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圖靈獎得主:未來AI將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就像現在的...

2020-12-25 澎湃新聞

STEAM在線

作者 | 趙維傑(《國家科學評論》新聞編輯)

胡振江(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教授)

翻譯 | 馮麗妃(《中國科學報》記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學網(ID:sciencenet-cas),文章譯自《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Interview文章「John Hopcroft's views on China's education」。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John Hopcroft是1986年圖靈獎得主,也是一位擁有超過55年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

過去10多年中,Hopcroft經常來到中國,為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生授課,並幫助該校提高計算機科學教育的質量。

他還是北京大學圖靈班指導委員會主任,以及華中科技大學Hopcroft中心主任,並參與了很多旨在提升中國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的其他項目。

近日,NSR對話Hopcroft,傾聽他對中國教育的看法。

John Hopcroft(圖源: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計算機科學中心網站)

中國之旅

NSR:您從事本科教學工作多久了?

Hopcroft:

我從1964年開始給本科生授課,至今已經50多年了。我喜歡教學和科研,這是我至今還沒有退休的原因(Hopcroft出生於1939年,現已81歲)。康奈爾大學的退休計劃非常完善,我的工資不會因退休而降低。但是,如果退休了,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都遇到了非常棒的老師。他們真心希望我能獲得成功。他們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我也希望能對其他人產生這樣的影響。

NSR:您第一次來中國是什麼時候?

Hopcroft:

中美關係剛剛緩和,美國人最初被允許訪問中國時,我就決定來看看中國是什麼樣子的。我去了澳門,在那裡過境,不過只是出於好奇。

真正參與中國的教育工作是在大約十年前。當時,中國教育部讓我幫助他們提升大學教育水平。我和150名教師一起工作,嘗試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但後來我意識到這樣的工作沒什麼效果,就建議取消了這個項目。

隨後,上海交大的校長找到了我。從那時起,我就一直與上海交大合作,幫助他們招聘教師,提高教育質量。

NSR:中國人怎麼找到您的?

Hopcroft:

我也不太清楚。但在那之前,我曾在大約15個不同的國家工作,以改善當地教育,包括巴西、智利、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突尼西亞和印度等。中國可能是通過這些事情知道了我。

在這些國家,我幫助了一些學生和教師,但很難提高整體的教育質量。現在我明白了,除非政府高層想要改善教育,否則你是無能為力的。在中國,國家總理都將改善本科教育作為首要目標之一。所以在這裡,我的工作有機會得到回報。

中美之間的一些差異

NSR:現在,您會同時在給美國和中國的學生授課。這些學生有何不同?

Hopcroft:

我曾經帶30個中國學生到美國待了一個月。他們中的一半人立即接受了美國的理念,開始好奇地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但另外一半人仍會問我:「今天我該做些什麼?」所以一個主要的區別是,一些中國學生只會做你要求他們去做的事情。

我在康奈爾和上海交大為大一新生講授同樣的課程。我發現上海交大的大一新生要比美國頂尖大學的更好。我認為原因在於,美國有很多不錯的大學,美國的人才分散在這些學校中,而在中國,最好的學生都集中在所謂的C9高校裡。因此,中國頂尖大學的新生比史丹福大學、伯克利大學或康奈爾大學的新生更優秀。

但4年後,我再次面對這些中國學生時,卻發現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已經超過了他們。這意味著你們的大學教育並不成功。

過去20年裡,中國的父母意識到他們的孩子需要大學文憑才能找到好工作。於是,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教師也從30萬增加到100萬。而問題是,你們是從哪裡找到這麼多教員的?

NSR:我們需要更多高素質的教師。

Hopcroft:

是的。有相當多的中國學生到美國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其中很多人更願意留在美國。我認為原因在於,中國的高校不能提供他們想要的環境,籌集研究經費和發表論文的壓力太大,很多年輕教員不得不為資深教師工作。這不是一個教育學生或者做基礎研究的良好環境。

在上海交大,我負責招聘計算機科學的教師。我無法改變整個學校的環境,但學校願意為我招聘來的教師提供較為寬鬆的環境。結果也很好,我已經從美國招回了20名教員,我們很快還會再招10人左右。

NSR: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哪些品質?

