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讓大家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了手機上面。
一方面接收著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信息,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再傳達出去。
當傳達出去的時候就需要輸入法。
記得在很早之前,手機輸入法還有手寫及五筆,但是目前這兩種已經很少用。
目前大部分的輸入法有兩種:一個是九鍵九宮格,一個是26鍵全鍵盤。
就是這兩個鍵盤引發了一場爭端。在九鍵派的眼中,26鍵的排列密集,按鍵很小,總是會誤打字母使自己的打字速度變慢。
而在26鍵派眼裡,他們理解不了。為什麼一個鍵對應好幾個字母,而且每次打出字來都要去找上半天。
他們認為自己26鍵就像電腦鍵盤一樣,能夠直接打出自己想要的文字。
而且並以此來攻擊九鍵的使用者,都是年紀大的人。
根據調查分析,在使用鍵盤上確實與年齡有著很大的關係。使用九鍵盤的人數更多為80後或者95年之前,而使用26鍵盤則是95後相對年輕一些的年輕人。
歸根結底,還要歸結於當年的塞班系統。
80後或者95前的用戶,當時最早使用的手機都是功能機。
也就是當年的流行的諾基亞,三星等實體鍵盤手機。
而這樣的手機,當年的主要功用則是撥打電話號碼和發簡訊。
而且當年發簡訊是一次收一次費,不像微信現在那麼方便。
所以當時的人們發簡訊會發得儘可能簡短,一次性把話說完,所以對於打字沒有過高的要求。
並且在當時那個沒有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也並沒有智能詞庫。
所以每一次都要把拼音打全,然後再從裡面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字。
經過多年甚至十幾年的這樣一種習慣,也就形成了現在很多九鍵派的存在。
即便後來出現了26鍵,但是當時的手機屏幕較小。誤打其餘字母的現象比較多,所以九鍵派很少去更換自己的輸入方式。
而對於95後來說,他們第一次面對手機時已經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他們會直接選擇和電腦鍵盤方式一樣的輸入方法。
如果非要說哪種方式最快?
肯定是全鍵盤輸入,速度要比九宮格的速度快。畢竟全鍵盤只需要打出那個字來,可以用很短時間就能選出。但是前提是手指夠細以及鍵盤夠大,要不然誤打的情況會時有發生。
而九鍵打出來字以後,會聯想出各種各樣的拼音,首先選拼音再選文字,這樣就會使輸入方法變慢。
但是26鍵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鍵盤太小,對於一些手指太大的人操作起來實在不方便,所以很多的人現在喜歡使用九鍵。
確實年代不一樣,早就的使用方法也是不一樣,95後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功能機時代,所以理解不了九宮格的輸入方式。
而80後和95前,當年使用功能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輸入方式,所以感覺26鍵全鍵盤使用起來很麻煩。
可以說這兩種鍵盤各有優點和缺點,只要選擇合適自己的鍵盤,那就是最好的輸入法,其實也沒有必要攻擊對方彰顯自己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