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近日舉行的一場2019-2020年福建省大學生足球聯賽女子組比賽上,福州大學女足因為多名隊員染髮被取消比賽資格,導致福州大學女足可以參賽的人數無法達到最低參賽人數要求,被直接判負。這條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部分網友認為大學生女足比賽對球員是否染髮做出限制,似乎有多此一舉之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不僅福建省的大學生足球聯賽禁止運動員染髮、蓄髮(男生)和梳理怪異髮型,全國各級的校園足球聯賽均有此要求。對運動員的著裝、形象做出要求是體育比賽的重要禮儀,在學生賽事上,對運動員的著裝、形象禮儀要求更嚴恰恰是體育的教育功能體現。
福州大學女足獲得福建省大學生足球聯賽女子組二等獎。圖片來源: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公眾號
記者查詢到《2019-2020年福建省大學生足球聯賽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生組)福建省賽區競賽規程》,其中規定:「參賽運動員,均不得染髮、蓄長發(男生)、留怪異髮型以及佩帶任何飾物。否則,取消比賽資格。」
記者通過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福州大學女足在多名隊員因染髮被取消比賽資格,進而導致球隊人數不夠被判負之後,已經接受處罰。
實際上,國內學生賽事對運動員的著裝和形象做出要求由來已久,因為學生賽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校園以積極、陽光的形象推廣體育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染髮固然屬於運動員的個人選擇,但一旦走上學生賽事的賽場,他(她)所展現的就不完全是個人形象而成為學生賽事的一個縮影。
從國際體育賽事來說,對運動員的著裝和形象做出要求的也不在少數,這種要求往往也成為了比賽禮儀和賽事文化的一部分。比如,籃球比賽運動員必須把上衣扎進褲子裡、網球比賽女選手必須穿裙子、冰球比賽運動員必須身穿正裝抵達賽場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