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經歷是考驗媽媽毅力和忍耐性的重要場所,在產床上已經痛到筋疲力盡,還被醫生和助產士要求「忍住使勁」時,心裡都會暗想:你生孩子的時候,能忍住嗎?
產科醫生生娃時,會鎮定自若,是所有產婦的典範嗎?不是的!
產科醫生也是普通人,跟大多數媽媽一樣,她們在生孩子時,也會經歷撕心裂肺的疼痛。但與普通的產婦不同,她們會藉助一些手段,讓自己的疼痛能小些,一起來看看吧。
1、心理穩定性更好
產科醫生順產當然也會一樣的疼,但充分的專業知識,會讓她們心態比較穩定,在心態不穩定時,會影響內分泌、神經系統,會有一些物質產生,比如說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激素、皮質醇等,它們都有致痛作用。所以,心態越穩會減輕分娩痛苦。
2、姿勢調整
分娩時,產婦跨坐在椅子上,盤腿坐下等兩腿張開很大的姿勢能夠使骨盆擴展,寶貝能夠更容易出來。同時倚靠座椅靠背和坐墊或是蹲著等姿勢也能很好地放鬆身體。兩腿張開使股關節很容易張開,慢慢地反覆做起立和下蹲的運動,這樣做會使寶貝更容易向下運動,能夠換來合理的陣痛。
3、自由體位
第二產程時,產科醫生都知道不能總躺著,站立時胎兒更容易往下走,地心引力也會幫助產程加快,醫院通常配備踱步車,有一個扶手,完全靠在裡頭貼著,一疼就趕快扶住它靠著,不疼的時候扶著它到處走,不僅幫助加快產程,而且可以分散注意力,自然會減輕疼痛感受。
4、呼吸療法
最常用的分娩呼吸療法是拉梅茲分娩呼吸法的訓練,只要在分娩時正確使用,不但能緩解分娩時的疼痛和緊張,更能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
5、無痛分娩
普通產婦可能對無痛分娩有擔心,擔心對胎兒不好。事實上,無痛分娩的麻醉藥量,比剖腹產要少得多。無痛分娩一般在產婦宮口開到2~3釐米(也就是開了3指)後進行,麻醉醫生會在產婦腰部硬膜外放置導管,連接輸拄泵自動持續給藥,達到鎮痛效果。無痛分娩後,整個分娩過程的痛感會降低很多,有的產婦還能在開宮口期間睡上一小會兒,有助於保存體力,使第二產程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