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

2020-12-15 方姐姐看影視

近期,武漢大學2020屆的一位畢業生的一封信讓「詩和遠方「再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信中訴說他因疫情導致工作未定,迷茫中質疑沒有物質的基礎年輕人是否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這次高曉松一改往日批評清華大學博士生犀利的口吻,以「前浪」式的口吻向這個迷茫的「後浪」提出幾個建議:可以進大企業體驗耐力;進小企業體驗創造力;自己創業體驗耐力。

為了拉近自己與「後浪」的距離或接地氣,他甚至不惜自我解嘲說自己也很焦慮:作為阿里年齡最大的高管之一,我又開始咬著被角午夜夢回了。

而2018年同樣也是一個學生在電視節目裡提問:應該找什麼的樣的工作?當著電視機前千萬甚至億萬觀眾的面,高曉松毫不留情:「一個讀到博士的人竟然要問別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找什麼工作?我覺得你沒有一個大名校的胸懷天下,名校是幹什麼用的?名校是「鎮國重器」,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的風範。而你直接問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覺不覺得你愧對清華這十多年的教育?」

兩者之間的差距讓我不得不感慨:思維的差異挾裹著網絡的力量,讓高曉松也磨平了銳角。

提起高曉松他大概是中國目前最有名的斜槓中年之一了: 音樂人 /詞曲創作者/製片人/導演/脫口秀主持人/阿里巴巴高管。除了早期的校園民謠之外,近年來伴隨著他的還有一句他母親告訴他的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他本人也一直踐行著這句話。

但是這句話經網際網路被廣為傳播和發酵後,卻成為很多人嘲諷和反對的靶子。質疑和反駁的人如此之多,以至於高曉松不得不藉助於他的脫口秀節目來替自己辯解, 他用的是王爾德的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那麼高曉松嘴裡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那些反對和嘲諷的人又在嘲諷什麼反對什麼?

根據網上收集到的信息,大概有以下幾種觀點:

1.將詩和遠方等同於旅行。 明明是詩和遠方,但大部分人都選擇性的只看到遠方而忽略了詩。遠方不就是遠處麼?加上這幾年旅遊業井噴,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更是讓很多人直接把遠方等同於旅行。

旅行是要花錢的呀,所以順利成章這句話就變成了花錢和旅行。有人提出疑問:沒錢但想看詩和遠方怎麼辦?有人批評這句話是一些懶人逃避現實的藉口,是偽文青裝逼格的附屬品。

「當你連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時候,還談什麼詩和遠方?」「那些虛無縹緲的遠方正是誤導年輕人的最大毒瘤!」「一把年紀還相信詩和遠方,辭職去窮遊,這是在逃避生活、逃避責任」!

更有甚者,一些人嘲笑高曉松是「何不食肉糜」、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我想這大概是這次他回復武大學生沒有了往日的犀利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2. 賦予這句話兩個不同的主語,典型的標題是: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持此類觀點的人把一些年輕人啃老旅行或藉口要「富養」而心安理得花父母的錢問題歸咎於這句話起到的負面影響。

3.將「詩和遠方與苟且對立起來。比如武漢大學的學生,訴說由於疫情的影響工作未定,「連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哪裡?」還說,「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追求詩和遠方不實際。」

以上這些觀點完全背離了高曉松想表達的意思,首先,詩和遠方是對精神追求的代指,並不指代旅行;其次,從語法上講,不止。。。還有,是一個表示遞進關係的句子,被一些人解讀成了選擇關係,甚至是條件關係;還有,原句暗含著一個主語或指同一個人,但有些人曲解成兩個主語或不同的人。最後這句話是對一個人長期的要求,不是短期追求。

所以高曉松這句話的意思指:一個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要忘了精神追求。

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捨棄「六便士」追求「月亮」,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卻在批評或嘲弄提倡物質和精神兩手都抓的高曉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還好高曉松在回復武大學生信的最後做了一點小小的堅持,讓我看到那個不曾改變的高曉松:人類配不上自己創造的思想,就像地球配不上滿天的繁星,配不上宇宙深處的巧妙與溫情。

