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業者郭建,用一篇《中國最慘創業者:3年前我被投資人趕出公司,3年後公司沒上市說讓我賠3800萬!》引起了不少關注。
在這個故事裡,2015年,他被投資機構科發資本聯合股東於任遠趕出了公司,但在2018年年底,該投資機構以對賭失敗為由,要求郭建承擔回購義務支付3800萬元。在這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裡,郭建的銀行卡和房產都被凍結,上訴一審、二審均敗訴。
發生這種局面的癥結,是那份郭建與科發資本籤訂的協議,合同約定郭建和於任遠是回購義務人,但並沒寫郭建離開公司,或者轉讓股權後不需要繼續履行的條款。
在文章裡,他寫道:「請所有的創業者,有籤署了對賭協議的,趕緊再看一遍合同,如有漏洞趕緊補上,免得最後被坑,拉入無盡的麻煩甚至帶來巨額債務;沒有籤署對賭協議的,未來的融資的時候,一定要將合同條文看透,同時堅決不能相信任何口頭的許諾,要看清楚投資機構的真面目。」
創業艱辛,一個公司的成立、運營,傾注了創始人大量的心血,拿到融資的那一刻,心裡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卻可能忽略法律風險。事實上,在企業慢慢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法律糾紛可能不止一件兩件,但自己養個法務團隊,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成本太高。尋找一個靠譜、專業,自己又能負擔得起的法律服務團隊,變成了一個剛需。
除了處理法律糾紛外,初創企業還需要工商註冊、財稅代辦、資質許可、商標服務、版權登記等細分服務,除了自己配備人手,一個靠譜的代辦機構顯然更為省錢省心。但目前,國內的企業服務行業是非標行業,產品很難標準化,行業也缺少統一規則。行業門檻低,導致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差,導致花了錢還辦不成事。一個標準化、靠譜的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如今已然是剛需,它幫助創業者邁出第一步,跨過一堆坑。
是什麼阻礙了創業者的腳步?
有一技之長的人,總有點自己做事業的野心。1977年的丁偉,做了多年廚師。2005年,經驗豐富的他與團隊一起進入重慶第一家國宴級會所;2006年,帶著團隊任職於中國航天第七研究院航天賓館行政總廚,同時監管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廚政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廚政部、四川萬源長徵火箭機械廠廚政部,為中國航天70多次的衛星火箭發射作出過後勤保障貢獻。他說,做廚師,開餐館,是他這輩子唯一的理想。他關注行業的發展,思考消費者心理,研究主題餐廳應該怎麼做。2013年,他成立頂實源公司,前後創辦了眾多連鎖品牌,全國盈利店已超過四十餘家。開了這麼多店,他卻還被商標註冊等繁瑣的問題困擾著。
餐飲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涉及食品、調味品、飲料、酒水等多種事物,所以在註冊商標時需要進行跨類別註冊。因為沒有專業人員,導致在商標註冊上面走了很多彎路。另一個問題也在拖慢他創業的腳步,那就是在全國各地擴張的過程中,他需要註冊公司和管理員工的社保公積金。這些繁瑣的事情,分散著他的注意力。今年,他計劃再開25家店,但想要順利進行,比如解決這些看似基礎,但又有些複雜的問題。
公司註冊、人事社保等問題,難倒了多少人?
