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800年一直作為點評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但此語出自何人之口卻懸而未決。
或許人們不知道廣西,不知道南寧,可是一定聽過這句話,都知道中國有一個甲天下的桂林,那麼,這句話出自哪裡呢?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從清末到20世紀80年代,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有的說它最早起源於宋朝末年,1259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的演變,也有的說它是來自於清代金武祥詩中的辭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峰石刻進行全面調查清理,發現一塊自明清以來就從來沒有被人知道過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書寫者是南宋慶元、嘉泰年間擔任過廣西提點刑獄並代理靜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從而結束了百年的不休爭論。
當時,這一論斷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傳播,直到上世紀末,才在桂林旅遊界、政界等有關部門中傳開。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說,王正功的詩句及好地凸現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確立了桂林作為風景旅遊城市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詩為: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來人物固難儔。
峨冠共應賢能詔,策足誰非道藝流。
經濟才猷期遠器,縱橫禮樂對前旒。
三君八俊具鄉秀,穩步天津最上頭。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桂林歷史悠久,風雲際會,人才輩出,古代的城池、石刻、墓址、遺蹟比比皆是,人文資源豐富,民族風情獨特,保留著完好的近代名人故居,成為桂林翔實而珍貴的歷史寫照。
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灕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灕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美得醉人。
河灘左右兩岸,有七個大小不一的山峰,好象七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人稱"七仙下凡"。
灕江的畫山名揚五洲四海。畫山石壁氣勢雄偉、光滑平整。石壁色彩斑斕、濃淡相宜、粗密有致,天然形成了一幅巨大的駿馬壁畫。古詩定道:「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入夜,灕江的漁民開始捕魚,他們身穿蓑衣,乘著竹筏,船頭點著汽燈,驅趕著漁鷹,以灕江漁夫特有的方式捕魚。點點漁火,如星似螢,形成了靜謐灕江月夜獨特的風景,灕江夜捕,極富古風民情。
從隋唐開始,「貶謫流放」成為朝堂上的當權派打壓報復政見不和的官員的慣用手段。宋之問、柳宗元、蘇軾、黃庭堅……一批批官場失意的文人,在秀美的桂林山水間都得到了撫慰。
公元1637年,徐霞客遊歷到廣西,他對視著嚮往已久的桂林山水,這位50歲高齡的遊者、閱盡萬裡河山的大旅行家,感慨萬千,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洋洋灑灑寫下了《粵西遊日記》。
文人墨客的詩詞讓桂林聲名遠揚,桂林就像養在深閨的佳人,一旦顯露了容顏,那奪目且萬丈的光芒,就再也掩藏不住了。
.在中國人的心裡,桂林是山水融合的最高境界,是仙人巧奪天工最完美的傑作,也是一個人一生中必去一次的地方。
在世界人眼中,桂林是東方神韻中最生動的體現,是海外遊客蜂擁而至的旅行地,也是「中國式喀斯特」中最傑出的代表。
走在桂林西街上,隨處都是外國人,他們有的慕名而來,有的已定居於此成家立業。是什麼原因讓隨性瀟灑的人停住了腳步?是什麼原因讓四面八方遊客無法拒絕桂林山水?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呢?
桂林是山水融合的最高境界,是仙人的完美傑作,而陽朔徜徉在水墨丹青之中,也是一個人一生中必去一次的地方。而且這裡的山水還會講故事。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站在工農橋上向兩側望去,群峰起伏,山水相映,在這裡可以拍到最美的日出和日落美景。
歡迎留言互動,我在小屋等著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