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對網絡信息比較滯後的人,但大概2020年過完年,一位操著濃重男方口音,在一塊藍色背景板前,講法考的視頻,總是隔三差五地通過各種渠道推送到我的手機上。
關注的一些網絡大V,也在紛紛轉發他的視頻截圖、金句等。
沒錯,他就是火遍全網的羅翔老師。
羅翔,今年43歲,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當然,能在中國政法大學當教授,肯定是個學霸,他是90年代的中國大學生,先後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歷,後在北京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也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羅翔在取得博士學歷前夕就從事法考輔導,到現在也有15年之久了。高校教授從事考試培訓,這點兒很常見。因為無論是高校的教師工作還是學術工作,一般都薪資微薄。他們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學習了大量知識,但是換不來市場價值,所以一些優秀的高校老師就會從事考試輔導,獲取優厚報酬。
各類考試輔導班一般都是大班上課,越幽默、越優秀的老師越受學生歡迎。文都考研的英語老師何凱文是北外的教授,政治老師蔣中挺是人大的教授,均因幽默的授課風格和優秀的授課質量,受到考研學生歡迎。
說回到羅翔,他很早就從事法考輔導,但前幾年一直隱居在學校,安安靜靜地生活、讀書,過著有些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唯一目標就是教好政法大學的學生。
厚大法考是全國免費法律教育共享平臺,他們在找到羅翔時,給的理由打動了他:「每年參加法考培訓的幾十萬名學生中,很多是二三本學生,他們也需要接受優質的法律教育。」
出於為中國司法界培養中堅力量的願望,羅翔答應了。於是一位優秀的司法考試講師出山了。
羅翔是今年3月9日正式進駐B站,創建《羅翔說刑法》的,入駐當天粉絲迅速突破百萬,投稿的第一個視頻幾天之內播放量就達到了200萬。目前粉絲已經突破800萬,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他的講課視頻就被眾多UP主陸續剪輯、搬運進了各大平臺中,並且頻頻登上了熱門推薦位。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看了B站上許多羅翔老師的視頻,終於了解了,為什麼一個教授刑法、嚴肅得有些枯燥的學科的老師,能夠火出圈,火遍全網。
打開羅翔老師的視頻,首先接收到的信息,就是那口不標準普通話。
羅翔是湖南婁底人,口音頗為奇特,每句話中總有那麼幾個字的音調會微微上揚,這樣一來,講解再嚴肅的話題,都有一種「開玩笑」的感覺。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王寶強的口音,無論王寶強說的是啥,你是不是都想笑。
效果類似。
除了口音外,就是刑法和羅翔的講解方式產生的微妙的化學反應。因為在網絡上,將嚴肅的東西進行娛樂化的表達,這件事本身就散發著巨大魅力。
或許,你我都覺得刑法離自己非常遙遠,殺人、放火、越獄、潛逃,周邊沒發生過。「根據刑法多少多少頁,多少多少條」的表述方式,造成刑法在大眾刻板印象中就是無聊、枯燥、死板的代名詞。
但是,羅翔老師這些火出圈的視頻,所討論的議題有些離我們並不遠,即便遙遠,也都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就像看刑偵題材電視劇一樣,我們渴望知道案件結局。不信,你看一下下面這些標題,是不是都想打開:
《犧牲1個智力殘疾者救5個有前途的年輕人?合理嗎?》
《糞坑案:名場面!強暴我?勞資給你一磚》
《同學:羅老師,我想開個妓院犯法嗎?》
《白嫖高手:冥幣嫖娼》
《用望遠鏡看女生宿舍構成犯罪嗎?》
《抓了鄰居一條狗,吃掉了才知道這條狗值88萬》
《熊貓什麼情況下可以燒著吃烤著吃》『