Hopcroft:

如果我們的使命是培養下一代的人才,那麼我們聘用教員時,他們已經做出了哪些研究成果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希望這個人可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保持活躍。所以我們要尋找的是有創造力的人,他要能不斷學習、保持活躍。

在中國,評價高校教師和校長的標準應該改變。對於高校,提高學校的國際排名是一個錯誤的目標,因為這些排名都是基於研究經費和論文數量的。我們應該用本科教育質量來評價高校,而不是研究經費的多少和發表論文的數量。

在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變化,我相信中國的高校將會快速發展。

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還有一個不同之處。美國有足夠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因此如果我們需要開展應用研究來實現某個具體的社會目標,公司和研究機構可以僱到人才,來進行應用研究。而大學是不參與應用研究的。

它們應該專注於教育和基礎研究。例如,史丹福大學在上世紀70年代建立了斯坦福研究所,把應用研究從學校轉移到了這個獨立的機構中。出於同樣的目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林肯實驗室。

但在中國,高校仍然需要為應用研究提供幫助。許多資深教師都積極參與其中。問題是,應用研究可能干擾教育。

如果一名導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也在開公司,那麼當學生面臨著做基礎研究還是為公司工作的選擇時,導師很可能會要求他們為公司工作。這是一種不應當被允許的利益衝突。

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可能需要10到20年才能作出改變。當中國培養了足夠多的人才時,應用研究就應該搬出大學。

在美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基礎研究,不是因為它們希望完成一個特定的研究項目,而是因為它們希望被資助的教師能培養出下一代的人才。教師們可以研究任何他們感興趣的課題。事實上,這是美國做過的最好的投資之一。

我們在許許多多的隨機方向上進行研究,偶爾在某個方向上,會有人做出足以創造一個全新行業的成果,從而為社會提供數百萬的工作崗位,以及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回報。

NSR:是的,基礎研究可以和教育結合起來,因為二者都鼓勵自由探索,但是應用研究應當獨立。

關於本科「精英班」

NSR:您已在上海交大工作了10年左右。您努力的成果有哪些?

Hopcroft:

在上海交大,我擔任John Hopcroft計算機科學中心的主任。這個中心沒有學生,它負責為計算機科學系和其他相關項目聘用教師。我們已經使教學質量大幅提高,很多畢業生已經去美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希望在最後,我們可以提升整個上海交大計算機科學系的水平。

NSR:近年來,幾乎所有的中國頂尖大學都開設了本科「精英班」,如上海交大致遠學院、北京大學「圖靈班」和清華大學「姚班」等。您認為這是一種好的方式嗎?

Hopcroft:

這些精英班的教學水平是和美國頂尖大學相當的,它們正在培養出世界級水平的學生。但是,每個這樣的班級通常只有25到30名學生,所以這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必須拓展精英班,最終提高對所有學生的教學水平。你們有這麼多有才華的學生,如果能把精英班擴大到所有人,中國的大學將躋身世界頂尖高校之列。

NSR:您認為我們能把精英教育模式擴展到研究生教育嗎?

Hopcroft:

是的。我認為一旦改進本科教學,培養出更好的本科生,那麼研究生的質量就會隨之提高,研究生教育也會自動改善。但這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

中國高校需要更大的計算機科學學院嗎?

Hopcroft:

我不太確定,但在中國,每個專業可以招多少學生似乎是由政府規定的?

NSR:沒錯。

Hopcroft:

這會帶來一個問題,因為社會對計算機科學人才的需求遠遠大於國家目前的設定。因為國家不允許計算機學院擴大規模,所以許多高校會在計算機學院之外,創建人工智慧(AI)、系統科學等其他院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與美國的情況不同。在美國,一個院系可以決定自己的規模。康奈爾大學有60個系,但有多達10%的學生都是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們會用腳投票。

在全球信息革命的浪潮下,我們需要很多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學生。創建其他實際上還是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新院系並不明智。不過,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包括很多不同專業的大的計算機科學學院。

中國高校應更加國際化

NSR:在中國頂尖大學裡,很多本科學生在大一、大二就開始參與科研。有些本科生可以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並引以為豪。對此,您怎麼看?

