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的大腦內部分為左右腦,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這也是經過科學驗證過的結論,大家都知道的大腦基本知識。
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
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
右腦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
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右腦像萬能博士,善於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於右腦。把右腦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才能表現出人類無窮的創造才能。
嬰兒左右腦發育的順序---從右到左!
嬰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大腦的發育順序是從右到左,還是從左到右?上面兩者的定義就可以分析出,左腦負責語言,記憶和理解等,剛出生的嬰兒是不會說話,也沒有理解能力。但是能夠感受到撫摸,有情感(會哭,會笑),甚至有音樂節奏感(很多父母喜歡給嬰兒放貝多芬鋼琴曲),這些都是右腦主要負責的功能。因此,很容易理解嬰兒的大腦發展是從右到左。
嬰兒的早期發育階段,大腦右半球比左半球更為活躍,再嬰兒出生一年之後,隨著負責接收和表達語言的區域逐漸固定或者說緩落於大腦左半球,左側大腦的能力才慢慢得到彰顯。知道這樣的發展順序,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嬰兒只有到一歲之後才開始慢慢學會說話,因為此時左半球大腦才開始發育。
科學研究報告指出,一旦某種技能被我們掌握之後,大腦中控制這些技巧的中心就會轉移到左半球,但左右大腦半球的交流貫穿於個體生命的一生。一直保留在大腦右半球的功能包括面部識別能力,洞察情感能力,處理語言結構和聲調的能力以及某些音樂能力。
孩子大腦發育時間----5歲前幾乎就能完全發育成熟!
按照國內教育機構的規定3歲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那麼孩子從出生到大腦完全成熟,正好是父母負責帶孩子的幾年。孩子的嬰兒期和學前階段是你能發揮最大影響的時期。身為父母的你,置身孩子一生中的最佳時期,你對孩子的腦力開發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簡單,並不需要高等數學的知識。上文的分析中,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所以任何關於身體的運動都需要大腦來控制,比如孩子伸出左手抓握東西,右腦就會活躍,動作越複雜右腦鍛鍊強度越好。鍛鍊越充分,大腦越發達,長大成人之後右腦優勢就會體現出來,即孩子對音樂/藝術/情感等比較擅長。同理左腦鍛鍊也是一樣。
動作是很好的鍛鍊方式,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比如說嬰兒的爬行,這個動作是手腳並用,用完左手用右手,需要協調地交替運用左右兩側的肢體,這種情況下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就會持續地交換信息。
類似爬行,行走,跑步,跳躍,騎自行車等鍛鍊方式,會使大腦兩個半球地聯繫更加緊密,身體的動作也會更加流暢,更迅速,更輕鬆,左右腦鍛鍊也就越充分。
保證日常的行為動手能力就能同時鍛鍊左右腦,因此隨著孩子地成長,如何設置合適的並能讓孩子充分鍛鍊運動能力,是嬰幼兒和學齡前的關鍵。
嬰兒期,1歲前
爬行對嬰幼兒的發育十分有利,鼓勵幼兒採取朝下的姿勢。這對於鍛鍊支撐身體的肌肉群極為有效,是為成長後能完成更加複雜動作的保障。這類的運動還有滾動,四處移動探索,翻身等。
儘可能地營造安全的環境,讓嬰兒多些在地板上地活動,而不是整天抱在父母懷抱裡。
幼兒期,3歲前,沒有明顯界限,按照上幼兒園時間。
這段時間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間,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孩子動手能力逐步增強。對玩具的需求非常強大,買玩具買到讓父母崩潰。我女兒從最開始的貼紙,到玩具車,到活動的芭比娃娃等。有條件儘量滿足他們需求,讓他們多嘗試一些新的玩具。
手部活動越複雜,大腦的鍛鍊也就越充分。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帶過娃的父母都知道小孩子特別喜歡大人的工具,比如剪刀。我女兒就是這樣,開始大人一用完剪刀,她就拿走了。於是很多家長覺得很危險,把剪刀藏起來。
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因為用剪刀剪東西,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動作,需要左右腦的更流暢的協調,孩子願意嘗試,正是鍛鍊左右腦的大好機會。於是我一口氣買了各種各樣的剪刀,有些塑料,有些金屬的外面包一層塑料的,有些是鋸齒剪刀。後來女兒使用剪刀的能力,比同齡人強很多。
這個階段,對幼兒感興趣的玩具或者家具,可以買那些按比例縮小的仿真玩具,大小適合孩子的家具等,讓孩子充分的體驗。而不是想法設法禁止,一旦你阻止她的嘗試,就切斷了大腦鍛鍊的機會。
再強調一次:大腦5歲前幾乎就能完全發育。
錯過了這一村可就沒這一寨了,淘寶可以用起來!
學歷前兒童,6歲以前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還記得孩子三歲生日的情景,我是記憶猶新,那種感覺好像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一樣。不再對父母那麼依戀,可以自己獨立玩耍,有自己的愛好。
體現最明顯的就是對玩具的追求,不在滿足於假的玩具,更喜歡跟同伴玩,更喜歡玩遊戲,更喜歡唱歌,更喜歡跳舞,更喜歡打扮,開始對自己的物品(穿著等)提出要求,對家裡很多事情指指點點,活生生的也一個小大人形象。
為了更好地利用大腦發育的最後一段黃金時間,報培訓班的文化由此出現在父母的視線中,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開始感覺到焦慮,開始互相暗暗的有了比拼,開始感覺錢袋子收緊,因為一個培訓班價格基本都是以萬為單位。
拋開其他因素客觀的講,報一定層度的培訓班,確實能夠對孩子大腦的發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