《虐待動物到底犯不犯法》
《為什麼有些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案件最終輕判或不被懲罰?》
《搞黃色犯罪嗎?「流氓罪」的歷史變遷》
《我強姦我自己犯法嗎》
《我逛黃色網站看到我自己?還一夜800 量大從優》
《如何拯救你,被家暴的女性》
《多人運動觸犯刑法?怎麼才算聚眾淫亂?》
這些議題,有些離我們不算特別遠,比方說「流氓」「迷奸」,前一陣一直掛在熱搜上的熟人下藥事件,之所以火爆,就是因為每個女生都可能遇到同類事件。
有些是我們常聽到的,比方說,「用望遠鏡看女生宿舍」「逛黃色網站」「虐待動物」……
有些是大開腦洞的,比方說,「開個妓院」「吃熊貓」……
好奇心本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是無論怎麼遮擋、壓抑都會都控制不住的人類特性。一個能引發好奇心的議題,具備抓人眼球的特質。
除了議題本身外,羅翔老師幽默、風趣的授課風格,讓其課堂妙趣橫生~
請看下面幾段描述:
1.兩個人相約自殺,他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君恨我生早,我恨君生遲,一起約好跳長江。我跟女的說,要不你先跳,我隨後到。她跳下去了,我很開心的走了。
2.在一檔停車糾紛案中,我開著一輛800萬的車,停了一上午,保安說要交10塊錢的停車費。
我說:你搶劫啊
保安說:大哥你開個那麼好的車,就交10塊錢的停車費,別難為我了,好不好。
我說:一碼歸一碼,其實我也很窮的,你以為我開800萬的車我就有錢了嗎,我也很窮,我同時交往10個女朋友,我哪有那麼多錢?不交。
保安說:不交,你把我撞死算了
我說:有種。來啊~
保安一下子就跳到我的車前面,我一怒之下直接就把保安頂飛了。
羅翔老師用相聲式語言將犯罪案例生動、流暢的表達出來,常常引得哄堂大笑,在B站上更是引發熱烈討論,彈幕滿屏飛。
此外,張三,是羅翔老師案例中最常出現的罪犯,醉酒的張三、白嫖的張三、賣血的張三、法外狂徒張三、有愛滋的張三……
所以B站上出現了《張三史上最慘的一集》《我為了殺張三想了一年了!之今天張三能否逃過一劫》《張三告羅翔誹謗,羅翔老師本人回應》
「梗」代表著魔力,是網際網路世界傳播的重要因素,「張三」這個梗成為羅翔老師的獨特標誌,讓其視頻具備了「爆款」的特性。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現在生活充斥著焦慮和壓力,法考的學生更甚,羅翔老師的有趣就是一劑良藥,緩解了學生的枯燥、無聊甚至有那麼一絲絲苦澀的備考生活。
如果僅僅是通過幽默、講段子的方式講解法律條文、考試重點和考試技巧,羅翔可能不會受到這樣的追捧。他的人格魅力,更在於他的課堂和言論充滿著哲學式的思辨,對真理的無限趨近與追逐。作為讀書人,他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洞察事物本質的深度思考,在刑法學的講解中,他總是通過旁徵博引的論述與鞭辟入裡的分析,引導、啟發學生。
在「鍵盤俠和網絡噴子」議題中,羅翔認為是網際網路的匿名性導致了人性中種種幽暗成分的爆發。他用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故事舉例,一位牧羊人得到了一枚戒指,只要帶到手上就可以隱身,隱身後就能做出所有他能想像的最壞的事情。牧羊人和國王的妻子通姦,並且把國王殺了。牧羊人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會隱身,不用承擔責任。
網絡的匿名環境也是如此,因為匿名,所以網友放縱好辨的天性和無知的熱情。無知者無畏,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知識越貧乏,所相信的東西越絕對。
在談到人生應該追逐什麼樣的快樂時,他認為,越是能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高級的快樂。快樂是有質和量的區別的:
看小黃書的快樂是一種,看郭德綱相聲是一種,看莎士比亞是一種,但是哪一種會更令人快樂?