相關焦點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時間:2019-04-27 17:3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高曉松的自在和豐富,才是我們愛不夠的詩和遠方
    文|若杉 令九一幾天前,高曉松50歲生日,發了一張貼著面膜的自拍,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長文總結前半生。這篇長文,迅速地傳遍了朋友圈。很多人發現,幾年前,高曉松那句「生活還有詩和遠方」,真的不是說說而已。他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們渴望卻又難以企及的詩和遠方。只是,那詩,那遠方,遠遠不止看了很多書,行了很多路。而是有著心走,如孩童般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盡情跳轉、玩耍,喜歡就接著遊戲,不喜歡就迅速轉換,這樣的隨性,實在是羨煞了很多人。看過了在人世間嬉戲遊歷的高曉松,才明白,最好的人生,不過是六個字:夠自在,夠豐富。
  • 杭州最美書店 曉書館 這裡有高曉松的詩和遠方
    今年年初杭州的曉書館帶著很多噱頭刷屏了朋友圈:安藤忠雄的設計、純公益、高曉松的夢想。高曉松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還順便給大家造了一個桃花源去讀書,也算是一件好事。雖然我不是他的腦殘粉~做公益的圖書館,可能是每個文人都會有的夢想吧。
  • 狀元的「捷徑」,魏祥的信,以及高曉松的詩與遠方!
    魏祥和他的媽媽       說到底,能讓我們致意的也許只是超級成功,而不是超級的苦難和奮爭,或者說,是取得超級成功的苦難和奮爭,再或者說,只有取得超級成功,那些超級的苦難和奮爭才有致意的價值和意義。而他們幾乎與生俱來所獲得的眼界、見識和格局,一般人盡其一生可能都無法達到。       跟矮大緊們相比,我們其實就是魏祥吳寶同們,甚或不如,我們那點可憐的人生選擇自由顯得不堪一擊。       高曉松廣為流傳的名言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沒有人願意選擇眼前苟且,只是太多時候你沒有選擇權。
  • 「詩和遠方」的背後:文藝青年為何總愛淚流滿面
    中新網3月22日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高曉松作詞作曲、許巍主唱的新單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3月18日凌晨一經發布,立刻就火了。不少文藝青年在網絡上分享心情,表示聽到第一句歌詞就「淚流滿面」,是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懷」深深打動了他們。
  • 清華高材生,被那位「詩和遠方」狂噴沒出息,網友們不幹了!
    就是這樣一位「清華學霸兼男神」,居然被自己的校友——那位發明「詩和遠方」的高曉松懟得無言以對。 他叫梁植。有一次,在參加電視節目《奇葩說》的時候,同時擁有三項清華學歷的梁植,說自己正在為畢業後不知道從事什麼工作而苦惱,希望在場的高曉松、蔡康永等三位導師給點意見。 沒想到,梁植還沒說完,高曉松就火了,對梁植進行了一番火力十足的狂轟亂炸。
  • 高曉松鬧笑話是什麼情況 曉書館錯別字是怎麼回事誰寫的
    也有網友表示,別沒文化了,這是因為「高曉松」名字中有「曉」字,這是書法中避諱用法,比如用缺筆來避諱,這在法書碑帖中很常見。高曉松的一生  19歲的高曉松在寫歌,22歲的他被退學,33歲的他拍了電影,42歲的他因為酒駕坐牢,高曉松發表長文 :半生倏忽而過,我的青春感謝有你。五十歲的高曉松問,還有詩和遠方嗎?
  • 香格裡拉遊記:詩和遠方 一場淨心之旅
    「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這是高曉松曾說過的一句話。香格裡拉距離北京近3000公裡,這也是筆者國內去過的最遠的地方。香格裡拉遊記:詩和遠方 一場淨心之旅    這次的旅行時間較短,真正遊玩的時間也就兩天,而且是帶著工作任務的,因為是OPPO的邀請,活動的主題是「24h不插電 閃拍·香格裡拉」。
  • 遇見柏森,邂逅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繁華都市,霓虹閃爍,在這滿眼的繽紛裡包含了你我他太多的理想和憧憬,我們想要任性的追逐理想生活,卻又無奈地要為所謂的任性攢資本。想要兩全卻不得法。曾經,我們嚮往海子詩裡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樸實純粹的人,這樣如詩畫般的生活,誰人不愛,但無奈生活有太多的羈絆,放不下,也離不開。
  • 高曉松:半生倏忽而過,請學會與自己握手言和
    高曉松便是。當年,他與夕又米離婚的時候我就想:對這個傲嬌的男人而言,估計這是他人生為數不多的「滑鐵盧」吧。這算不算,最鬱悶的失敗?因為,在我印象中的高曉松向來順風順水。他出生良好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鄰居還有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那個年代,此處無異於天堂。而且,還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文化世界。接著,高曉松玩音樂、高曉松拍電影。
