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0分是個什麼樣的成績?在以往,這樣的分數雖說清華北大去不了,985,211這樣的重點大學還是可以上的。但是今年的河南考生即便考了600分,也未必能進入985或211,甚至連好的一本大學都難選上熱門專業。因為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今年省內一本達線人數超過13萬,600分以上考生人數更是達到將近5萬人,遠遠打破記錄。
幾乎每一年,我們和都能看到這樣的表述:今年是恢復高考以來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年。報考人數越多,意味著落榜的也就越多,高考的競爭就越來越大,因為大學每年的招生人數增長遠遠跟不上報考人數的增長,而那些重點大學在各省的招生數每年的變化也並不大。
以今年為例,全國高考的報考人數高達1071萬人,比去年增長了40萬人,如果按照80%的錄取率來算的話,今年將有將近200萬考生落榜。也許有人會說,世上的路有千萬條,為何一定要擠著高考的獨木橋呢?但是我要說的是:直到今天,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考試,讀書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捷徑。知識也許不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卻一定不能改變命運。
雖然我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是有階層的,不同圈子和階層的人很難融合在一起,而且階層固化始終存在,讀書也許是最好的打破階層固化的出路。BBC曾拍過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7年》,用了數十年的時間,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結果表明,階層固化很難打破,14個孩子中,來自上流社會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還是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中產階級家的孩子,長大一般也是中產,只有個別孩子滑落到了底層,而出身底層的孩子,最終大多數從事的是泥瓦匠,搬運工等體力勞動。
但是底層也有逆襲成功的例子,他是一個農夫的孩子,從小自卑,但是教育改變了他,他刻苦用功,痴迷學習,最後考上了牛津大學,並最終移民美國做核電研究,成為一個大學的教授,躋身於上流社會。
當然,這部紀錄片並不是國內的,但是細細想來,我們的境況是不是也有幾分相似呢?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一個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特別引人注目,她叫鍾芳蓉,從一歲開始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一直在外地奔波打工。對這個農村的小女孩來說,沒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她沒有放棄心中的渴望,默默努力,終於一鳴驚人,以高考總分667分的高分奪得全省第四名,學校老師連夜抱著煙花爆竹給他們家送喜報,清華北大招生組更是上門爭奪「人才」,這便是知識改變了她的人生!
總有人拿著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最可貴來麻痺自己,作為自己不努力,不上進的藉口,有句話說得好:「這個時代正在發生巨變,別人在奔跑,而你還在荒廢時間。讀書或許不能保證一個人絕對成功,但是,影響一個人成功的上限「。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卻一定無法改變你命運,如果你出身很平凡,那就更應該努力,擺脫固化的階層,雖然現在沒有寒門豪門之說,但是階層的差距永遠都在,富家子弟不努力,混日子,有家庭託底,只要不過分無能,長大也差不到哪裡。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有的孩子家境平凡卻也養成紈絝的習慣,整天混日子,不思進取,這樣下去,終有一日,你會被日子給混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資,就是知識的投資,這將是你一輩子賴以生存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