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電視劇上看到那些江湖豪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後丟下幾兩銀子,說不用找了,洒家走了,這樣的畫面留在我們的腦海裡有十幾年了,但是我們從不對這些影視劇的細節做多大的探究,前陣子網絡流行了找出電影穿幫鏡頭,很多人都會拿什麼電線桿、槍、鞋子說話題,很少有人會說那幾兩銀子的事情,那這次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古代一兩銀子大約值多少人民幣,而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
銀子是流通的非常廣的貨幣,不像黃金那麼珍貴,但是遠比銅錢值錢,古代的衣食住行都沒有我們現在方便,但是因為歷史的發展,很多人對古代人的生活非常好奇,比如他們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東西呢?等於多少人民幣呢?
不同朝代,一斤大約從250克到700克都有。所以,過去一兩大約是15到44克。
清朝一兩銀子大約37克,可以買120斤米(這時候一斤已經是500克了); 也就是說,120斤米大約要160元錢,那麼每克銀大約相當於4元錢。那麼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60-200元錢。可是用不同的東西來折算是不同的感覺。
唐朝是屬於最鼎盛的時期,一位唐朝小小的縣官,每年的俸祿僅26兩白銀,根據物價的換算,26兩的白銀,等於550袋,可換6.5萬大米,換成現代物價換算,大約是35-38萬人民幣,這就是當時唐朝小縣官的年收入!因為每個朝代的物價都是不穩定的,但這是最低的收入標準,不會像紙幣那樣出現貶值!
在明代一兩銀子能買380斤大大米相當於1520元人民幣,到了北宋期間一兩銀子能買700斤大米,相當於2800元,這樣看銀子是不是很貴呢?而且你在看看以前朝廷官員的俸祿,一個月才十幾量銀子,吃頓飯要是花了一兩銀子,那接下來的日子還過不過的下去了?逼的他們去吃土嗎?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鹹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影視劇的表演都是為了突出這個人物的豪邁,但是誤導了一大片觀眾,誤以為銀兩在古時候是不值錢的,那看完這篇短文你算出你的月收入是多少銀兩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