Hopcroft:

理論上講,我不認為本科生做研究是一種好的經歷。我不鼓勵他們這樣做,除非他們想要繼續深造,去美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那麼他們最好發表過論文。但這是不幸的。

NSR:在日本的東京大學,學生在前兩年不屬於任何特定的院系。他們沒有時間去發表論文,而是在儘可能多地學習知識,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Hopcroft:

這很重要。我認為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如果我們允許學生進入一個大的學院,可以是工程學院,或者藝術和科學學院,允許他們在一兩年的時間裡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這將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中國的一些大學已經開始在一些學院這麼做,但還沒有發展到整個大學。

NSR:一些中國本科生會抱怨他們的課程太多,能夠用於單一一門課的時間很少。美國的情況如何?

Hopcroft:

在美國,學生不必上那麼多的課。他們可以只選修相對較少的課程,我也鼓勵他們這樣做。但是出於各種原因,學生們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多學一些課程。

事實上,我不認為上更多的課、經常熬夜就意味著他們能學得更多。我認為,如果他們少選一些課程,但是可以充分複習、充分領會課程的內容,反而可以學到更多東西。而且,如果他們沒有那麼重的課程,就可以更好地享受大學生活。

或主動,或被動,美國和中國學生都選修了很多課程。我不確定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NSR:世界一流的大學一定是全球化的大學。中國大學如何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

Hopcroft:

我認為多元化對於大學非常重要。在吸引留學生方面,中國高校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是語言問題,中國大學裡的大多數課程都是用普通話授課的,大多數學生也是用普通話互相交流,這會給外國學生帶來困難。

但現在已經有商業化的翻譯設備,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外國學生可能會感到孤獨。我們應該建立一些項目,幫助他們與中國學生彼此接觸。

在招生方面,你們或許可以聯繫其他國家的教育部,請他們幫忙,因為很多國家都是願意把學生送到中國來的。在最開始的幾年,要吸引外國學生可能很難。

但是一旦有最初的一批學生來了,他們就會通過網際網路把相關的情況傳回自己的國家,在這之後,就會有更多的當地學生了解中國,願意來中國留學。如果能做好國際化,中國大學的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

獎勵優秀計算機科學教師

NSR:一位好的教師應當具備哪些品質?

Hopcroft:

好老師最重要的標誌,是他/她是否關心學生的成功,而不在於他/她掌握多少知識,或者多麼擅長講課。

我剛剛提到,我遇到了非常關心我的成功的老師。我上的是天主教小學,那裡的老師們只有高中畢業,他們加入教會學校,是因為他們真的想幫助學生,而他們沒有大學學位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重要。他們想幫助我學習。他們希望我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這是你能去評價的最重要的東西。

NSR:中國教育部提出了一項政策,要求每位大學教授都必須給學生上課。您認為這是一項好的舉措嗎?

Hopcroft:

在我看來,教師的使命就是培養下一代的人才,所以有大學教師不去教書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在美國,我們不會允許這樣做。正如我提到的,我們應該逐步把從事應用研究的教師移出高校。

NSR:2018年,您提議發起了「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第一年的26位優秀教師是怎樣選出的?

Hopcroft:

我們首先選擇要評價哪些課程。我們選的都是基礎專業課,而不是小班課程。然後我們派評委去聽課,對於每一門課程,會有兩位評委去聽兩節不同的課,並進行打分。他們會針對教師是否熟悉講義,講義是否涵蓋最新進展,教師是否與學生互動,以及有多少學生在聽講、有多少學生在玩手機等方面進行打分。最後,我們會選出最好的老師,並給他們頒獎。

2018年,我們只評價了9所頂尖高校的課程。2019年,這個計劃將擴展到約50所高校,並且獎勵50名教師。有很多人參與了這個項目,我們正準備建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來運作它。

事實上,我已經獲得了政府的許可,來對中國50所頂尖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育進行評價和排名。我們將派45名評委到各個大學去,他們會坐在教室裡聽課並且打分。

在第一年,也就是2019年,我們的排名結果不會公開;我們只把結果告訴各個大學的校長,讓他們有一年的時間來改進,在這之後,2020年的排名結果將會公開。這個排名可以幫助高中畢業生和家長進行擇校。

NSR:誰在資助這個獎項?

