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吃過很多虧,也栽了許多坑。職場的道路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對於混得越久的人來說,感觸反倒越深。
關於個人的收穫和成就方面的總結是寫給公司領導看的,需要潤色和包裝。但栽坑的總結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是為了防止今後還犯同樣的錯誤,可以更加直白一些,以便讓自己能夠更清醒的認識到過失。
現將今年栽的這些坑總結為十個不要,希望對你也有一些啟發:
因為太相信同事,以為在職場上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結果當工作出問題後,對方一句「我早就跟**說過了,可是他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就把責任都推給了你。
日常的閒聊和打趣變成了工作信息傳遞的方式,難免讓人出現疏漏,而當問題發生後,一句話就把責任關係撇清,這樣的「朋友」相當危險。
職場上並不是沒有友情,但一定要明白:有直接工作關係的同事之間儘可能避免友情。
掏心掏肺的對上司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同事的想法,沒想到反被上司當做教育他人和閒聊時的話題,反讓自己陷入矛盾中,還讓其他同事以為你從中作梗,搞得裡外不是人。
不要因為是你的上司就選擇完全相信,特別是跟其他同事有關的事,有時上司的聊天另有目的,一定要做好判斷。即便是上司也有不完美不周全的地方,他們也有缺陷,守住原則,不要輕易議論他人。
當友情與工作掛鈎,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處理這其中的微妙關係。今年上半年,老闆的一位好朋友因為經濟問題,向老闆詢問是否可以來公司上班,老闆一聽到朋友有困難,就立馬答應了這個請求。
好景不長,兩個月過去了,這個朋友因不了解行業,不了解公司,很難獨立負責工作,就只能跟著老闆邊做邊學。可能是角色沒有轉變過來的原因,他總是愛跟老闆說其他員工的毛病,這看不慣那看不慣的。因為他挑剔又不能解決事情,同事們都不太愛搭理他。
第三個月時,老闆終於忍不住了,詢問這個朋友是否可以出去找找工作,因為他真的一點都不適合公司。結果這個朋友反怪起老闆,說他落井下石,直接走人還刪了老闆微信,老闆氣得都吃不下飯。
選擇去朋友公司工作,但又無法處理好自己的角色時,結局可能是既丟了友情又丟了工作,還留下不好的口碑。
把所有的不開心和心思都寫在臉上,是不成熟職場人的表現。
有次,老闆娘翹著腳在老闆的辦公桌上看手機,一位合作方敲門進去找老闆,她示意對方進門後也參與到老闆與合作方的聊天中。起初大家都有說有笑的,在談到付款方式時,合作方提出需要公司先行墊款,在項目結束時再全額打款給公司。
老闆娘聽到這裡就立馬變臉,表現出各種不愛合作的表情,時不時還瞟對方一眼。第二天,合作方跟老闆回復暫時不考慮合作,老闆就問什麼原因,對方很委婉的說「你們的售後服務可能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
後來通過對方公司的同事了解到,當天來的負責人覺得老闆娘的態度很明顯是不情願的,他們也不想勉強。後來合作方找了另一家公司合作,就再也沒有跟我們合作過。
也許只是一個表情,就能夠讓人摸透你的心思,為了一時的解氣,卻吃了長久的虧。
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或者無法達到工作效果時,你會給自己找藉口嗎?比如: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公司的人手不夠、是團隊不給力等等原因。
其實大多數問題的本身還是源於我們自身,只是我們習慣了給自己的過錯找藉口,不願意承認不足罷了。當你狠狠逼自己一把,讓自己去做一些慣性思維以外的事情後,結果也許會出乎你的想像。
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有的人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書,有的人要三個月。是真的沒有時間看書嗎?不一定!正是我們不斷的給自己藉口,所以書就一直看不完。
工作忙碌不要成為停止學習的藉口,工作也不能替代學習。
你會發現,很多老闆和優秀的領導者都特別熱愛學習,每年會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參與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市場在變,客戶在成長,要想保持進步就一定不能停止學習。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疏忽於學習呢?
學習的渠道有很多,看書、聽課、參與培訓、交朋友、拓資源等等,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堅持不懈的去做。
公司的培訓只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共性問題,無法根據你個人的短板量身定製,且想要依靠外力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效果不佳。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不斷的項目實踐來提升。
培訓解決你視野和思路的拓寬,實踐才能讓你真正掌握工作能力,思與行的結合是最快速的成長之道。與其聽別人說一百遍,不如自己親自做一遍。
好像、大概、說不定這些詞給人以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覺得你不專業,對事情了解不深入。改掉這些口頭禪,讓你的表達更加肯定、可信一些。
當遇到你不確定的事時,不要急於回答,可以先確定清楚後再做回答,不然很可能是要吃虧的。記得有一次客戶問我們的產品是否有材質證明,我隨口回答了一句「好像有」,客戶很不開心的說「你怎麼能用好像兩個字,你不是應該很清楚的知道嗎」。
從那以後,如果我不確定的事,我會跟客戶說晚一些回復,不再模稜兩可的告訴客戶好像、大概,這既是對我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保證在客戶面前的專業形象不受損。
總想著還有時間,於是就拖拖拉拉的工作,等快到提交工作的時間時才快馬加鞭,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讓你選擇性的逃避難度比較大的工作,因為你害怕失敗,對工作結果缺乏想像力。
我們的工作大多都會與其他的同事有關聯,你拖延了時間就意味著其他人需要壓縮時間,久而久之就給人不靠譜的感覺。
改掉這個毛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將工作與相關的領導梳理清晰,並給自己制定工作計劃,按計劃的時間進度來嚴格要求自己,當你習慣了計劃的約束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統籌能力也會提高。
心靈舒適區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工作內容不會一成不變,因為公司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做出各種調整。所以,當工作中有新的挑戰內容出現時,請不要畏懼、焦慮,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戰。
當你咬牙搞定這些挑戰時,你會驚喜的發現自己的成長飛速,生活又增加了新的可能。
寇乃馨在綜藝節目《奇葩說》說:如果想要真正穩定和安全的人生,那我們該做的不是守住一個工作,而是應該訓練一種能力,是讓我們能夠在任何變局裡都能夠有競爭能力,都能夠起死回生、否極泰來、轉敗為勝的能力。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