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廈門的保生大帝信仰,15日在臺南學甲舉行300多年持續不輟的上白礁祭祀大典,全臺300多陣頭和3萬多名信徒參加,還有廟宇組團遠從南臺灣徒步而來,共同祭拜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並在將軍溪取水,遙祭大陸祖廟,象徵無法回祖廟進香但緬懷保生大帝祖庭的心思。
「上白礁」顧名思義就是回到大陸福建白礁祖廟的意思。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固定每年農曆三月十一舉行。根據歷史記載,明朝末年,李氏族親帶著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神尊隨同鄭成功部隊從福建來臺,原先奉祀於學甲下社角的簡陋草寮,後來因信眾日增,就在目前的學甲區濟生路170號建廟,信徒圈擴增至學甲十三莊範圍。
保生大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十五,在清朝時,臺灣信眾固定三月十一登船往福建謁祖廟。日據時期,日本人不讓臺灣人回祖國,便改為將軍溪登陸處取水,象徵不忘祖庭。風俗流傳至今,數百年不變,全臺信徒也習慣這一天回學甲參與祭祖。
3月15日,清晨天未亮,來自全臺各地宮廟300多個神轎、陣頭、藝閣陸續抵達學甲慈濟宮,參加一年一度上白礁謁祖繞境活動。上午7點祭典開始,由臺南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場面莊嚴隆重。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神轎則由臺南市議會議長郭信良掌轎,神轎、藝陣延綿數公裡,近十萬人參加。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熱鬧滾滾!
今年上白礁有別以往,隨著年代久遠,許多陣頭、藝閣、道具皆已損壞,失傳數十年。今年,在慈濟宮董監事會努力之下,積極與各村莊、部落協調,把失去的傳統藝陣找回記憶、重新修復。今已見成效,復陣成功的有「郭子儀大戰烏鳳仙」、「八美圖」、「紡車輪」、「採茶舞」,北管、國樂等將重現江湖!對保存中華民俗文化將是一大貢獻。
上白礁開路先鋒「蜈蚣陣」是全臺灣唯一人力肩扛,龍頭鳳尾蜈蚣軀,上頭坐著36位小神童裝扮宋朝歷史人物,信眾跪鑽其下,據說可以去煞、保平安,所到之處人潮聚集,有其特殊民俗意義。
上白礁壓軸,開基保生二大帝神轎人潮擁擠,看不到盡頭的民眾,跪成一排等鑽神轎,更有數以萬計信眾伴行隨香,見證臺灣人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令人感動!上白礁圓滿結束已是凌晨2點。
上白礁另一個特色就是沿路居民虔誠擺香案,迎接神明駕到,並備有各式飲料點心端給路過的人,感受到南部人的熱情!
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總會長、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說,兩岸同根、同祖、同源,中華民族血脈相連,上白礁謁祖繞境活動傳承慎終追遠的重要意義 ,告訴後人要飲水思源、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