Hopcroft:

獲獎的教師會獲得約7萬元的獎勵。這個項目由10家中國公司資助。我去拜訪這些公司的時候,它們都非常爽快地願意提供資助,因為對它們來說,這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如果我們改善了本科教育質量,它們就能夠招聘到更好的人才。

教育的精神

NSR:在您看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Hopcroft:

我認為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教育學生更好地生活。技術教育對學生就業和國家發展都很重要。但我們也需要提供更廣泛的教育,包括歷史教育、社會教育等,這會讓人們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以應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的各種問題。

教育的另一個目的是幫助人們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不認為人們可以完全理性地計劃自己的生活。當有機會選擇一種或另一種生活方式時,我認為你應該選擇那個你真正喜歡的。如果生命只有一次,就應該充分享受它。

所以,我反對一些學生花太多時間學習。我上小學時,早上9點開始上課,下午3點放學,沒有作業。我很享受我的小學時期,通過與其他學生互動、打球和探索城市,我在課堂之外學到了很多東西。中國的小學生很忙。我不知道他們是否享受這種生活。

NSR:過去的幾十年來,科學有了很大的發展。也許,和你們那個時候相比,現在的小學生要學的東西更多了。

Hopcroft:

現在確實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但你不可能全部學會。如果試圖強迫別人去學他們學不會的東西,那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以及不同的學科是如何組織起來的,這樣當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很快地找到並使用所需的內容。

NSR:要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最重要的教育階段是什麼時候?小學、中學,還是大學?

Hopcroft: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這些都不是,而是一個孩子人生的最初兩年。

有實驗表明,頭兩年對人類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要有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營養,大腦才能學會如何學習。只有這樣,孩子們上小學之後才會有好的表現。如果計算一下投資回報比,你會發現為每個孩子創造穩定的環境是最划算投資之一,對中美兩國都是如此。

在美國,我們應該關心城市的貧民區,努力為那裡的孩子提供穩定環境。這對兒童和國家都有好處。

在中國,很多家庭中父母雙方都有工作,孩子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也許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但那是不夠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情感關懷和早期教育。當他們抬起頭,他們會希望看到有人在身邊,對他們回以微笑。

這些問題不會馬上解決。所以,我現在將重點放在本科教育上。解決本科教育之後,我會轉向幼兒教育。這將是一個昂貴而複雜的項目,但我希望能做一些有用的工作。

計算機科學的未來發展

NSR:您還在做研究工作嗎?

Hopcroft:

是的。我現在對深度學習很感興趣。人們正在很多領域中應用深度學習,但沒有人知道它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我想把研究重點放在這個問題上。

另外,如果深度學習只是純粹實驗性的,那麼我們就很難向學生講授它。所以我想知道它背後的理論基礎,以便更好地教授我的學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動力。

NSR:中國研究者在深度學習的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很少有人像您一樣研究它的理論基礎。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Hopcroft:

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是用發表論文來評價研究者的。但如果你要做基礎研究,就很難發表論文。

實際上,我在20世紀60年代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教職的時候,沒有發表過任何一篇論文。中國文化似乎更喜歡客觀的衡量標準,比如論文和資助。如果你們能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委員會,擺脫掉這兩個指標,根據創造力和求知慾來評價研究人員,從長遠看,這將極大地有利於基礎研究。

NSR:有人說下一個人工智慧(AI)的冬天即將來臨。您贊同嗎?

Hopcroft: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有這麼多領域都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它的應用已經從計算機科學擴展到很多其他行業,如醫藥、金融和製造業等。我認為在將來,AI將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就像現在的數學一樣。

但我必須指出一點。人工智慧,或者說深度學習,現在還不是真正的智能;在當前階段,它只是模式識別。它可以進行圖像識別或翻譯,但不能理解對象的功能和情景。當我們能夠理解功能和情景時,這將是另一場偉大的革命,它將使人工智慧更加智能化。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但我相信可以在40年內解決這個問題。對一些瘋狂方向的基礎研究和自由探索將帶來驚喜。

NSR:在計算機科學中,除了人工智慧,還有哪些重要的方向?

