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8日),家住成都郫都區望叢祠附近的王大爺起了個大早。他換上一身新衣服,和老伴兒吃了早飯逛過花鳥市場,在路邊買了些新鮮的果蔬,10點半左右就來到成都地鐵6號線望叢祠站——前一陣兒,他看到新聞6號線即將開通的消息,這天他特意拉上老伴兒前來體驗。
6號線一、二、三期全長約68.88公裡,共56座車站,從郫都主城出發,一路貫穿建設路核心地段,再到中和老城與天府中央商務區,途徑郫都區、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高新區、天府新區、雙流區7個區,是國內一次性開通裡程最長、站點數最多的地鐵線路。
一條6號線,串聯起成都的郊區、老城、新區和城鄉結合區域,不僅由西至南填補沿線「地鐵空白」,更串聯起成都人的煙火生活。
▲工程站名圖,僅供參考
一條線
拉近時空與親情的距離
一切,都是嶄新的。
頂燈明晃晃地懸在頭頂,剛打過蠟的地板鋥亮,扶手有些涼,連出風口送出的暖風,都是甜甜的感覺。
王大爺今年已76歲,他將體驗新線的心情形容為「迫切的,興奮的」,「我愛耍,現在想去的地方,6號線幾乎都能到。」他說。
車開得又快又穩,王大爺眼睛眯成兩道月牙。他在成都紅牌樓和望叢祠有兩所住處,常年往返於兩地。以前從望叢祠到紅牌樓,車轉了又轉,全程要一個半小時左右。6號線開通後,時間縮短至1個小時內。對他來說,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將閒逸的田園生活轉換到老城區的煙火氣中。
王大爺是土生土長的老成都人,他給記者回憶起所經歷的成都交通歷史種種,感慨:「成都越來越好,作為成都人很知足也很驕傲。」
6號線拉近的,不僅僅是空間的距離。
▲宋阿姨(左)和鍾大爺(右)
「二妹,啥時候打麻將,隨時吼一聲,馬上過來。」今天更早時,在成都地鐵6號線犀浦站,宋阿姨給家住新都的姐妹通話說。她住在紅高路附近,「盼6號線盼了多年」,時不時去紅高路打圍的地鐵口轉轉。聽聞6號線開通,吃過早飯就拉上老伴兒鍾大爺前來「打卡」。
老兩口來自宜賓,兒子在老家,女兒在成都,二老便以平均一月一次的頻率,往返於成都和宜賓之間。成都東站,也就成了他們常去的地方。放在以前,算上乘坐公交的時間,鍾氏夫婦要花1個半小時才能抵達成都東站,現在,這個時間縮短至50分鐘左右。
對他們來說,6號線開通,更多的是拉近了與親人之間的距離。
一條線
串聯起成都人的吃喝地圖
一路向南。
提起建設路,「資格」的老成都人隨口都能說出幾個這裡的「鬼飲食」攤攤,不少遊客也會將此地作為打卡第一站。這裡是成都最具煙火氣的地方之一,6號線也打這裡而過。
26歲的小新家住三官堂附近,周末最大的愛好就是和小夥伴去建設路「逛吃逛吃」。放在以前,她會選擇開車前往。「建設路的繁華與道路擁堵成正比,找停車位的時間可能比吃飯時間都長,現在地鐵打家門口過,5站直達。」小新興奮地告訴記者。
對於同住三官堂附近的小陳來說,6號線的開通,除了可以讓她「一路直達」建設路,作為一名攝影師,最要緊的是,她可以便捷抵達麓山大道——這裡是顧客拍寫真最青睞的地方之一。
家住牛王廟附近的小舒,今天原計劃坐2號線換乘1號線前往華府大道,看到新線開通的消息後,專程「繞道」前來體驗6號線。他朋友大多在郫筒,生活也基本是郫筒、家兩點一線。在過去,臨出發前,他需提前在網上訂一張犀浦至郫筒的快鐵票,如果錯過時間,只能在犀浦下車後再騎行40分鐘,全程最快也要一個半小時。「現在,時間縮短到一個小時內,全程只有25個站。」他笑著說。
當然,愛玩愛吃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74歲的退休老師李德筠站在6號線西南交大站,從進站開始她就一直興奮地拍照。她是成都地鐵的忠實擁躉——每次地鐵新開線路,她都會前來「打卡」。
▲李德筠
李德筠家住建設路附近,手機裡存了張6號線地圖。2001年退休後,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帶一杯水,看著手機裡的地圖,坐著成都公共運輸,在大街小巷隨處走走。
「這麼好的交通,這麼好的城市,難道你不愛嗎?」她湊齊9張圖,發朋友圈時如此配文。
一條線
為城市「加速」
對於以閒適出名的成都來說,城南,是這座城市「奮進」的代名詞。
對於25歲的小南來說,6號線的開通,意味著「每天可以多睡20分鐘」。
小南家住中和,在金融城上班。放在以前,「早晚高峰」是她最緊張的時候,儘管直線距離不算長,但她每天要在路上花費1個小時的時間。遇到下雨天,這個時間還會延長。6號線開通後,這個時間縮短至40分鐘左右。
「第一次坐地鐵只有好奇和喜悅,那時候只有1、2條線,世紀城還是終點站,還不知道未來在哪裡。」2011年9月,小南來成都求學,她回憶說,「十年後,我勉強在成都落腳。從學生到『社畜』,6號線也終於來了。」
▲Antoinette
雖然戴著口罩,但也掩蓋不住Antoinette眼角眉梢的笑意。Antoinette今年25歲,來自南非,在成都孵化園附近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工作。她對6號線的開通期待已久,今天特意乘坐新線上班。
Antoinette邊說邊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她的乘車路線:在6號線東光站上車,乘坐4站後,在金融城東站換乘同樣於今日開通運行的9號線。以前她要騎自行車去琉璃場乘地鐵,現在家門口就能上車,時間也從半個小時縮短至20分鐘。
Antoinette來成都生活、工作已有兩年半的時間,在她看來,成都是一座具有包容性的國際化大都市,公共運輸非常方便。「我的家鄉還沒有修建地鐵,但在成都坐地鐵就可以去很多地方,以後去春熙路、太古裡,也可以換乘2號線,不用再打車了。」Antoinette說,休假的時候她經常到太古裡去購物和吃美食,最喜歡的食物就是Hot Pot(火鍋)。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實習記者 肖皓月 攝影報導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