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芹:城裡開個特產店 鄉親市民兩頭連

2020-12-20 光明網新聞中心

  【我奮鬥我幸福】

  山東青島萊西市南墅鎮青山村村民呂秀芹:

城裡開個特產店 鄉親市民兩頭連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採訪整理

  我叫呂秀芹,今年53歲,是山東青島萊西市南墅鎮青山村人。3月26日,天剛蒙蒙亮,我就被從濟南趕過來的客戶打電話吵醒,今天要陪他們去30公裡以外的馬連莊鎮收購甜瓜。剛上市的頭茬瓜,數量有限,客戶都想搶在清明小長假上市,儘管是20多元一斤,仍然是「一瓜難求」。一上午去了好幾個基地選瓜,終於為這位老客戶湊齊了1000斤的訂單。看著客戶付給的兩萬多元貨款,瓜農們臉上樂開了花,我的心裡也樂開了花。

  我的家鄉自然環境優美,原生態的土特產極其豐富。早些年,山村經濟極其落後,村民日子過得窮苦。「大青山,山連山,村村都有光棍漢;貧困戶,一大片,要想掙錢難上難。」這是過去流傳在我們老家的順口溜。

  改革開放後,村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離理想中的富裕生活還是有些差距。那時候我就常琢磨,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鄉的村民都富起來。2008年,我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聽同學說地瓜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裡很走俏,價格能賣三四元一斤。我當時就想,我家鄉是山區砂質土壤,種出的紅地瓜既好看又好吃,肯定能受歡迎。回家後,我便在承包地裡種了3畝優質品種地瓜。當年收了兩萬多斤。但是因為沒有知名度更沒有銷售經驗,種出來的地瓜根本沒人要。最後除了凍爛的,剩下的不得不以3毛一斤的低價賣給了一家養豬場,賠了好幾千塊。

  甜甜的地瓜幹、本地小公雞、自釀槐花蜜、香椿、黃花菜、山雞蛋……我的家鄉有這麼多質優價廉的土特產,咋會沒人要呢?那段時間,我輾轉反側苦思冥想,我堅信自己家鄉的土特產裡一定能刨出「金疙瘩」來。於是,我決定走出青山村,靠努力奮鬥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2009年冬天,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籌了20萬元,來到青島市區,開了一家名為「大萊西土特產」的專賣店。我把萊西當地農家各種綠色環保的土特產都匯集在店裡,原汁原味原生態,特產店吸引了眾多城裡人光顧。

  剛開業不久,我就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教訓。萊西市官道村的小米因色澤金黃、黏稠味香而聞名,隨著訂單的增加,出現了供不應求現象。沒想到有幾位供貨的農戶以次充好,把一些非官道村小米摻在了包裝禮盒中,客戶驗貨發現後將800箱禮盒全部給退了回來,我一下子就損失了5萬元,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客戶的信任。

  這件事以後,我深刻地意識到必須堅持貨真價實,必須堅持綠色發展,這才是掘金土特產的「法寶」。此後,我成立了青島「萊特」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與種植戶約定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完全按照生態種植模式生產,從而護住了「官道小米」這塊牌子。

  哪裡跌倒哪裡爬起。我讓姐夫李成好試種了6畝有機地瓜,還幫助他註冊了「呂大薯」商標。後來,李成好還開起了微店,手機接單、網上付款,城區送貨上門。如今,「呂大薯」烤地瓜聲名遠揚,一個烤爐一天能烤200斤地瓜,收入1000多元,客戶常常要排隊搶購。

  2011年1月,我的第二家「大萊西特產城」開業了,這次完全按照原生態的風格進行裝修,產品也涉及萊西市多個鄉鎮的200多個產品。凡是進店的特產我都要進行個性化包裝,並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比如,我的祖輩流傳著用嫩薑做蜜餞的手藝,製作工藝歷史悠久,前年,我聘請食品專家不斷改進工藝,並註冊了「姜和堂」商標,藉助網際網路,我開了淘寶店,「姜和堂」不僅銷往青島、北京,還遠銷到了美國和日本等地。

  一頭連著鄉親,一頭連著市民,這份責任讓我做事十分用心。如今,我不僅自己富裕起來,還帶動家鄉農戶每年銷售1000多萬元的農產品,不謙虛地說,家鄉振興,也有我的一份微薄之力!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40多歲才開始創業,打拼了快10年,流過汗流過淚。但生活不會辜負一個努力奮鬥的人,先嘗遍苦辣酸甜,你最後才會知道幸福的真正滋味。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29日 04版)

[責任編輯:潘興彪]