Hopcroft:

有很多重要的方向。安全和隱私是一個主要問題。當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它會收集關於我們的很多信息,從我們喜歡什麼到我們即將去哪裡。搜尋引擎之所以是免費的,就是因為它們把我們的隱私賣給了其他公司。

另一個問題是分布式網絡。我們曾經認為一臺計算機就是由一個人擁有和控制的。但是現在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計算機網絡,其中一些計算機為對手所有。這些網絡控制著我們的工業生產,而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它們的安全?在這一領域,以區塊鏈概念為代表的理論已經在不斷發展。

信息存儲也很重要。我們怎樣才能保證計算機中或雲端上的信息安全呢?微軟公司在報廢存有重要信息的電腦時,不僅會對內存進行格式化,還會直接將電腦粉碎掉。

社交網絡上的海量數據也在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它們會影響許多方面,從美國大選到疾病傳播。因此,社交網絡的影響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時代,這和我們父母曾經生活的時代完全不同。因此,計算機科學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探索。AI是一個有趣的例子,但決不是這個領域的全部。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STEAM在線交流群

1000+老師、家長,優質教育內容推薦

原標題:《81歲圖靈獎得主:未來AI將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就像現在的數學一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程式設計師35歲之後就寫不動了?看看81歲圖靈獎得主是怎麼做的!
    在程式設計師領域有一個問題討論很廣,就是程式設計師在35歲之後有哪些出路。很多人看來程式設計師是個門檻高、薪資高、就業簡單的行業。年輕的時候加班無所謂,身體扛得住,可一旦年齡過了35歲,有經驗有資歷,但就是加班比不上年輕人,一個人的薪資抵得上十來個應屆畢業生。地位雖高,危機感也高,如果不隨時學習提高,就會隨時被新人取代。今天要說的這位程式設計師可以說是化石級別的程式設計師了,18歲寫出第一個程序,寫出的編程書籍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比肩。81歲的圖靈獎獲得者,現在還在敲代碼。
  • 81歲印度裔圖靈獎得主羅傑·瑞迪:我與人工智慧的60年
    會議上,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Lisp語言發明者、圖靈獎得主)說服了與會者接受「人工智慧」作為該領域的名稱。兩年後,21歲的羅傑·瑞迪(Raj Reddy)開始接觸計算機,不久,他成為約翰·麥卡錫的博士生。與導師一樣,羅傑·瑞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早期開創者,還因此獲得了1994年的圖靈獎。
  • 81歲圖靈獎得主:我從1964年開始給本科生授課至今!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John Hopcroft是1986年圖靈獎得主,也是一位擁有超過55年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過去10多年中,Hopcroft經常來到中國,為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生授課,並幫助該校提高計算機科學教育的質量。他還是北京大學圖靈班指導委員會主任,以及華中科技大學Hopcroft中心主任,並參與了很多旨在提升中國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的其他項目。
  • 圖靈獎得主 Edmund Clarke 逝世
    "IT有得聊」是機械工業出版社旗下IT專業資訊和服務平臺,致力於幫助讀者在廣義的IT領域裡,掌握更專業、實用的知識與技能,快速提升職場競爭力。
  • 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將Python重寫為C,性能最高提升1000倍!
    新智元報導  來源:spectrum.ieee.org編譯:李靜怡【新智元導讀】2017年圖靈獎得主谷歌、英偉達、微軟、英特爾等各家公司都在探索不同的機器學習專用架構,最終市場會決定一切。對於硬體和軟體工程師而言,正有無數能獲得圖靈獎的機遇在前面。
  •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圖靈獎得主教出來的圖靈班到底多牛?
    這30位被選中的學生將在秋季學期正式進入一個神秘小班——圖靈班。領銜建立圖靈班的大佬就是約翰·霍普克洛夫特,他是當今世界赫赫有名的頂級計算機科學家。2017年5月,約翰·霍普克洛夫特宣布加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為首位入職北大的圖靈獎得主。
  • 悼念圖靈獎得主、ML語言之父Robin Milner
    據外媒消息,1991年圖靈獎得主Robin Milner於2010年3月20日(他妻子葬禮後的第三天)在英國劍橋辭世,享年76歲。他是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成員,ACM會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貢獻他獲得圖靈獎的主要貢獻是:1. LCF,Scott可計算函數邏輯(Logic of Computable Functions)的機械化,可能是第一個基於理論但實用的計算機輔助證明工具。2. ML,第一個具有多態的類型推演和具有類型安全異常處理機制的程式語言。其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進行LCF證明。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姚期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姚期智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是功成名就。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你一定不知道的12位圖靈獎得主
