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朋友和「奇葩」男友分手了。
分手的原因是男友堅持必須在結婚後和自己媽媽同住,說因為爸爸去世了,媽媽很孤獨,以後媽媽的餘生都需要他同住的陪伴。
我朋友不同意,說可以住的近些方便照顧,男友便指責她不孝順,說她沒良心,是自己看錯了她,還說了很多特別難聽的話。
男友的媽媽聽說我朋友不同意同住的事情,還哭著說:「我就是個累贅啊,人家都嫌我煩,不要管我了,讓我自生自滅吧。」
聽完朋友的描述, 我其實想說的是,早分早了。雖然人們都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但是也要看具體情況。
「百善孝為先」是說我們要有孝敬感恩之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沒有自己。
結婚,是從原生家庭中分離出來,重新組建一個小家庭,我們要有大家和小家的界限感。
很明顯的是,朋友的男友和媽媽正是缺少這種界限感。
不僅如此,朋友男友的媽媽可能還沒有完成「心理斷乳」——她不希望孩子離開,用說一些讓人心生愧疚的話來進行「情感控制」,運用種種方法阻礙孩子與原生家庭分離。
即使朋友選擇和男友結婚,由於這種「未斷乳」,未來也會衍生出許多「婆媳對峙」的矛盾。
其實,朋友男友媽媽的孤獨問題,完全可以通過重新組建屬於她的家庭,或者找一些能夠讓她的生活充實的事情來解決。而她選擇一直把孩子留在身邊,阻礙孩子的獨立,就顯得不太明智了。
和朋友聊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婆婆,在我的印象中,婆婆從來沒有說過要老公如何如何之類的。
老公說,從他上大學後再也沒有管過他,給他足夠的空間,真正的做到放手讓他自己成長。
不管是上大學報什麼專業,談戀愛,去哪裡工作,婆婆從來沒有說過半個不字。
只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幫我們。
記得剛懷孕的時候,妊娠反應超嚴重,喝水都吐,一個月瘦了20多斤,有先兆流產跡象,婆婆丟下了老家的一切趕來照顧我。
等我情況穩定下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她就主動提出來要回去。
孩子出生之後也是一直幫忙照顧,我想要孩子在身邊,婆婆就一直在城裡幫我們一起帶孩子,其實她覺得住城市裡很不自在。
有一次跟她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方面。
用她的話說,我的孩子,他長大了我管他弄啥?他有有困難我不幫他誰幫他。等你們不需要我幫忙了,我還回農村去,你們有時間回來看看我就行,孩子長大了還天天住一起總是不好的。
婆婆的話不禁讓我感到很震驚,她雖然說沒有讀過什麼書,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卻很清楚自己和孩子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有這樣的婆婆,老公有這樣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幸事!
有句話說得好,全世界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與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
分開生活,界限明確,這也是父母之愛的一種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