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期間,中國快遞量再刷新高,達到18.82億件,同比增長25.8%。數量龐大的快遞,如何快速送至消費者手中?使用智能物流系統正成為快遞企業的選擇。
現在,德國不萊梅大學生產與物流研究所(BIBA)推出了一款模塊化的萬向細胞傳送帶Celluveyor。它將使快遞分揀和傳送變得更加靈活和速度。
BIBA研究所是不萊梅大學最早的附屬研究所之一,重點研究智能生產和物流系統以及ICT(信息通信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
不同於普通的傳送帶,Celluveyor是一套以細胞輸送技術為基礎的模塊化輸送和定位系統。它由一個個六邊形的細胞模塊組成,每個細胞模塊都包含了三個特定安排的全向輪。每個輪子可以單獨或有選擇性的工作,這使物流操作員能夠在任意軌道上同時或獨立地移動和定位多個物體。
全向輪的輪轂外圍安裝有一周與輪轂軸線呈一定角度的無動力輥子,這些輥子不僅可繞輪轂軸公轉,也能在地面摩擦力作用下繞各自的支撐芯軸自轉。通過改變各輪轂速度的線性組合,可以控制運動系統中心合速度大小和方向,使機器人實現平面3自由度全方位運動。
快遞在Celluveyor上轉向的過程示意圖 圖片來源:CelluveyorCelluveyor能夠實現的動作非常多樣,不只有曲線運動,還可像「俄羅斯方塊」一樣旋轉對齊。從傳送帶變為分揀機或者自動碼垛機,只需要按一下按鈕。
Celluveyor也可以實現簡易碼垛機的功能 圖片來源:Celluveyor
「靈活」,是celluveyor在研究團隊眼中的最大優勢,這體現在布局、輸送、維護的各個環節。
六邊形細胞模塊是Celluveyor的核心,每個模塊間均採用機械連接,方便添加和分離。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根據貨物的吞吐量來擴大或縮小運輸能力。此外,模塊布局的變化可以依靠控制軟體的操作和調整,極大地減少停機時間。
目前的倉儲機器人多採用特殊地標、磁條或雷射導航,一旦導航裝置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機器人運轉,造成區域堵塞和撞車。但對Celluveyor來說,即使某一模塊出現故障,控制軟體也可以通過改變運輸方向,讓貨物繞過故障點,從而不影響整條線的持續運轉。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輸送帶上的模塊化細胞只有在和貨物短暫接觸的時候才會運作耗能,且這套系統機械部件之間的內部摩擦非常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一起來欣賞Celluveyor的精彩「表演」: