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注→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今天,我們開啟了「國慶+中秋」8天超長假期!
今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雙節合一,有8天的假期時間。不少人都早早做好了多個節日安排,出遊、會友、回鄉……但是,每到假期總有人因為一時大意造成各種事故。
現在就告訴你,這些事情千萬別做!都是教訓。
1. 頭孢配酒,說走就走
教訓:假期聚餐中,人們往往都用酒助興,但是有句話叫「頭孢配酒,說走就走」!
2015年2月5號,據荊楚網報導,武漢市32歲的李先生因吃頭孢並飲酒後,忽然感到心慌、呼吸困難,經過搶救,李先生終於轉危為安。
陸軍總醫院主任藥師王虎軍在2016年央視節目《是真的嗎?》中介紹,「吃完頭孢類的藥物,特別是注射完頭孢類的藥物再飲酒,最嚴重的後果是死亡,在我們醫學上面叫「雙硫侖樣反應。」①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急診部主任趙曉東同時在節目中指出,雙硫侖樣反應主要的症狀可能是面部發紅,皮膚發紅。另外一個就是頭痛噁心嘔吐。那麼這是它主要的一個症狀,另外一個就是它再加重了之後可以導致心動過速心衰急性心梗,包括這種休克都可以導致以致危及生命。」①
2. 海鮮啤酒,痛風難熬
教訓:秋風起,蟹兒肥。中秋前後,正是吃海鮮河鮮的好季節。左手海鮮右手酒,成為不少人過假期的打開方式。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此享受美味。
據2019年9月1日浙醫在線報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董鳳芹主任醫師的門診裡,9月開始前來就診的痛風患者明顯增多。他們中不少都是因為胡吃海喝,痛風急性發作了。
據浙醫在線報導,杭州林先生一口氣吃了3個梭子蟹,還喝了點冰啤酒,心滿意足地睡覺了。夜裡迷糊中被痛醒,「大腳指頭關節那裡熱辣辣的疼,又紅又腫,想去上廁所,腳一沾地就鑽心地痛,站不起來,到了早上痛得更厲害,只能來看醫生了。」
健康時報毛圓圓/攝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劉芯蕊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海鮮、動物內臟及大部分肉類是高嘌呤食物,而海鮮是嘌呤含量最多的。啤酒本身嘌呤含量不高,但它含有較多鳥苷酸,代謝後會產生嘌呤,最終產物是尿酸。
另外,啤酒中的乙醇會造成體內乳酸堆積,而乳酸和尿酸在從腎臟排出時會相互競爭,影響尿酸排出,導致血尿酸增高。再加之啤酒飲用量動輒幾瓶,十幾瓶,嘌呤含量就會快速上升。②
3. 熬夜打牌,誘發心梗
教訓: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南京醫科大學心肺復甦研究院院長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分享了一個患者病例:
2017年大年初五凌晨,78歲的陳老與親戚朋友一起打牌娛樂直到晚上10時。後突發胸痛,醫生檢查後判斷老陳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③
王立祥醫生解釋,老人打牌、下棋時長時間久坐不動,情緒突然激動時,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建議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進行打牌、下棋等娛樂時,適當活動,利於體內血液循環,不宜長時間久坐不動。③
4. 旅途久坐,容易血栓
教訓:2015年7月16日,據錢江晚報報導,27歲的小學老師小王在暑假從深圳返回寧波,因為太累,他就靠在椅背上睡了9個多小時,醒來後,左腿腫竟脹成了「象腿」。
經診斷,他的左腿靜脈被堵塞,血管裡有大量血栓,再遲一點,還會有生命危險。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楊媛華2015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像打麻將打一晚上的,坐飛機、火車行程超過六小時的,經常把腿盤起來的,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發人群。
建議持續坐姿兩個小時就應該起身活動一下,如果不方便活動也要多飲水以促進血液循環。久坐後突然感覺喘不上氣來時,要及時到醫院呼吸科就醫。④
5. 景點暴走,膝蓋受損
教訓:2016年10月現代快報報導,張先生長假期間遊玩,4天下來,平均每天走2.5萬步以上,而他平時最多走5000步。超量暴走讓他的膝蓋罷了工,一彎就痛,最終張先生的膝蓋被醫生診斷患上膝關節滑膜炎。⑤
南京市中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李煜明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平時如果只走3000步,那麼旅遊以6000步為適宜。也就是說,旅遊的走路步數,是平常的兩倍即可,超過這個量,弊大於利。⑤
6. 吃得油膩,血脂升高
教訓:在獻血採血領域,有個「節日現象」:節日過後,因為血脂高、血液太黏稠等原因遭拒絕獻血的人會變多。
