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前還在工地打工」而登上熱搜的「工地少年」孫川已開啟他四年的大學生活。9月8日,記者在清華大學報到現場見到孫川,臉上始終掛著笑,自信而內斂。
受訪者供圖
「清華是我從小的夢想。」孫川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中學。今年高考,他以67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錄取。
「我是藏族,但不會說藏話。」孫川的家鄉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記者了解到,孫川出生於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零工,母親是一名小學代課教師。孫川是家中長子,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幫父母幹農活。
記者了解到,孫川初中畢業後考上了西昌市第一中學,但為了減少家裡的經濟開支,他主動要求留在本地的冕寧中學讀書。高中三年,孫川一直保持年級第一名的成績,最終得償所願,圓夢清華。
高考結束後,孫川沒像其他同學一樣,痛快地過暑假,而是在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一處工地當了一個月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隨後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個少年也一度因此登上熱搜。
9月7日,孫川乘飛機到達北京,9月8日,他出現在清華大學報到現場。孫川告訴記者,路費、學費這些由家鄉資助,在學校報到的時候,學校還給他發了愛心禮包。
從「三區」「三州」圓夢清華,「自強計劃」學子們入校後的生活、學習和發展要如何保障?清華大學表示,絲毫不必有後顧之憂,學校將會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充分助力他們在清華成人成才。
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孫川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要加倍努力,並希望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也計劃根據情況在學校找一些勤工助學的崗位。
【對話】
新京報:暑假在工地做些什麼?
孫川:我舅舅的工地開工了,修建養殖場,我在那打小工,打雜。一天工作六七個小時,算是提前勤工儉學吧。
新京報:什麼時候查到的錄取結果?
孫川:清華的錄取結果出得特別晚,大部分同學都查到了錄取結果,那幾天我超級緊張,每天好早就醒了,然後就抱著手機查,結果什麼都沒查到,我也很慌很慌。後來到8月23日終於查到了,我才放下心。
新京報:得知你被清華錄取,爸爸媽媽是什麼反應?
孫川:他們特別激動,我媽還說她早就猜到了。
新京報:專業方向上為什麼選擇機械、航空與動力類?
孫川:在手機上看到很多相關新聞,之前GPS美國給中國關掉,現在中國有了北鬥,發展得很好,真的覺得中國很強。所以我就選擇航空,為祖國的衛星事業添磚加瓦。
新京報:這是你的第一志願嗎?
孫川:其實我第一個選的是電子信息。是因為蘋果A13處理器真的一騎絕塵,我們國家這方面還需要建設,就選擇這個專業將來可以搞手機晶片。
新京報:對北京的印象怎麼樣?
孫川:這是第一次來北京,這裡太陽沒有我們那裡刺眼。我們那海拔比較高,有兩千,紫外線很強。另外這邊看不到大山。
新京報:對於你在網上火了這件事怎麼看?
孫川:因為這個事情,很多人找到我微信加好友,要給我打一些錢,我拒絕,他們硬要我收下。愛心人士真的太多了,我感覺以後我也要多做慈善。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