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文人墨客筆下的江南有煙雨杏花、小橋流水、丁香小巷、噠噠馬蹄,那個被喚作江南的夢中水鄉,也成了中國古代文人,願與偏居一隅的精神家園。不知從何時起,「江南」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地名,成為了中國一個特殊的地區。為了讓人們更加了解江南,在小學課本的必備故事中,從《憶江南》到《江南春》,無一例外地周展現著那個春水如藍、江花勝火之美。打小就會背誦的「人人盡說江南好」,更是將煙花三月的江南美景深刻留在人們記憶中。雖說人人都是江南,那麼何處才是江南呢?
何處是江南?
2007年第3期《國家地理》雜誌,從不同的方面解釋了何為「江南」。在地理學家的眼中,「江南」當指南嶺以北、太湖以西、洞庭湖、鄱陽湖以南的一片丘陵地區;在氣象學者的眼中,凡是有長江綿綿梅雨所覆蓋的地區,都在江南之列;在語言學者的眼中,江南其實就是指長江中下遊以南。不同的視角之下,人們對於江南的解讀皆有自己的一套說法,也巧妙地解答了何處是江南這一問題。
如若從歷史學者的角度而言,又該對江南做出何種解釋呢?歷史古往今來,經過幾千年的起伏變化,所以歷史學者眼中的「江南」,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特定地區,在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之中,「江南」的面孔是多變的;在朝代更迭反覆中,江南的概念也逐漸清晰起來。它是一個水鄉湖澤,它也是一處令後人津津樂道的物華寶地。
先秦時期的江南夢
《左傳》一書中最早出現了「江南」一詞,書中提到「王以田江南之夢」、「復田江南」,由於這裡的江是指「長江」 ,所以先秦時期的江南,應當是指長江以南地區。但是這一解釋並沒有精準界定江南在先秦時期的具體區域,前文中所提到的「江南之夢」中的「夢」,是指楚國核心區域雲夢澤,這塊核心區域跨越長江中遊南北兩岸的荊湘地區。所以從《左傳》中所指的楚國核心區域「雲夢澤」來解讀,先秦時期的江南應當指長江水以南的荊湘地區。
秦漢時期的廣義江南
從秦朝到漢朝,江南的具體區域又發生了變化。《爾雅·釋山》中記載了「江南,衡」,這裡的「衡」是指湖南省境內的衡山,根據這種解釋,有人認為戰國末期的江南,已經從先秦時期長江中遊逐步向長江下遊地區擴展。從《史記》中的記載,能夠看出秦朝時期江南地區東移的趨勢越發明顯,當時王剪領命平定江南地區,隨後在越地會稽設置郡縣。由此可見,江南所指的地區已由原先的楚地延展到了越地,其範圍更加廣闊。
所以,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將擁有著相同經濟、文化特徵的楚越之地,稱之為江南地區。東漢時期,趙曄所著《吳越春秋》,以及《越絕書》等古書籍中,基本都已經沿用了司馬遷的說法。經歷史學界研究表明,東漢與西漢時期的江南範圍,已從原來的長江中遊延展至長江中下遊的吳越地,相當於今天的江西、江蘇、安徽一帶。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江南的地理範圍不僅發生了東移,還發生了「北漂」,三國時期,在江南的稱呼中又出現了「江東、江左」這樣的概念,這些用來稱呼偏居東南一隅南方政權的稱謂,可以看出將來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明顯的北移。
狹義江南的發展史
此後,長江中下遊的吳越地區,一直是江南的核心區域所在,這種江南的範圍一直延續到唐朝。我國小學課本中與江南有關的詩歌,多出自於唐朝。與漢樂府中的江南相比,唐代的江南概念,以及它的地理範圍,要比以前的王朝更加清晰明了。這是由於,自唐代開始,隨著長江中下遊地區文化、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吳越之地從以前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蠻夷之地,其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觀。
公元627年,唐朝統治者將原來的州郡改為十道,這十道中就包括有「江南道」,這一時期的「江南道」其範圍非常廣大,西至貴州東北部,東至沿海地區,長江中下遊之南,南嶺以北皆稱之為江南;如若放在今天具體範圍為,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蘇、安徽,以及四川和貴州部分地區。公元733年,唐朝廷又將原來的十道改為十五道,江南地區也在此次行政區域的調整中發生改變,整個江南道被劃分為江南東道,既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福建、上海等地;江南西道則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不過這一時期仍能看出,江南的核心區域仍保持在長江中下遊。
到了晚唐時期,江南區域又迎來了一次重大改變,「江南」的含義更加具有狹義性。比如白居易於公元827年創作的《憶江南》三首詞,這個時候正值中唐時期,白居易恰巧又在杭州蘇州等地擔任過刺史,由這三首詞可知,中唐時期江南的地理範圍,普遍指太湖水系的廣大吳越地區。繼續唐時期推進,杜牧所創作的《江南春》,就是一首晚唐詩歌,這首詞中提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從「南朝」一詞出發,可以看出杜牧眼中的江南,應當指出南朝時期所控制的區域。
這些都足以說明,晚唐時期的江南,早已經從秦漢時期長江中下遊區域,逐步縮減為吳越地區錢塘江流域的杭州、南京、蘇州、揚州等地。兩宋時期,江南的範圍已經縮減到「蘇、松、常、嘉、湖」五府,這裡是當時整個江浙地區最為富庶的一片區域,也是江南地區發展歷程中最狹義的概念。江南經歷了從長江中下遊到兩湖地區的濃縮,又從兩湖地區縮減到江浙地區,最終在這土地上培育出了文人筆下的煙雨杏花,與獨具特色的江南古典文化。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何處是江南》
《「江南」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