    我常回答:C語言不僅在計算機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而且現在也非常有用。後來我再回答這個問題時尾加一句:C語言之父是圖靈獎得主,Java語言之父目前還沒得到這個獎。我發現學生表情有很大的變化.。圖靈獎(Turing Award)於1966年設立,獎勵在計算機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1966年至2019年共73名獲獎者)。
  • 圖靈、圖靈機、圖靈獎
    大學是在國王學院攻讀的數學,畢業時數學學位考試得了一等,學位論文因提出了中心極限定理而獲得史密斯獎。    1935年,圖靈開始對數理邏輯發生興趣。計算機到底是怎樣一種機器,應該有哪些部分組成,如何進行計算和工作,在圖靈之前沒有任何人清楚地說明過。正是圖靈1936年那篇論文第一次回答了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種計算機的抽象模型,現在被稱作「圖靈機」。
  • 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為你解惑
    2020 WAIC·開發者日將於7月10日-11日線上舉辦。在主論壇上,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將帶來宗師課《體系結構創新加速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 圖靈獎得主John Hopcroft:搶美國人飯碗的不是中國人 是自動化
    「十大頂級科學家預言未來」系列第六篇,專訪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圖靈獎得主John Hopcroft。他是誰?他是擁有計算機科學領域「諾貝爾獎」 ——圖靈獎的獲得者,他明明拿到了名牌大學的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卻因為一個電話踏入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由此改變了一生。
  • 2020北京人工智慧壓軸講:圖靈獎得主對AI十年進展不買帳?
    引 語 過去十年 AI 的進步不能讓圖靈獎得主 Alan Kay 滿意。 當2003年圖靈獎得主 Alan Kay 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笑著回答道:「哦,這個問題很簡單…… AI 這個詞已經被偷走了。當年我們稱之為人工智慧的研究,現在被改作 『通用』人工智慧(General AI)。
  • 又一位巨星因「新冠」隕落,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享年75歲
    其子James S.他的研究小組率先將模型檢查用於硬體驗證。使用二元決策圖(binary decision diagram)的符號模型檢查,也是由他的研究小組開發。這一重要技術是Kenneth McMillan的博士論文的主題,該論文還獲得了ACM博士論文獎。
  • 《人工智慧(高中版)》9月出版,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任主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籤約儀式上了解到,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擔任該教材主編,領銜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姚班與智班)師資全方位「把關」質量。本教材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20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人工智慧(高中版)》出版籤約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 圖靈獎頒給《玩具總動員》打造者 憑什麼?
    改變一個產業,引領一個時代,獲很多次奧斯卡獎,加冕計算機最高領域——圖靈獎。這就是剛剛出爐的2019圖靈獎得主:Edwin E. Catmull艾德·卡特姆,以及Patrick M. Hanrahan派屈克· 漢拉汗。
  • 專為高中生打造的人工智慧教材今年出版,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領銜編寫
    未來,我國中小學將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合適的教材至關重要。今天清華大學宣布,專門為高中生打造的教材《人工智慧(高中版)》將於今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編寫由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領銜,清華姚班、智班師資組成編委團隊,內容包括搜索、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八個人工智慧核心基礎模塊,並將配備專屬資源網站,為高中生編程提供幫助。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Clarke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他的父親、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James S. Clarke在社交媒體發文。愛德蒙·克拉克曾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是ACM和IEEE會士。他在軟硬體驗證、自動定理證明、形式方法等方面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是模型檢驗方法的開創者之一。
  • 最年輕圖靈獎得主:計算機是數學好的女性的完美學科
    來源:澎湃新聞「我個人也喜歡看西部片,但現在機器學習的發展就像西部大開發一樣『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