相關焦點

  • 開一家特產店能掙多少錢?
    當年去哈爾濱旅遊時對東北大板(冰棍)特別有好感,因此我偶爾會去附近那家東北特產店買來吃,奶量特別足,有時連幹兩根都不滿足。哈爾濱是這樣賣冰棍的後來那家店挪地方了,店面是原來的2倍,客流還是一樣的絡繹不絕。出於對生意的好奇,我決定去調查下開一家這樣的店能掙多少錢,說走就走。
  • 重慶特產店大盤點,史上特產最全的店!
    下面就是解放碑較大特產店的分布情況~各種小型的特產店更是遍布整條美食街,不論是出口還是入口處,怎麼方便遊客就怎麼開!朝天門朝天門可以說是老重慶的一個縮影,各種老重慶的特色在老重慶你都能找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古吊腳樓——洪崖洞!
  • 打工人/開一家特產店能掙多少錢?
    當年去哈爾濱旅遊時對東北大板(冰棍)特別有好感,因此我偶爾會去附近那家東北特產店買來吃,奶量特別足,有時連幹兩根都不滿足。 哈爾濱是這樣賣冰棍的 後來那家店挪地方了,店面是原來的2倍,客流還是一樣的絡繹不絕。 出於對生意的好奇,我決定去調查下開一家這樣的店能掙多少錢,說走就走。 早上10點多我來到店裡,顧客還不多,我前後轉了一圈,了解這邊的貨品。
  • 三線城市開一家特產專賣店要怎麼經營?
    如今,特產不僅僅是用來送禮,平時休閒的時候,也會購買一些當地的特色產品來吃,特產在市場上佔據著越來越多的營業額,也成為當下最熱門的特色美食,一二線城市經濟水平比較高,人們生活條件都比較好,開特產店也比較多,競爭力也比較大,那麼在三線城市呢,在三線城市開一家特產專賣店要怎麼經營?
  • 長沙市民家門口就能買到寧夏特產 展銷中心落戶河西漁人碼頭
    展銷中心落戶河西漁人碼頭 長沙市民家門口就能買到寧夏特產 華聲在線12月25日訊 寧夏枸杞、鹽池灘羊肉、六盤山亞麻籽油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再也不用費盡周折找代購,長沙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輕鬆購買。目前,吳忠市已在全國布局了35個優質特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記者 陳月紅 連線 淘寶系零食「入侵」便利店 華聲在線12月25日訊 昨天,阿里巴巴旗下便利店品牌天貓小店首次落子長沙,在湖南開出了第一家店。
  • 對玫瑰過敏的雲南「花香蘭」 靠種花帶領村裡鄉親致富
    幼年時,父親入獄母親改嫁,她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長大。長大後,她發現家鄉特產玫瑰花可以作為特產銷售出去,幫助村民致富。通過學習和努力,一個對玫瑰花過敏的姑娘,卻種植了千畝花田,將花朵進行加工後銷往全國各地,用真金白銀來回報老鄉。用玫瑰幫助鄉親致富的李香蘭。受訪者供圖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李香蘭是一個標準的南方妹子,面容娟秀,聲音溫柔,介紹自己也是娓娓道來。
  • 保亭毛感農民帶特產上冬交會 鄉下特產城裡飄香
    保亭毛感農民帶特產上冬交會 鄉下特產城裡飄香中國・海南 www.hainan.gov.cn     發布時間:2016-12-15>    字體[ 大 中 小 ]   本報海口12月14日訊 (見習記者賈磊 特約記者黃青文 通訊員黃秋娜)「山蘭酒、土鴨和五腳豬都好賣,沒想到城裡人喜歡山裡的特產。」
  • 深山裡的網紅饅頭店:一天賣幾千個 年收入幾十萬
    好山好水  帶來好饅頭  黃巖大山裡  出了一家網紅饅頭店  饅頭一天賣出幾千個,年收入幾十萬元  本報記者 史春波 文/攝  誰會想到,深山裡的這家饅頭店,竟然會是吃貨們口口相傳的網紅店——不要說附近的隔壁鄉鄰,就連城裡都有人趕來買她的饅頭。  6毛錢一個的饅頭,她一天要賣幾千個,一年收入幾十萬元。這名山村農婦從未想到,自己還會成為一名「網紅」。  嶼頭鄉的復興,就像蝴蝶扇動的翅膀,讓山裡人變身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
  • 墾丁又有飯店倒閉 屏東女兒蔡英文為鄉親帶來啥?
    諷刺的是,屏東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老家,但號稱是「屏東女兒」的蔡英文上臺後,陸客卻大幅下跌,屏東鄉親不禁要問:蔡英文執政究竟帶給老鄉帶來了什麼?林育先表示,過去「統獨議題」在屏東並非票房,但政黨輪替後,屏東的鄉親開始在思考「屏東女兒蔡英文」究竟能為屏東人帶來什麼?維持現狀的結果是陸客消失,島內飯店都在苦撐,恆春地區旅館業績至少掉了五成,還有部分墾丁民宿已在找買家脫手。在陸客銳減、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業者受到衝擊是必然的。
  • 在城市開榨油坊店首先謹記要買環保節能的榨油機
