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因子?抗菌多肽?矽酮?生物活性玻璃?海藻酸鹽?殼聚糖?
你還在為術後敷料選擇而煩惱嗎?整形術後功能性敷料怎麼這麼多啊?別擔心,今天就來聊聊外科術後用的一些常規敷料。
整形外科手術有別於常規外科手術,整形外科手術患者除了對高超的手術技術帶來的效果非常苛求外,因急於恢復正常生活,對後期恢復如傷口的恢復速度、疤痕情況等也極為在意。傷口的後期恢復,依賴於傷口護理的管理。
在傷口護理過程中,敷料的選擇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那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整形外科術後哪些方面是求美者最關注的問題?1:疤痕;2:恢復期;3:疼痛感;4:感染。
今天我們先了解一下部分敷料的基本情況:
生物活性玻璃:它是由SiO2,Na2O,CaO和P2O5等基本成分組成的矽酸鹽玻璃越戰時期,由於美軍不適應熱帶叢林作戰,大部分受傷士兵飽受傷口感染問題,美軍開始著手研製用於加速癒合且具有抗菌的輔料成分,越戰結束後美軍終於研發出來生物活性玻璃,後來大面積應用在牙科修復等領域,後面慢慢轉向燒傷科及外科使用。主要功效為:加速癒合、抗感染等。
海藻酸鹽:又稱海藻酸膠、褐藻酸鹽或藻酸鹽。是海藻酸的鹽類。由(14)-β- 交聯的D-甘露糖醛酸和(14)-α-交聯的古洛糖醛酸組成的長鏈聚合物,本身已經在輔料領域應用很長時間,主要功效為:減少傷口滲液、緩解疼痛、加速癒合等。
殼聚糖:又稱脫乙醯甲殼素,是由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幾丁質經過脫乙醯作用得到的,化學名稱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主要功效為:加速癒合、抗感染、防止粘粘等作用
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如表皮生長因子(EGF)、轉化生長因子(TGFα和 TGFβ)、成纖細胞生長因子(αFGF和βFGF)、血小板來源增殖因子(PDGF)以及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SRIH)等,作為特殊的胺基酸肽,傷口清創時使用到的傳統消毒劑如:高濃度碘酒、酒精、雙氧水、重金屬等蛋白變性劑可能會影響生長因子活性,所以使用之前需要用生理鹽水清洗。現幾乎所有的生長因子產品均建議在冷藏環境下保存,如果常溫保存很容易引起藥物變質,從而喪失了治療的效果。
主要功效(傷口護理的產品):加速表皮傷口癒合
使用時機:恢復期(傷口拆線前)
使用範圍:絕大多數皮膚外切口
批准文號:多為【藥】字號
運輸保存:冷藏保存,冷鏈運輸
矽酮類:市面上絕大多數祛疤類產品主要成分多為矽酮,矽酮俗稱矽油或二甲基矽油,有研究表明矽油成分對成纖維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抑制疤痕產生。但需注意矽油對人體有刺激作用,通常不適用於能直接接觸黏膜,眼睛和未癒合的傷口。
主要功效:減少瘢痕產生及軟化疤痕
使用時機:傷口完全癒合(拆線後7天),初期治療周期為2-3月
使用範圍:除眼部附近外的大多數皮膚切口
批准文號:多為【械】字號
保存/運輸方式:常溫
抗菌多肽: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鹼性多肽物質,主要功效為抗菌消炎,被稱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因其主要成分為多肽,和上面生長因子相同的是不能和傳統消毒劑共用,需清洗。
主要功效:抗菌消炎
使用時機:恢復期(傷口拆線前)
使用範圍:絕大多數皮膚外切口
批准文號:多為【消】字號
保存/運輸方式:常溫
那最後咱們聊一聊整外手術後敷料的一些需求: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疼痛;減少瘢痕;控制感染;使用周期相對短,且使用方便;便於攜帶保存。
下面一個表格可以清晰地了解市面常規敷料的使用特性:
好了,今天的科普結束,相信大家對各種輔料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在公眾號留言,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