題,三年上下冊共十二冊,我都積累下來。我覺得外國語捨棄課本,用自己的導學案對很多薄弱學生是很不利的。中考源於課本又深入課本,課本才是源頭,別說外國語導學案比課本還全面。
外國語導學案當然是很優秀的,編排的也不錯,但這不能否認課本的優勢。外國語導學案和作業題中的選做題,都是很難的題型,大約接近中考壓軸題。當然在其它作業題裡也滲透著壓軸題型,包括選擇,填空,和最後兩道綜合性大題。
前幾年,我研究過培訓機構學而思的教師的培訓內容,基本上按照外國語學校的較難的題型而訓練的,很多時候看到外國語導學案和作業題型,在學而思培訓機構教學資料裡都能看到。
外國語學校教學質量和水平應該說在濟南市各初中學校前5名吧,考查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不能只看學生升高中重點學校學生數,還要看生源質量,生源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和工作狀況,同樣一個學生,在沒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擺地攤家庭和在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或者事業單位的家庭,受等到的環境影響,習慣養成,額外補充等等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例外,畢竟佔少數。
所以說,選擇外國語學校,應該是不後悔的。
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當然也受環境影響,在爛泥裡,也能算發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