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湖森林公園、南海子公園二期建成開放,北京南部地區森林覆蓋率由31.8%提升到33.4%;城南的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已達78%,增速是全市的2倍;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人大附中豐臺學校等一批醫院、學校投用,為城南帶去越來越多的高質量醫療、教育資源,新增中小學學位數2.44萬個、新增醫院床位3500餘張……
今年,北京第三個「城南行動計劃」收官。記者獲悉,伴隨著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基礎逐步夯實,人民群眾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南部地區綜合承載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補齊,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城南行動計劃」亮成績單
家門口看病
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南移」
「好多檢查都做不了,還得跑遠處的大醫院。」西四環豐臺大橋西北側,是百姓熟悉的豐臺醫院。但這裡給周邊居民留下的印象卻是房屋設施格外老舊,缺乏新的醫療設備。
豐臺醫院黨委書記宋雄英也是一籌莫展:「醫院需要新設備,可對我們來說太難了!」他向記者介紹,豐臺醫院房屋陳舊,電力電路設備也老化,想新進一些核磁、CT機等設備都沒地方放。
伴隨著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的實施,豐臺醫院的問題有了解決方案。幾天前,隨著最後一塊頂板混凝土完成澆築,豐臺醫院提質改建工程主體結構成功封頂。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圍著過去豐臺醫院門診樓,又新建了半圈新建築,面積從4.7萬平方米增加到11.3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住院醫技綜合樓、門診綜合樓、兩個連廊等相關配套建築。建成後,將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綜合性醫院。
「建成後,核磁設備將有兩臺、CT機也有三臺,還專門有血管造氧的介入中心、腔鏡中心,很多常見的檢查都可以完成。」宋雄英說,對於周邊居民而言,當這些檢查功能完備後,老百姓也不用坐車趕路去宣武醫院、301醫院了,常見病在家門口就能看了。
衛生服務 不斷完善
近年來,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向南部地區轉移,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順利遷入並運行良好,良鄉醫院外科綜合樓建設完工。「北大醫院南院區項目加快建設,廣安門醫院南區提升工程、區醫院選址新建項目抓緊推進,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大興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2018年,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試開診 方非攝
來自房山區發改委的數據也顯示,當地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增長顯著,有效緩解人民群眾就醫需求,全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7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基本實現全區全覆蓋,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籤約覆蓋率達到92.09%。良鄉醫院外科綜合樓已完工,房山中醫院新院區已取得立項批覆。「積極承接綜合性三甲醫院落戶長陽,目前已獲市衛健委支持意見。」相關負責人說。
名校引來了11所中小學正式啟用
4月27日上午,北京豐臺二中高三學生複課。本報記者 劉平攝
「設計規模是48個班,但現在已經有76個班。」對於亦莊實驗學校校長史麗英而言,增加學校教室數量已是當務之急。為了讓學生有教室,學校已經把教師辦公空間騰給學生使用了。
按照規劃,亦莊實驗學校很快將增添教室。史麗英介紹,在經開區的推動下,學校二期加建項目已經立項,預計明年開工。建成後,學校將增加1萬多平方米,新添科技探究中心、體育中心、藝術中心等。
對於城南地區而言,教育是制約承載力提升的一塊短板。為此,本市近年來有一批教育項目、特別是名校資源加快落地城南。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為滿足經開區居民及各類產業人才子女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大力推進名校辦分校,先後引進北京二中、十一學校、人大附中、建華學校等名校,將先進的辦學理念、豐富的課程資源及優秀的師資團隊引入本地。「學校建設高標準投入,都是按照名校的辦學理念及辦學需求進行高標準設計和建設,學校的師資也是按照名校的標準引進和培養。」
不僅如此,為解決學校發展面臨的困難,經開區在公租房、專項經費等方面給予傾斜和保障。各學校也加強與名校緊密合作,通過幹部交流、師徒結對、集體教研等多種形式,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較短時間實現了區域的教育優質均衡。按照計劃,「十四五」時期,經開區還將探索成為北京教育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在教育公平、育人質量、發展活力、開放格局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力爭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建成與經開區戰略定位相適應、同人民對高質量教育期盼相契合的「北京教育新高地」。
教育改善 百姓受益
如亦莊一樣,近年來城南迎來一批名校,高質量教育資源持續引入,人大附中豐臺學校、房山區首師大附中實驗學校、北理工附屬實驗學校、大興區核心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北京建華實驗亦莊學校小學部等11所學校正式啟用。
老百姓成為城南教育改善的直接受益者。房山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優質教育、文化資源加速導入,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一批優質學校正式啟用,長陽起步區2號地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取得立項批覆,教育資源設施容納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小學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達到100%。此外,豐臺區在這三年也新建和改擴建北京十二中科豐校區、豐臺二中等學校,增加學位1.4萬個以上。
環境變美了
南中軸變身大美生態軸
立於飛雁臺上向南望,南苑歷史上最大的水面「大泡子」已恢復200多畝水域。藍天、白雲、青松映在冰面上,如同一幅冬日山水畫。沿著蜿蜒的小道前行,每走幾步,就能發現別致風景。
樊甲山 攝
南中軸上,「南囿秋風」的歷史圖景正一點點「復原」。「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將建成為『首都南部結構性生態綠肺、享譽世界的千年歷史名苑』。」豐臺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先行啟動區B地塊綠化建設工程近日完工。
規劃顯示,南苑森林溼地公園規劃範圍北至南四環,西至京開高速,東至德賢路,南至南苑東路,總面積約17.5平方公裡,其中先行啟動區5000畝,總面積約333.3公頃。
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啟動公園先行啟動區A、B地塊建設工作。其中,A地塊佔地面積約800畝,自2020年2月10日開工建設,已完成工程總量48%;進展更快的B地塊佔地面積約370畝,已經基本形成「背山面水,藏風聚氣,視野開闊」的山水格局,同時可利用高臺望遠,俯瞰公園全貌,達到賞林觀水的效果。
「南囿秋風」的復原,恰折射了南中軸地區的蛻變。「南中軸地區高質量規劃建設加速。」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中軸地區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對外公示,同時本市持續鞏固南苑-大紅門地區市場疏解成果,開展全鏈條促疏解,加速整治提升,為建設融行政辦公、科技文化、商務金融等功能於一體的首都商務新區和多元化城市綜合區騰出清朗空間。此外,本市還推進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建設,南中軸兩側區域建成久敬莊公園等16處公園綠地,增加綠地面積57萬平方米,五環以南的南中軸地區森林公園體系規劃研究加快推進。
不僅有「南囿秋風」,還有「盧溝曉月」。「永定河宛平湖、曉月湖、園博湖實現蓄水280萬立方米,盧溝曉月美景再現。」豐臺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綠色空間 持續擴大
城南綠色生態空間正持續擴大。據悉,城南提前實現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目標,三年完成造林15萬畝,累計恢復建設溼地334公頃;房山區青龍湖森林公園、大興區黃村狼垡公園、豐臺區北天堂公園、經開區南海子郊野公園等一批戶外開敞空間相繼投用,居民室外活動場地大幅增加;大興區國際機場滯洪溼地(一期)、燕房郊野公園(一期)、霞雲嶺森林公園、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綠化活動項目相繼開工;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加快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空間建設提速;永定河、馬草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有序推進,官廳水庫開閘放水,永定河北京段實現25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原標題:城南小日子越過越舒心)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曹政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