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最近很煩惱,買的新房還在裝修,她和老公還有3歲的孩子租房住。樓下鄰居幾次上來提意見,說樓上太吵,陳女士和老公覺得自己是正常居家過日子,孩子管了,已經很小心了。可沒想到,樓下鄰居裝了震樓器,每晚8點震到凌晨。陳女士很煩惱,發帖在網上求助。詳見《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
昨天,家住清波苑的馮阿姨看到快報打來電話,說自己看了這篇報導也很有感觸,「還想感謝我樓下教授夫婦對我們的包容。」
馮阿姨67歲,和兒子兒媳住一起,家裡兩個小孩,孫子10歲,孫女7歲,兒子兒媳都忙,白天馮阿姨和孩子在家待得最多。
馮阿姨說,現在兩個孩子長大了,都很乖,樓上樓下鄰居都蠻喜歡,可早兩年,正是淘氣的時候,樓下住了一對老教授夫妻,搞藝術的,中國美院退休。
馮阿姨家三室一廳,140多方。馮阿姨說樓層間隔音不是很好,樓上人家洗澡、衝馬桶,在樓下水譁譁的聲音聽得清晰。
馮阿姨說,她到樓下教授夫妻家去過,他們在客廳擺了張大桌子,平日在家寫寫畫畫。孫子孫女也都在客廳玩耍。
馮阿姨說,大概4年前,孫子6歲,孫女3歲,愛跑愛跳,根本管不牢,有時候孫子從沙發往地板上跳,「咚」一聲,自己聽著心裡都跟著打鼓,心想樓下的老教授夫妻肯定要懊惱的。
雖然人家一次也沒找上門,但馮阿姨知道肯定有影響,一直心懷歉意。
有一次在樓下花園,正好碰到樓下奶奶,人家很和藹地問,「家裡有點吵,兩個孩子難帶吧?」
馮阿姨很難為情,「吵著您了,真不好意思啊。」
樓下奶奶依然笑呵呵的,「孩子小,都一樣,我家小孫子也淘。」
人家越客氣,馮阿姨越覺得過意不去。
「那麼大的小孩子確實難管,你剛和他說不能這樣,他答應得好好的,你一轉身,他就又跑又跳了。我們也頭疼啊,只能儘可能降低噪聲。」
她給孫子孫女買了厚厚的襪子,給家裡的桌子椅子也都套上了腳套。
圖片
馮阿姨家的桌椅全都戴上了腳套
馮阿姨說,現在兩個孩子大了,懂事了,對他們的要求是在屋子裡不要跳。就算練琴、吹葫蘆絲,也不要超過晚上8點,葫蘆絲就到外面公園吹。「說實話,你吹得好聽還好說,別人也許是享受。吹得不好,嗚嗚啊啊的,可別提多難聽。」
圖片
家裡的瑜伽運動墊也選了很厚實的
這幾年,每一次家裡聲響大了些,第二天馮阿姨見到樓下老夫妻都要主動道歉,「昨天吵著您了。」教授夫妻很體諒,「沒關係。」
馮阿姨老家建德,回老家會帶些特產:草莓、橘子、土雞蛋,經常記得多帶一些,給樓下送去。
「他們太客氣,每次都要買兩大包零食回送上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再送他們東西,因為他們的回禮比我送的還多。」
馮阿姨說,對樓下教授夫妻,她和兒子兒媳一直很感恩。「杭州有句老話,鄰居好,賽珠寶。我們就是遇到珠寶了。」
馮阿姨是老底子杭州人,從小住南星橋,那時候左鄰右舍都很熟悉,有吃的喝的相互分享,隔一兩裡地別人家的事也都知道。「一家吃東西,很多小孩子扒著窗臺看。」馮阿姨說著哈哈笑了,「現在住樓房,鄰裡之間陌生了許多。」
馮阿姨說,也許很多人都在懷念過去,其實現在大多數鄰居也都是通情達理,好說話的。
說到快報上這位求助的年輕媽媽,馮阿姨覺得,首先態度很重要。「樓下到樓上說了兩次,就對人家態度不好,這個不利於解決問題吧?
「從小我爸爸常念叨一句話,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就是大家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遠親不如近鄰,這話真是不假的,有矛盾大家互諒互讓,有事情也好搭把手,相互照應。」
昨天快報官微刊發了這篇報導後,閱讀很快突破10萬加。近千位網友留言討論,講述自己的理解和經歷。
樓上為什麼會吵?從評論區來看,很多人家樓上有小孩子,愛跑愛跳愛扔東西,跳繩也是常見的活動之一。
@童十六:我們樓上那家人才好笑,孩子還不會走路,喜歡在家扔重物,扔了馬上撿,撿了馬上再扔!也不知道扔的什麼鬼,聽起來很有分量,響得要命!
@芒果:我的樓上也是小孩子,三四歲,除了睡覺就是一天跑到晚,煩死了。
@Future' 未來:我家樓上孩子就這樣,跑來跑去每次能跑十來分鐘。
@柳三續:每天都懷疑我家樓上住著一整個東非大草原,這奔跑跳躍的歡實勁兒。
有的因為樓上是群租房,聲音來自關門、走路、挪桌子等。
@請別和我說話:我家樓上每天椅子拖來拖去不說了。
@=。=:我們家樓上也一樣,大人也一樣,三更半夜重手關門。
@包容容:大晚上12點了還在跑動,明顯是大人的腳步聲,拉凳子各種,怎麼辦?
@SUN:樓上合租五戶怎麼辦啊,持續半年了,樓上各種聲音。
也有分析房屋隔音和建築結構的。
@斐:說白了就是房屋質量問題,隔音好的房子不存在這種問題。
@琵琶欄:樓板太薄。
@方志根:空心預製板的老房子隔音本來就不好。
@☆星:臥室頂面裝修必須做吊頂加隔音棉。
有人講述自身經歷,提供解決方法:
@ qiqi:拖動椅子有聲音可以貼腳墊,小朋友跑跳可以鋪地毯或者地墊,如果樓下不裝震樓神器,樓上應該永遠沒法感同身受吧。我反正搬進新家第一件事就是全屋鋪好地墊,以防貓子們跑酷吵到樓下。
@丸子同學:我們家樓上是合租房,一到晚上各種拖凳子敲東西的聲音吵得不行,後一天我直接買了地毯和凳子腳套送上去,從此世界清靜了。
@小白Carol:震樓器這種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還是得先自己檢討下,畢竟可能有些人確實很敏感,不行孩子活動區域鋪上墊子,再找社區三方一起溝通解決下。硬碰硬解決不了問題。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