  • 讀四首古詩,感悟生活中眼前的苟且,期待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現在很多朋友都愛說一句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非常流行的話,出自高曉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告訴我們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 高曉松髮長文疑似暗有所指,詳細闡述了「腕兒」和明星的區別
    「有人曾說過,高曉松是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正如他一直所說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要說高曉松真正成長的,應該就是他在獄中度過的那段時間。因酒駕造成車輛追尾入獄的高曉松,除了每天沉下心讀書外,還交到了一個感情特好的大哥,甚至吃光了別人私藏的一罐醬豆腐。出獄後的高曉松,憑藉自己的知識和口才,創立了非常火爆的《曉說》、《曉松奇談》和《奇葩說》等脫口秀欄目。
  • 都挺好:生活就是眼前的狗血,哪有什麼詩與遠方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到:生活不算苟且,詩與遠方都挺好。但,沒幾天就要回到現實。 正 文 《都挺好》即將收官,戲裡可能就是個大團圓的結局。而戲外呢?多少人一邊看著一邊抹淚。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劇,每個場景如此歷歷在目。而我們,即便多麼不情不願也要繼續生活下去。有的人,活成了蘇大強。有的人,活成了蘇家的明哲、明成以及明玉。
  • 用真實這個詞來形容高曉松,到底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
    毫無疑問,高曉松骨子裡是個充滿浪漫主義的人。人們都知道他的那句「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卻不知道他如今「與歲月對望,所有人都老了。我數著日子和錢,等待永逝降臨」。高曉松是一個很聰明,很會經營自己人生,深諳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的人。年初參加某年會遇到國內某網際網路龍頭企業裡負責市場開發的高層,閒聊中就談到現在國內的網際網路文化,因為我說國內的網際網路感覺特別沒內涵。
  • 高曉松和他的網紅圖書館:全副武裝的文藝青年陣地
    閱讀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刻意去挽救什麼。(高曉松希望讀者能在曉書館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圖/受訪者提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文藝青年時常掛在嘴邊的名句來自高曉松,他也將這句話印在了南京曉書館的入口處。
  • 【金融隨筆·閱生活 】曉島上的「詩與遠方」
    如果說杭州的曉書舘是高曉松為抵達遠方而以書搭建的橋梁,那麼「曉島」則是他打造的「全副武裝的文藝青年陣地」,是一處致力倡導閱讀、思想文化與藝術生活的公共空間。在鱗次櫛比的商業樓宇間,它如一方淨土,招引著文心前往。
  • 娛樂圈活得最瀟灑的4個人,心裡剩下的只有詩和遠方,不佩服不行
    而且這股「清流」,這類特別的人,活得那不是一點半的瀟灑,乃至可以說是,心裡剩下的也只有詩和遠方了,活得出彩!崇尚自由是所有人,內心都比較期盼的一個東西,也是所有人的夢想,應該是沒有什麼夢想比這個更遠了。無拘無束,我就是我,活出我最真實的自己,應該是很多人都懂的一個道理,但是能這麼活的人,也是屈指可數了。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874萬「後浪」:眼前的苟且尚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何方?
    前不久,一位名為「磊磊學長」的武漢大學生在微博發文稱自己因為疫情對未來感到迷茫,害怕找不到工作,發出靈魂一問:眼前的苟且尚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何方和曾經的愛人分離,和下鋪的兄弟告別,因為疫情甚至回不了母校說聲再見。你一腔熱血和滿腹理想,應對不了眼前的苟且。MV裡計程車司機、餐廳服務員、電競選手、直播主播、動物飼養員,遊泳教練,在弄堂裡租房,在高端寫字樓裡打雜的都市白領……一個個身影,熟悉又扎心!這可能就是你走出校園,直面社會的人生。
  • 3年前許巍、高曉松合作的這首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2013年高曉松把這句話寫進了歌裡,歌的名字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寫這首歌的契機源於他母親說過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輕易,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