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號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測面相的推廣圖片在社交媒體中刷屏。據說,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就可以算出個人的「情感運、婚姻運、財運、事業運等」。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AI測面相」是打著科技旗號的網絡迷信,其出來的報告結果只不過是隨機匹配的信息。(見10月20日《南方都市報》)
「AI測面相」不靠譜,此前不乏有媒體和專家進行揭露,很多人對此已有清醒認識。此次記者調查,仍讓人頗感意外,相關智能軟體人狗不分,為狗臉測出了人的面相,且「中年平順、有毅力、非常負責、身體健康」。這個頗具有黑色幽默的結論,是「AI測面相」亂象的生動寫照。
「AI測面相」也好,網絡算命也罷,比較好的治理方法是摒棄迷信思想,秉持科學的態度。然而,僅此一招或不能解決問題。接受這類服務的人,有的顯得很前衛,很有科學素養。且面相學已經被不少人認可,因而通過大數據分析面相與職業、性格等的相關性,很多人也能順理接受。
事實上,「AI測面相」並無大數據作為基礎,毫無智能可言。揭開「AI測面相」的虛假面紗,讓更多人不被人工智慧這個時髦詞所惑,方能讓更多人避免上當受騙。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相關軟體的推廣帶來與傳銷相似的做法,比如「零門檻副業賺錢」「18天推廣佣金過萬」的代理模式,不僅很具有誘惑性,而且可產生滾雪球似的營銷效果,最終讓參與者不僅是受害者,而且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加害者。「AI測面相」成為賺錢工具,其真實與否對於「加盟者」反倒顯得不重要。
「AI測面相」已附帶上了諸多複雜因素,須採取綜合措施,方能收到較好的治理效果。比如對於盲從者,強化宣傳與科普仍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但喚醒裝睡者,更需對背後的吸金產業鏈和傳銷式的推廣模式,採取更加精準和更為嚴厲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