網上搜索一下,註冊公司的流程看上去簡單,一般包括公司核名-提交材料-領取執照-刻章幾個環節。但實際上這些環節中,有不少難題。例如,創業者選擇該註冊什麼類型的公司?如何選擇公司註冊地址?提交的材料標不標準?對於申請流程的不熟悉,導致很多人兩眼一摸黑,好不容易提交了材料卻最終被駁回申請。從公司註冊、社保人事、公司變更、公司註銷......可以說,這一系列環節如果有靠譜的專業機構代辦,創始團隊就能夠安心在業務的拓展上。打怪升級需要幫手,把公司開起來只是第一步,而讓公司走上正軌,不斷發展,是真正考驗創業者能力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難題。例如,對於內容創業者來說,好不容易做出的內容被抄襲,就是一個令人煩惱,但又很難解決的問題。一位自媒體創作者告訴我們,在他的稿件發布後,常會發現有人抄襲、洗稿,但是因為沒有法務,因此很難維權。有時他也勸自己,「稿子好才會被抄」,但每次看到都還是會如鯁在喉,找對方理論又常被無視。這種情況天天在發生。今年3月,維權騎士&鯨版權發布《2019年度版權報告》中顯示,2019年被侵權的作者佔全體作者的23%,從內容層面看,平均每篇內容的被侵權量為3.64 次。
在各平臺侵權與被侵權內容方面,作為圖文內容輸出大戶,微信公眾平臺仍然是侵權發生量最多的平臺,疑似侵權量超過 50 萬次。 去年年底,坐擁全網2000萬粉絲的大V「蛋蛋解說」被網友曝出抄襲問題。B站知名up主「邵艾倫」指責「蛋蛋解說」視頻內容創意抄襲了自己的作品,並通過圖文對比進行了指證。「蛋蛋解說」則否認稱「視頻創意無法界定」。侵權易,維權難,沒有自己的法務團隊,很多人往往放棄了維權。這其實是對創始人法律意識和知識的一種考驗。版權登記,就是創始人需要做的一件事,版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法律保護的重要依據,如不及時登記,一旦面對抄襲、剽竊等侵權行為,就會面臨證據不足、難以維權的痛苦。這些登記類型包括文字作品版權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美術作品版權登記等。
誰來幫創業者做這些事?良莠不齊的市場裡,誰能真正幫助創業者?
這幾年,創業的浪潮並未退去,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全國小微企業數量達到8千萬家,數量大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70%左右。2019年,全國新增小微企業數量達到近一千五百萬。2017年-2019年,每年小微企業新增註冊數量都超過一千萬家。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註冊量逐年攀升,企業服務的市場前景極大。不止剛起步的創業公司需要靠譜的企業服務機構,疫情當前,不少公司縮減了人員,也需要企業服務,將業務外包出去,降低成本。
艾瑞諮詢今年四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企業服務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企業服務根據服務模式可以分為:外包型、租用型和平臺型:
外包型服務特點:1)複雜性高、標準化程度低、客單價較高;2)甲方花錢買省心。
平臺型服務特點:標準化程度高,高頻、低價,但常無法完全自動完成。
租用型服務特點:可自動完成,或依賴於資源。
由於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各有不同,因此,外包型服務是很多企業急需的。
但很多人在尋找企業服務外包機構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市場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公司非常多且雜,很難判斷好壞。
這個領域供需分散,很少有平臺能夠做好撮合服務。非標準化、隱形收費、專業化水平不高、無售後服務等弊病,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這種情況在中小微企業領域中特別明顯,很多中小微企業的創始人,自己是「小白」,而針對這些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構,很多在打「價格戰」,服務質量堪憂。
一個靠譜的,能夠讓買家找到賣家的平臺應該具備什麼?
《報告》中提到,外包型企業想要受到用戶認可,實現更高的盈利水平,應該做到:
提供更優質的、更具有創新性的服務,客戶為了不可替代性而採購;
集成性的解決客戶多個痛點,客戶為了省心而採購。
圖:天眼查企業服務頁面
由於一個公司會遇到多種問題,企業們在各個領域尋找合適的機構很耗費精力,《報告》中提到,中小微企業對一站式服務的需求讓財稅工法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代理記帳、工商註冊、法律電商等賽道的廠商開始相互滲透,拓展業務範疇,向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演進。
市場環境的變化正在倒逼企業調整入局玩法,其中包括以「查公司」樹立起品牌影響力的天眼查在內,玩家們都在試圖成為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在商業信息查詢領域,天眼查已經收錄1.8億家社會實體信息,擁有超2億用戶。根據第三方QuestMobile數據,天眼查月活用戶持續保持千萬量級,已穩居行業第一。
目前,天眼查又從「查公司」跨界到了幫創業者「開公司」。從具體的動作上看,這半年,天眼查打造了自營+嚴選的企業服務模式,提供六大類企業服務,包括工商註冊、財稅代辦、資質許可、商標服務、版權登記、法律服務等。據天眼查官方數據顯示,其企業服務業務已服務超過300萬名企業主。
不過,企業服務市場的痛點和弊病很多,要做好這件事,尤其是想成為這個領域的「淘寶」,則任重道遠。
來源: 虎嗅APP微信公眾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