其實也不難理解,節日期間聚餐多、夥食普遍更好,血脂不可能不升高。最誇張的,是血脂含量高得像血液上漂著一層油,顏色不是鮮紅或暗紅,而是粉紅!⑥
上海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馬莉在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醒:節日宴席,宴席上葷素的比例最好是1/3素菜,1/3葷菜,1/3半葷半素菜,食物種類要選些深色蔬菜、菌藻類、豆類、薯類、雜糧,葷菜優選魚蝦類、去皮禽類等。烹調方式以蒸、煮、燉、汆、涼拌等為主,儘量避免油炸、油煎。⑥
7. 忘記服藥,血壓升高
教訓:節日期間,少不了走親訪友大家聚聚,起居和飲食都不是很規律,不少患者就忘記按時服用降壓藥。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崔松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一到中秋國慶這個時間節點,很多人的血壓指標就開始逐漸升高!⑦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耿召華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高血壓患者節假日一定不要忘記吃藥。臨床中,經常遇到因擅自停服降壓藥而引發意外的患者,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降壓藥吃吃停停,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這樣最容易對血管壁造成損害,長此下去容易引起高血壓急症,危及生命。⑧
崔松醫生建議,十一期間,最好天天測量血壓,尤其本來就有基礎疾病的人。一旦血壓波動明顯,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⑦
8. 堵車發怒,傷人傷己
教訓:長假回家、長假出遊,長假回城,無論哪種自駕遊,大家都充滿著急切的心情,當看見沒有盡頭的「堵車大軍」,不少平時溫文爾雅的人也會「破口大罵」、甚至胡亂變線、強行超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心理門診史宇醫生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醒,路怒於人於己都不是件好事。很多人一發怒,想著更快點,這樣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有時情緒控制不住還會引發一些衝突,甚至大打出手。⑨
防止「路怒症」要做好自我調節,不妨遇到堵車,若有工作業務,提前告知對方,同時給自己找個事做。車裡可以放一些悲情舒緩的音樂也不錯。另外,同車的親朋好友在他發怒時給他些勸阻,緩和情緒,說明這樣激怒的後果。⑨
9. 瘋狂補覺,給身體幫倒忙
教訓:不少人想利用長假補覺,一睡十幾個小時,畢竟上班時候沒法睡的這麼舒爽。還有人假期玩到凌晨,第二天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才起床。不過,這種補覺是沒有質量的,起來後還是會覺得沒睡醒。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醫師郭兮恆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醒,作息時間儘量規律,即使假期想多休息會也不要太晚睡,白天的午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儘量保證在晚上12時之前入睡。即使補覺,也不要多過1-2個小時。⑩
10. 不做避孕,出現人流高峰
教訓:原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主任委員程利南教授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曾說,「國慶長假前後出現人流高峰,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規律。」
「究其原因,而更多的人是在長假期間性生活頻繁卻不注重合理避孕,導致意外懷孕情況大增。」 ⑪
所以想在長假期間既過得「性福」又美滿,一定要選擇合理的避孕措施。
最後,祝大家國慶中秋雙節快樂!
我們健康過假期!
更多精彩文章:
參考資料:
①2016-04-09央視財經《是真的嗎》
②2014-10-27健康時報《啤酒為何不能配海鮮?》
③2018-03-09健康時報《心梗高發的十大至暗時刻》
④2015-11-12健康時報《久坐也會血栓》
⑤2016-10-11現代快報《每天暴走2.5萬步 佔了朋友圈封面卻傷了膝蓋 》
⑥2016-09-30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病十一是個坎兒》
⑦2016-09-30健康時報《血壓就愛這時候逗你玩》
⑧2011-09-29健康時報《降壓藥別吃吃停停》
⑨2013-09-09健康時報《最堵月不做「路怒族」》
⑩2016-03-22健康時報《直面睡眠三大難題》
⑪2011-10-14健康時報《國慶節後現「人流高峰」》
原標題:《「國慶+中秋」超長假期,千萬別做這些事,個個都是教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