    在城市開榨油坊店首先謹記要買環保節能的榨油機!比如:電加熱的電炒鍋 不允許燒煤燒柴汙染嚴重的機器。其次是要有好的原料供應渠道開個榨油坊就要給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榨油,那麼需要採購出油率高,而且高品質的原料,這樣才能榨出好的油。這些也是需要多方採購,不斷的對比品質,挑選好的原料。開榨油坊初期可能需要的原料比較少無法批量採購,但是為了高品質,所以價格也比較高。
  • 看了農村喜宴上的這些菜,高檔次,城裡五星酒店飯菜也比不上!
    看了農村喜宴上的這些菜,高檔次,城裡五星酒店飯菜也比不上!婚宴禮儀繁瑣而講究,從入席到上菜,從菜品組成到進餐禮節,乃至席桌的布置,菜品的擺放等等,各地都有一整套規矩。如今的婚宴大多在酒店舉行,地方婚姻,大多在當地支起大棚,一同與鄉親入席。
  • 臺灣彰化縣鄉親向張銘清致函表達慰問
    臺灣彰化縣鄉親向張銘清致函表達慰問 2008年10月30日 19:5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泗洪網紋蜜瓜:口口甜蜜 顆顆用心
    編者按:為助力脫貧攻堅、助力農民增收、為各地特產打開新的銷售鏈路,「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聯合推出「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特別策劃,旨在發揮平臺作用,集聚各方力量,提高優質農產品附加值、知名度、影響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鄉村振興路。
  • 文化+美食,市民開啟永春特產體驗之旅!
    近日,市民和這些地道的永春特產來了次有趣的親密接觸。1近日,在萬春寨特產城,不少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陶瓷彩繪,一件件純白的陶瓷在家長、孩子們的巧手下換上了新裝。家在泉州市區的鄭先生特意帶著兒子回來體驗。
  • 最澎湖特產亮相中山路 好吃好玩好看將持續8天
    (常海軍 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藍碧霞)連續12年在臺灣精彩上演的澎湖觀光行銷嘉年華,首度將舞臺搬到廈門,把澎湖各種好吃、好玩、好看的東西原汁原味地呈現給廈門市民。本次行銷活動昨日在中山路中華城開幕,將持續8天,近30個攤位展示農漁特產品、旅遊資訊推介、民俗展演、澎湖風光攝影展等,都是「最澎湖」的特產。
  • 與貧困戶籤訂收購協議 女大學生回鄉開起特產店
    一些村民挑著山貨往鎮上的奕鳳特產店趕,黃勝華就是其中一個。這次黃勝華挑了40公斤中藥材黃姜,被奕鳳特產店老闆範奕鳳買下。拿著240元錢,黃勝華心裡喜滋滋的,對範奕鳳誇個不停:「買賣公平,童叟無欺。」 2010年,當時23歲的範奕鳳從南昌大學畢業後,到了上海一家外企工作。但2012年春節,她卻回家開起了特產店,此舉讓家人和鄉親很不理解。
  • 「樂山造」特產布點商超惠民促銷見成效
    出去旅遊,除了自己享受之外,都會想到帶回點地方特產,讓親朋好友分享旅遊中的快樂。隨著2018四川樂山迎春購物月暨樂山特產商品展在樂山中心城區北京華聯亞馬遜店正式啟動,拉開了「樂山造」特色產品進駐本地商超拓展本地市場的序幕。
  • 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柞水木耳:消費扶貧顯身手 銷路大開續...
    編者按:為助力脫貧攻堅、農民增收,為各地特產打開新的銷售鏈路,「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聯合推出「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特別策劃,旨在發揮平臺作用,集聚各方力量,提高優質農產品附加值、知名度、影響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鄉村振興路。
  • 新年走寒極|「最北村醫」行醫數十載 鋪就鄉親健康路
    行醫數十載,今年68歲的「最北村醫」李春花,用多年如一日的付出,踐行著「好好給鄉親們治病」的諾言。李春花在整理村裡慢性疾病患者信息。 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攝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是中國最北的村莊,距離漠河市區130多公裡。這裡天氣極寒,地處偏遠。「我小的時候,母親身體不好,我那時就想,要是能當大夫多好。」
  • 經銷商們開起特產專營店
    (原標題:經銷商們開起特產專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