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會等你#
#聽你的問題,說我的故事#
聽你的問題:
問題:在職研究生要不要去上?
D【會員】
我今年29歲,單身,自今年9月開始,有機會去北京參加在職研究生研修班,通過考試拿到研究生同等學歷,但是必須周六周日上課導致只能停薪留職或者請長假常駐北京,報考在職研究生目標是希望在青春即將結束的時候更換一個更好的平臺,有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收入,但是社會很現實,一個30出頭的在職研究生只有工作經驗沒有背景和人脈,在北上廣幾乎沒有任何的競爭力,我的問題是:一個含金量沒那麼高的在職研究生學歷究竟值不值得花費兩年時間。
聽大家的故事
聽 J 講Ta的故事
我在比他年紀小點兒的時候(27歲)在另一個城市(北上廣深)上在職研究生班,每周五晚坐車去,周日晚坐車回。兩年上課及研究生英語統考,一年畢業論文及答辯,共花三年。這三年也同時上班。可想而知是很辛苦的了。
要說有用與無用,其實這個學歷對我求職無大用。我是因為很喜歡這一科,想深造,這才讀的。之後就去了北上廣深,也順勢轉了行,一直到現在,已經是這個行業的資深人士了。學歷沒什麼真正的用處,但它是個契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閱讀面不一樣,思維廣度不一樣,人脈不一樣,理想不一樣,就什麼都改變了。
做一個選擇,基本是「想著最好的結果,做最壞的準備」。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這個課程會指向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嗎?
二、我能承受代價嗎?——停薪留職或長駐北京的話,經濟上有問題嗎?有可能找到周一至周五的,在北京的,與未來工作稍為相關的,較清閒的工作嗎?能忍受吃住簡陋,並可能長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這個過程嗎?經濟、身體、心理都要準備好。
如果是我,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工作了,如果是,也承受得起代價,那就去讀一讀,反正讀也會到30歲,不讀也會到30歲。如果只是為了個證書,那就算了……還不如直接去北上廣深再找份低點職位的工作,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歡未來的行業再做決定了。
聽 美啊妙 講TA的故事
我26歲時,一直沒有穩定工作。面對家裡賣房供我出國(英國)讀研(考慮時間短,總費用不高)和自己邊工作邊讀在職研究生的選項,我選擇了後者,專業與本科相關,有延續性。在職研究生隔周上周六周日全天,一共上了兩年,從26歲到28歲,我拿到了研究生班結業證書。28歲換到了現在的公司工作,每年都在學習和考試,考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或者以後職業定位方向相關的考試,中級職稱,專業資格等等。期間經歷了父親去世,母親重病。我只能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遇到很多突發事件,來自經濟的,家庭的,工作上的(比如經常出差),讓你措手不及,也就是說,留給你安安靜靜地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心境也是如此。
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現在所在公司工作了7年以後,憑藉公司需要的相關資質(有的是公司唯一資質)以及行業經驗,專業能力,獲獎證書等等,通過公開競聘,我升任部門副職,今年,我34歲。
26歲時我的希望是有一份月薪五千上五險一金的工作,28歲拿到結業證書時我希望能給只剩下媽媽的家以穩定的經濟支撐(媽媽今年的退休工資每月是3千元),30歲時我收入穩定希望在公司內部調整到我希望的部門與職位,33歲媽媽重病,3個月花掉了我上一年的收入總和,34歲我換到了我希望的部門獲得了希望的職位,有了獨立辦公室。
可以說,我當初決定學習在職研究生時,只是為了充實自己,只是為了不夠硬氣的本科證書,也許,也是為了證明給那個出國鍍金讀研離我而去的男友看看,國內在職讀研,一樣可以達到的高度。眾生皆苦,有些生命的流逝你無法掌控,但學習的能力及維度,可以是你一直持有的績優股。
聽 琪琪 講Ta的故事
不知道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必須要停薪留職或者常駐北京,也許可以奔波一點周末去北京上課呀。既然是在職研究生,我還是覺得不要太多影響工作的好。或者不如破釜沉舟去讀一個含金量高的全職研究生。
話說回來,30出頭的求職者,HR看重的應該不是在職研究生的一紙證書,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素質和工作經歷吧。相對來說,我反而覺得北上廣比小一點的城市有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而關於人脈,既然已經沒有,那就用自己的行動去建立吧。
原諒我一不小心衝動的說了這麼多,也許我的經歷真的不夠豐富,我卻總覺得努力會換來好的結果。4年前我開始工作,平淡如水,兩年前我考了在職研究生,利用周末的時間上課、學習,覺得也不過如此。現在馬上就要畢業了,也就這麼順利讀下來了。周末的課程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同學,雖然我不確定是不是把這些人轉化成了有效的人脈,但事實是我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了解到更多的不同性格。
重要的是,這兩年之間我換到了更喜歡的工作,也許是這種保持學習的狀態,讓我覺得自己更好更自信更願意嘗試了。未必學到了多少知識,但也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
封面圖 by Hartley Miller
下一期的問題
T【會員】
我以前的老闆曾告訴我一句話「不同的活兒就像一個個球,不能都接,最好每接一個球之前都要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好,如果每個球都接, 又做不好,最後球都掉地下碎了。」
但是我屬於跨領域找到的這個新工作,新公司文化很錯綜(國企、外企、民企都有點兒,國企味兒最重),我想多做些工作,多接點兒活,好能儘快熟悉各部門流程怎麼運作,以及自己哪兒不行,哪要提高。我甚至主動要了些活兒去做。可能確實是不熟領導要的風格,所以做出的東西領導覺得太差,打算轉讓別人做了。雖然在做的過程中,我已經儘量讓領導感受我的努力和勤奮,但我還是很想知道,以後我還要不要主動接自己沒做過的「球」,還是僅局限於接自己目測能力範圍內的 「球「? 如果是前者,萬一球碎了,作為一個新人會不會以後沒法兒翻身?如果是後者的話,那自己又怎麼獲得成長和突破呢,只能是一個熟練工種……
問題:工作中要不要主動接自己沒做過的「球」,還是僅局限於接自己目測能力範圍內的 「球」?
如果你曾經也有同樣的問題,請講自己的故事來回應TA,說說你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我們會把你們的故事發出來。故事請限制在600字以內,請發郵件至wechangers@gmail.com,標題約定為「聽你的問題,說我的故事」。
PS:有很多會員朋友還在申請加入改變會,但是這一期的申請時間已經過啦,如果你還有加入意願的話,請關注下一期改變會的開放。
想和我們一起每天改變一點點嗎?關注改變自己或搜wechanger 查看過去的文章可以回復關鍵詞【目錄】【系列】【精選】
想知道我們的會員特權是什麼請回復會員。
↓↓↓點擊閱讀原文,10秒鐘變成候選會員。請等待我們下一期開搶會員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