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中,很多考生的選詞填空正確率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家的成語積累量比較少,不僅一般的詞語沒有掌握住,高頻成語也沒有掌握住。而這些成語的掌握是我們做對題目的第一步。關於成語積累,很多考生認為在網絡上下載公務員常考的幾百個成語來背就可以了,但是會發現幾天過去了,我們記憶的成語依然只是以「一」開頭的幾個成語,後邊的都沒背。為什麼?因為前邊的背著,我們忘著,後邊的成語永遠都沒辦法開始。事實上這樣的記憶方法對於我們短時間之內掌握大量的成語確實沒有太大的幫助,效率極低,那成語該怎樣積累呢?
一、通過做題積累成語,分層次記憶題目中的成語。題目中出現的高頻成語重點記憶,其他詞語根據考試中出現的頻率以及難易程度等來進行記憶,不需要我們在網上盲目搜索進行記憶。
例1.懷特海說:科學研究的概率是999個想法會沒有任何結果,可是,第1000個想法也許會改變世界。可見,好想法的產生不是________的。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隨心所欲 B. 輕而易舉 C. 一蹴而就 D. 信手拈來
【中公答案】C。由懷特海的話可知,好想法的產生需要建立在無數沒有結果的想法基礎上,也就是說好想法不是突然蹦出來的,而是來源於長期不懈的努力。「隨心所欲」意為隨著自己心裡想的意思,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信手拈來」多形容寫作詩文時運用材料、駕馭語言隨意自如。據詞義排除A、D。「輕而易舉」和「一蹴而就」都含有容易的意思,但「輕而易舉」形容事情舉手就可以辦好,側重的是事情簡單;「一蹴而就」意為踏一步就成功,側重的是時間短。由「999個」和第「1000個」的對比可知,句中側重的是好想法的產生需要堅持,即不是「一蹴而就」的,故本題選C。
此題中「一蹴而就」是公考高頻成語,被選機率非常大,「信手拈來」屬於容易望文生義的詞語,大家會比較容易忽略它的應用範圍,就需要我們進行分層記憶。
二、在記憶時考生們可以由點到面來進行記憶。以上文的「一蹴而就」為例,在題目中出現時經常會和「輕而易舉」同時出現,偶爾也會和「一朝一夕」相伴,那我們在記憶時就可以將這三個放在一起記憶,重點掌握著他們之間的區別。
例2.在金屬發展史上,從隕鐵的鍛制到人工冶煉鐵的出現,這一演進絕不是________的,而是經歷了長達600年以上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自然而然 努力
B.輕而易舉 發展
C.一朝一夕 改進
D.一蹴而就 摸索
【中公答案】D。第一空,由「經歷了長達600年以上」可知金屬演進的過程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所填詞語應表示短期內可以完成。「自然而然」指某種情況是不經人力幹預而形成的,與題意無關,排除A。「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做起來很容易,毫不費力。「一朝一夕」指時間很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辦成,形容做事情既容易又快。填入符合題意。第二空中,與「改進」「發展」相比,「摸索」更能體現出從隕鐵的鍛制到人工冶煉鐵的出現這一漫長過程中人們艱辛的探索過程,故排除B、C。故本題選D
通過題目,仔細分析之後會發現這幾個詞含義側重不同。「輕而易舉」強調事情的簡單;「一蹴而就」強調做事情既容易又快;「一朝一夕」指時間很短;同時它們的搭配對象也不同。「輕而易舉」可以和「那麼」「這麼」「多麼」「太」等詞語搭配,表示程度或加強語意。「一蹴而就」就不可以;「一朝一夕」在應用時一般後邊是需要加內容的,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等。各位考生掌握住了麼,下邊就通過這兩種方式來把成語積累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