如果現在圖書館只能留一本書給子孫後代,即便有的人真誠的認為小黃書和郭德綱相聲比較快樂,但還是會選莎士比亞。
快樂是和人的尊嚴有關,放縱的快樂降低了人的尊嚴。
我們之所以不斷地讀書、行路,就是不斷享受高級快樂。當然,享受高級快樂的時候並不會影響你享受低級快樂,讀莎士比亞,並不妨礙我聽郭德綱的相聲,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永遠只關注地下,就永遠不能體會向上看的高級快樂。
這樣一番論述,是不是將人類快樂區分得十分清晰,讓我們明白作為人應該追求什麼,什麼更有意義。我們可以喜歡膚淺的快樂,打遊戲、看韓劇這些消費型快樂,但想要成為一個高雅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適當地讓自己去讀書、寫作、觀人,去追尋創造性快樂。
從兩個舉例中可以看出,羅翔對書是有感情的。他把讀書比作與大國首腦同行,乘坐宇宙飛船前往火星,是一種超越世俗的享受。
熟悉羅翔課程的人都知道,他經常在視頻中引經據典,拿文學和哲學著作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並且常常用帶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話來朗誦書中的段落。
羅翔還專門錄了一節視頻談論: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在他看來,讀書是與人類的偉大的靈魂對話。非功利閱讀,能讓人抵抗成功主義,讓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命運。大多數人這一生一定會遭遇挫折與苦難。人為婦人所生,多有憂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但是,讀書能讓我們承認無知、保持謙卑,對抗虛無,找到生存於世的信念。
最重要的是,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讀書不必記得,就像我們不記得三天前吃了什麼,但是這些書籍確實成為了自己的養分。我們並不需要記住那些精彩的片段,只需要去讀,去與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
在羅翔老師剛剛當上律師的時候,有一天終於來活兒了,於是他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打車就去見當事人了。到了之後,對方是個農民,「握手時,手上的老繭都硌我手」,了解情況,原來對方的孩子被車撞了,並且高位截癱。
如果是在馬路上被豪車撞了,官司還有得打,但關鍵是被手扶拖拉機撞了,肇事者逃逸。官司難打的同時,這個家庭也付不起律師費,但羅翔老師依然辛苦地幫他們立了案,對方說請吃飯他也婉拒了。
通過這個故事,他告誡同學,「希望你們真的當上律師後,在養活自己的前提下,每年用法律知識去幫助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羅翔老師的善良、勇敢、正義可見一斑,而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
2004年前後,羅翔走在天橋上,遇到一個貌似乞丐的老婦人,他已經準備用幾個鋼鏰打發,但老人突然開口詢問某區的司法援助中心怎麼走。好心的羅翔就告訴了老人,誰料老人竟然下跪表示感謝,因為,她問了許多人,都沒人搭理她。羅翔見狀,乾脆打車帶老人去了地點,但是也沒告訴老人,其實自己就是學法律的。到了法律中心門口,老太太居然說:「小夥子,你別跟我去了。」因為她害怕給羅翔惹上麻煩,這令羅翔很羞愧。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曾闡述過「良知」的概念:「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羅翔老師無疑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無論是那個付不起律師費的農民,還是下跪的老者,羅翔老師均懷有惻隱之心,儘自己的能力進行幫助。
這是人性的光輝,更是讀書人的修養,也是一個律師的道德操守。
羅翔老師教給這些法考學生的是知識、是態度,更是精神,這種精神不只關乎如何對待外部世界,更關乎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人生。
羅翔老師有一段最出圈的發言,分享給大家:
人這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過: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我們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沒有誰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仔細想想,我們能夠選擇的東西很少,我們可能能決定百分之五的東西,但95%的東西是我們決定不了的,我們決定不了我們的出身,我們決定不了我們的智商,我們更決定不了我們這一生的貴人相助,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羨慕別人的劇本,我有的時候,也會羨慕別人的劇本,但是沒有誰的劇本值得羨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劇本給演好。如果你在一生中真的遭遇到這些挫折,那對不起,這就是你的劇本。
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棄演,一種是把自己的劇本給演好。雖然很痛苦,但是痛苦中也有精彩,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是獨特的、精彩的,不要羨慕別人。
這就是一個獨具魅力的老師所教給我們每一個人最寶貴的一課。每個人人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又伴著哭聲離開,人這一生,快樂與幸福佔據一二,傷心與痛苦充斥八九。生存於世,無論拿到的是什麼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永不下牌桌,並堅決打好手中的牌。
羅翔老師的人生劇本中,無論是大學教授、考試輔導老師,還是讀書人、律師,每個角色,他付出了120%的努力去演繹。
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