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隻旅行的貓
中國人一向羞於談錢,覺得錢是俗氣的,是隱晦的,是傷感情的。但是與此同時,錢對於每個人來說,又都是有極大吸引力。每個人都在努力掙錢,希望能夠擁有很多的金錢,實現「財富自由」。
更有甚者,為了錢會不擇手段,喪失基本做人的良心,最後妻離子散,甚至家破人亡。
不可否認,錢是個好東西,但是過度的追求金錢,勢必會物極必反。正如那句話所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那麼,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金錢呢?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姿勢賺錢呢?
通過讀完這本書,再加上自己平時關於金錢的一些思考,我認為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步: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
在此之前,你可以自己自檢一下。對於金錢,你是否有以下想法:
錢是醜惡的和骯髒的。錢是邪惡的。我很窮,但是我很清白。有錢人是騙子。我不想有錢,不想盛氣凌人。節省一分錢就是掙回一分錢。花錢比掙錢快。
…
如果以上問題,你的潛意識回答都是「是「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就要糾正一下自己對於金錢的正確看法了。
雖然我們身邊的人,看起來整天喊著,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暴富,但是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實際上很有可能對於錢是排斥的心理態度。
實際上,錢是個好東西,真的不是說說而已。這個世界上,99%的問題可以用錢來解決。包括你的親情,愛情,友情。
面對父母突發的疾病,你如果能夠第一時間拿出錢來給父母治病,比你口頭上的噓寒問暖來得更有效;面對未來丈母娘提出的買房買車的要求,如果你能直接拿出幾十萬,比你口頭上宣稱「感情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更能讓你的伴侶感動;面對許久不見的朋友,如果你能主動邀約晚餐,也比微信上說著空洞的「有空常聯繫」更能讓對方感到被重視。
當然,我並不是否認陪伴的價值,父母需要陪伴,伴侶需要陪伴,朋友也需要陪伴。但是金錢確實能在其中起到比較好的聯絡感情的作用。
這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社會,哪怕只是簡單的出去約個會,都是要花錢的。沒有錢,很多時候寸步難行。我自己曾經因為50塊錢的聚餐費,而選擇推掉班級的聚餐活動。
在現實面前,有些時候就是這麼無奈。
所以,改變自己對於錢的態度,是賺錢的第一步。
第二步:改變關於賺錢的思維
每個人都想賺錢,每個人都想更快地賺錢,賺更多的錢。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人,每個月拿著微薄的幾千塊錢的工資,沒日沒夜地加著班,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同時還面臨著隨時失業的風險。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月入10000元以上的群體,佔比3%,全國月入5000-10000元的群體,佔比13%,全國月入2000-5000元的群體,佔比46%,全國月入2000以下的群體,佔比38%。
也就是說不到20%的人拿著5000以上的月薪,剩下的80%以上的人都在拿著5000以下的月薪。
這個數據,不得不說,還是挺讓人震驚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絕大多數人,都在用「掙錢」的方式獲取金錢。所謂掙錢,通過這個「掙」字的寫法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就是用雙手去拼命地勞動,必須自己主動去做,才會獲得收入。
這是一種通過人本身獲得金錢的方式。而真正會賺錢的人,是通過錢來賺錢。
特別是生活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更加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通過錢賺錢這種方式有多爽。
比如說小明會寫文章。一開始,他通過在網絡上發表一些文章,獲得稿費收入。此時的小明雖然是通過腦力在獲取收入,但是同樣是在「掙錢」。
如果小明改變一下思維,開個直播寫作課,通過直播的方式教大家如何寫作;同時,他聘請一個人,將教自己直播所說的內容做系統的歸納,整理成書籍。那麼小明的這一個改變,將會為他帶來兩份收入。
第一是授課本身會帶來收入;第二是通過售賣寫作書籍所獲得的收入。而且第二份收入,會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進帳。
而第二份收入小明並沒有付出自己的腦力或者體力,只是付出了整理歸納的工作人員的工資,一份支出為他帶來很多的收入。
這就是賺錢思維。通過錢來賺錢,才能越來越有錢。
當然,我舉的這個例子,有點簡單粗暴。現實生活中的情況肯定更加複雜,但是底層的思維是可以通用的。
你也可以想想,你是否有「賺錢」思維呢?
第三步:沒有實踐的理論都是空談
說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話:我們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網抑雲,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人往往都是停留在思想層面,行動上卻始終遲遲無法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大概兩三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對理財產生興趣,去關注了相關的公眾號,還看了很多的書。然而至今我還是對理財處於半懂不懂的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沒有實踐。雖然什麼銀行、證券、保險,從書上看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是真正要自己動手去做的時候,卻始終無法下手。雖然也開了一個股票帳戶,但是也就僅止於此,沒有下文了。
那段時間的學習,只是讓我嘗試著去買了一些創新型存款,以及一些穩健的定期理財,開始了一隻定投基金,更進一步的始終沒有開始。
而最近,在同事的帶動下,我又開始翻出之前買的書來一點點地看,對照著找出相應的產品來一一分析,發現居然比之前囫圇吞棗讀下去有效得多。
這次,我又開始試著去買了一些券商理財,學習打新債。真正理解了風險,也清楚自己的投資行為,這樣的投資,才是有意義的。
對於賺錢這件事情也是如此,理論學習得再多,如果沒有付諸實踐,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而已。當然,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如果我犯錯了怎麼辦?
對此我想說:人生沒有絕對正確的道路,我們都只不過是選擇了一條路,然後努力使它變得正確而已。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呢?是我本可以,可是我卻從來沒有開始。
所以,勇敢地去嘗試吧,放下所有的羈絆,路上的風景才是最精彩的。
寫在最後
看了這本書,其實我最大的感受是:賺錢也是一種修行,無論是賺錢的思想,還是賺錢的具體行動,其實都體現出人生的大智慧。
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是不要因為錢,而使得原本精彩的一生,變得齟齬難行!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