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專屬於秋天的回憶,一段永不會被復刻的美好,還有那位永遠居於我們小學讀書生活C位的劉星梅老師。
本文作者:《陝西教育》編輯部副主任王東平
新疆團場學生的秋天是與眾不同的,這份不同源於綻放在秋天的潔白雲朵——棉花。每到這個季節,整個團場都行動起來,作為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也不例外,劉星梅老師在這個階段的重任就是帶領我們支援棉農拾棉花。
孩子的世界永遠是單純的,尤其是回到自然之中,更像是出籠的鳥兒一樣。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的劉星梅老師當然懂得我們的小心思,只是我們是帶有任務的回歸自然。學生有個人任務,班級有總體任務,還有班級和班級之間的競爭和比賽等,劉老師要在保證我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這一系列的任務,其實這差事並不比課堂教學輕鬆多少。但是劉老師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能很快地轉換個人角色,從一個好的教育者變成一個好的守護者,而此刻的我們就是她的重點守護對象。
進入棉田之後,劉老師會緊跟著我們,看誰落後了,趕緊過去一邊幫著拾棉花,一邊不停給加油打氣。棉花行有的開得密,有的開得疏,劉老師就像有天眼一樣,在分配任務時,她會把手快的學生分到開得密的棉行裡,手慢的分到開得疏的棉行裡,確保大家的前進的速度差不多;再有就是過秤的地方都在地邊,這時她就會兼顧男女生的體力,妥善安排學生的距離。劉老師就是一位無微不至的棉田裡的守護者,力爭守護到學生的每一個細小之處。
脫離課堂種種束縛的我們,師生關係達到了空前的和諧。棉農一般會把午飯送到地頭的樹林裡,而午飯一般是「刀把子饃」和粉條蔬菜湯,我們的小肚子是安放不下那麼巨型的饃的,劉老師就會把饃掰開分給我們吃,粉條蔬菜湯清湯寡水,劉老師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我們帶些吃食,其實那個時候我們能帶的也就是火腿腸和乾脆麵了,劉老師也會在我們的熱情邀請下吃一口我們的火腿腸或者乾脆麵,吃的時候笑得那叫一個開心,如同一個老母親吃上了兒女第一次做的飯菜。午休時,劉老師又是那個教書的劉老師,不同的是,這位棉田裡的守護者雖不談學習,卻在我們心中種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種子;不談分享,卻讓我們體會分享一根腸、一塊面的快樂;不談互幫互助,卻促使拾棉花快的同學主動幫助慢的同學,男同學主動幫助女同學背棉花袋,等等。
時間白駒過隙,技術日新月異,農業的高度機械化帶走了那些散落在望不到盡頭的棉田裡的笑臉,還有那些年棉田裡最美的守護者。我們、劉老師、棉田成了一幅珍藏版的畫,深深地烙在了我們記憶的最深處。
延伸閱讀:
湖北當陽市東門小學徐豔霞:替我「挨打」的黃漫雲老師丨感念師恩
西安市臨潼區新豐初中馬小江:難忘龐興晟老師的班會課丨感念師恩
安康市紫陽縣毛壩中學胡華:託起我文學夢的趙功學老師丨感念師恩
重慶江北區同創國際小學耿志宇:懷念初中語文老師陸玉明丨感念師恩
編輯:關中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