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才燁是今年襄陽市文科第一名,
文科全省第四名。
她的總分是655分,
其中語文122分,數學146分,
英語143分,文綜244分。
祝才燁出生於2002年4月23日,
是家裡的獨生女。
她的爸爸祝英武、媽媽陳飛
都在棗陽市某行政單位工作。
祝才燁小學在棗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就讀,
初中上的是棗陽市實驗中學。
初中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異,
祝才燁通過襄陽五中的自主招生
進入襄陽五中學習。
怎麼學?錯題本很重要
祝才燁數學考了146分,很高了!
然而班主任塗聖義卻大呼: 「可惜!」
原來,
祝才燁在今年的高考數學中
做錯了第17題,
就這個題扣了4分。
這個題對於祝才燁不算難題,
純屬於計算失誤。
雖然在高考前最後一次適應性考試中,祝才燁數學考了148分,但她卻對數學的自信心不夠,覺得自己這次能拿到146分屬於超常發揮。「我的班主任是數學老師,講課講得透,總是能點出題的精華部分。我的數學全靠老師提攜。」早在今年的疫情網課期間,祝才燁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塗聖義就針對祝才燁數學的盲點弱項專門找微專題幫她補習。
在老師的眼裡,祝才燁很有實力,各科很平衡,但高三後幾乎沒考過班上第一名。每次學校考試完後,祝才燁就會分析哪些地方與第一名有差距。得知自己是全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後,她也感到很意外。談到最終獲得好成績的方法,祝才燁反覆強調要做錯題本!高中三年,她用了多少錯題本自己都記不清了。錯題本一點點記錄她自己錯的題目,她不斷地翻看。「專注學習,放下對分數和名次的糾結,回歸學習本身,考完分析,哪些地方有差距。同一個題型,也會經常看,改錯本很重要。」
高三後期,她刷題之後反而再回歸了課本,「刷題,是為了找到解題思路。我很重視課本,刷題以後看課本,就會聯想到相關題目,知道了出題者的想法。」
作為文科生,她很喜歡語文、歷史。祝才燁認為,學文科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有『我是怎麼想的』這個對歷史的整體把握。歷史考試就是考查對事件的理解,考歷史解析就是看整個的歷史觀。」關於歷史事件,她會從不同角度去想,也有不同於課本的答案。這個時候,她就會及時與老師交流。在交流過後,最終形成自己的新觀點。
祝才燁分享的學習小秘籍還有:每天都要學,時間要分配好,抓零碎知識點,抓常考常錯的點兒。梳理過的知識點,可以單獨再練一練。
怎麼辦?疫情之下,也曾心態崩了
上高二的時候,
祝才燁考過幾次全班第一名,
但升入高三後,
平時一般是第二、第三名。
祝才燁在高三上學期的時候
曾執著於名次。
沒有考到第一後,
開始持續性沮喪,
「責怪自己,糾結於自己怎麼考得這麼差。」
2020年春,學校因為疫情一直沒複課。「我需要學習的互動感,但在家學習很難即時互動。」網上教學的時候,祝才燁也常常聽著課就開始神遊。這個時期,她覺得學習失去了樂趣,是負擔,每天不開心,學習效率直線下降。儘管沒有到校,但學校仍然組織了聯考。祝才燁考到了班上的第十五名。這個成績對於她來說算考得很差,也直接導致她心態崩了。
復學後,班主任發現了她的問題,採用了聊天開導的形式,有一次直接聊到了晚上11點50分。他們談了以後的人生目標和規劃,還暢想了未來。
這段時間,她下了晚自習還會找媽媽聊天。媽媽告訴她,不要局限到小圈子裡。她好好學習,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媽媽用中國傳統的思維和格局破解了祝才燁的困惑。祝才燁釋然了。後來,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她就通過跑步、寫日記、閱讀來減壓,「跑的時候什麼都不想,一直往前。」
疫情好轉之後,同學們複課來到學校,沒想到襄陽幾乎天天下雨。有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第二天同學們來到教室後發現教室被淹了,水漫過了腳踝。祝才燁沒有抓緊時間去上課,而是選擇和十幾個同學一起彎腰掃水、鏟水、搶救被水泡的學習資料。祝才燁幹了一上午,還給沒吃早飯的同學買了早餐。「那天其實挺累的,但很開心。媽媽說做人不能太自私,我們要學會幫助別人。我用這點時間做了更高興的事情,我覺得自己由內而外地感到快樂。」
「心態調整過來以後,我變得更加堅韌,學會了苦中做樂。」祝才燁說。
怎麼做?家長放養長大
從小到大,
祝才燁沒報過任何才藝特長班,
只是在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時
上過英語補習班。
她上初中和高中時,
都沒有接受過除學校老師之外的學業輔導。
爸爸和媽媽對她採取了放養的政策,
在學習方面沒有過早的有什麼要求,
也沒有想過她一定要考得怎麼樣。
兩位家長認為「只要認真了,
努力做,沒偷懶,態度好,就可以了。」
媽媽對祝才燁的影響很大!從小學開始,每天早上,媽媽會放《弟子規》之類的古文給她聽。從小就給她買適合小孩讀的書。每天晚上睡覺前,母女倆還會聲情並茂地一起讀一段兒書。
在媽媽的影響下,祝才燁喜歡上了閱讀和寫作。她從小學開始寫日記、寫小說,堅持至今。她讀很多課外書,高三也沒有停止。《人類簡史》《美的歷程》《長恨歌》以及汪曾祺的小說,她都很喜歡。書籍塑造了她的人生觀。在家的時候,她會就一些時事政治與爸爸展開激烈的爭論。爭論過後,她又會綜合爸爸的觀點,形成自己新的看法。
因為小學和初中在棗陽度過,高中來到襄陽後,她開始住校。爸媽僅僅是在每周的學校送飯日從棗陽過來給她送點好吃的。祝才燁性格平和,自己洗衣服照顧自己,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按部就班地學習、休息,與寢室同學相處融洽。直到高三結束,祝才燁都一直在住校。高考期間,為了照顧她的飲食,父母來襄陽租了房子,但也只是給她做飯送點好吃的,並沒有讓她搬出校外。
2019年夏,因為成績優異,祝才燁被襄陽五中推薦去了北京大學夏令營。到北大校園之後,祝才燁很喜歡。「讀北大是我從小的意願,我想去北大元培學院讀書!」這個從小的願望,祝才燁即將實現。
來源:全媒體記者周娜 通訊員紀宏濤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