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南陽訊 愛上一座城,始於顏值,終於品質。
穿行在南陽的大街小巷之中,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被身邊的景色吸引:一條條街道乾淨整潔,一座座遊園綠樹搖曳,一排排店鋪窗明几淨……
自2017年南陽市獲得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以來,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成為我市一項常態化工作。3年來,全市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綜合管理能力全面加強,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國家衛生城市這塊金字招牌為南陽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建設優化了環境、奠定了基礎,也讓市民深感榮耀。
健全機制強化保障
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城市環境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斷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就是不斷鞏固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自我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衛生城市的鞏固建設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個永無止境的提升過程。
目標明確,方能有的放矢;機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
我市成立健康城市建設工作指揮部,定期召開專題會、現場會、協調會、推進會、督查會,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實行市級領導分包重點、難點工作機制,堅持定期檢查市容環境衛生,針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辦公,及時解決。中心城區四區和市直有關單位成立了領導組織,發動各街道、社區,定期對責任區範圍內的各個領域和範圍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問題清單,落實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責任人。
同時,借力南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建立了新聞宣傳工作例會制度,在主流媒體上開闢了「創建動態」專欄,在車站、廣場、社區等場所設置以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和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宣傳欄和電子屏,在全市公交車、計程車及客車上張貼宣傳標語。通過深入宣傳,廣泛動員,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衛生意識、城市意識和文明意識,形成「政府主抓、部門落實、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
市容整治刷新「顏值」
交通井然有序,馬路乾淨寬敞,綠化帶優美別致,還有凌寒綻放的月季,將城市裝點得分外美麗。「南陽變化太大了,這還是我曾經生活的地方嗎?」12月18日,從上海歸來的楊先生走出南陽東站,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不由感慨。
市容市貌是「城市之臉」。一直以來,我市堅持突破重點、攻破難點、強化措施、標本兼治,全力打造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錦繡家園。
整治市容環境。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組織開展「十亂」專項整治,控制違規廣告的設置;規範管理「五類市場」,加強餐飲夜市油煙燒烤攤點的管理。開展「淨臉」「淨空」「淨路」三大整治行動,拆除違規設置的戶外廣告招牌10260餘塊,清理一店多牌45900餘塊,牆體廣告2556塊,各種條幅、橫幅、貼畫等46000餘條(處),取締店外經營9000餘處。加大老舊公廁改造力度,粉刷牆壁,設置殘疾人通道並安裝扶手等,今年以來城區共有346座公廁煥然一新。
打造文明交通。加大機動車違規行駛、停放以及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等整治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營運「黑車」、渣土車等違規行駛行為。持續開展文明駕駛、文明乘車、文明服務活動,窗口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我市在中心城區新建智能化停車場26個,並全部納入智能化停車管理大數據平臺;在濱河路、範蠡路等道路上施劃約5000個免費小型汽車停車泊位,3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的1000餘個車位也陸續開放,極大地緩解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
農貿市場煥然一新。3年來,中心城區完成了武侯路華煒農貿市場等13個農貿市場和南陽陶瓷市場等29個綜合市場的提檔升級,形成了以市場為主體、以15分鐘生活圈便民菜店為補充的中心城區集貿市場建設管理格局,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讚譽。
環境保護常抓不懈。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六大專項行動,持續鞏固提升空氣品質。杜絕秸稈焚燒現象,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3年來,南陽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分別為54.1分貝、55.2分貝和55.1分貝。
與此同時,市政府先後投入數億元強力推進內河治理,內河整治基本完成,每天約8萬立方米的汙水不再直排白河,2017年中心城區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為98.31%,2018年為99.32%,2019年為99.37%,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各項指標達標率100%。
如今,群眾對我市中心城區衛生狀況的滿意度逐年提高。一位退休幹部如此坦言:「天藍了,地綠了,空氣好了,路淨了,城市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的生活也更舒心了,生活在這樣的國家衛生城市,就是最大的幸福。」
設施配套提升「品位」
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必須精雕細刻,才能彰顯風骨。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南陽大力實施綠、亮、美工程,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全力打造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錦繡家園。
路面提質改造加速。累計新增城市公園綠地689萬平方米,目前,市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37.2%,綠化覆蓋率達到40.2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62平方米。城區主次幹道LED路燈實現全覆蓋,城區道路裝燈率100%,明燈率達到了99%。同時,對全市40多條主次道路兩側的2000餘棟建築進行了立面刷新,對20多條主要景觀道路兩側的三層以下房屋實施了「平改坡」工程,完成管線入地2.1萬米,隱蔽處理牆體管線8.3萬米。市城區50個老舊小區陸續改造,並對支路背街小巷實施地面、立面、空中的改造提升。
市政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安裝果皮箱6000餘個,新建公廁230座、垃圾中轉站7座,改造不達標公廁127座,現有水衝式公廁647座、垃圾中轉站64座。採購227臺環衛車並全部投入使用,主次幹道一天三灑水。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91%,城市街道清掃保潔率達到100%,市區垃圾清運率達100%。
生活垃圾實現集中處理。日處理30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場滲濾液處理站、200萬立方米的生活垃圾續建項目已投入使用,日處理200噸的糞便處理廠建成運行,日處理300噸的滲濾液處理車間平穩運轉,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日處理垃圾量為16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成功納入全省規劃。2017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14%,2018年為98.17%,2019年為98.54%。
數字城管實時監管。目前我市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覆蓋中心城區155.47平方公裡建成區,包括20個街道、鄉,168個社區,6200多個單元網格,65條主次幹道,300多條背街小巷,30萬個城市管理部件,實現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集眾智事無不成,聚合力業無不興。南陽這座充滿精氣神的城市,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奮進力量,實現向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美麗嬗變。
記者 陳瓊
編輯:馮長順
審核: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